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它旨在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其最终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要真正实现“社会人”的转化,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一、关于自主学习和“导学案”
1.自主学习的实质
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实质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他主”学习方式而言,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自主学习所强调的是把学习建立在内部动机上的想学、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以及坚持学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性是否得到发挥,要看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自我学习的责任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以促进自身潜力的发挥。
2.导学案设计前提
基于自主学习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导,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我所在的学校也在致力于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此很多学校改变了以往的“先教后学”,大胆提出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没有导学案就不会有真正学习能力的养成。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不是传统的教辅材料,不应该是“剪刀加浆糊”的产物,它必须是一个科学知识的“循环系统”。导学案必须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必须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格式必须统一。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其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均要层次化,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设置选做题和必做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空间。
3.运用导学案的基本步骤
运用导学案“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采取“一课三步,三步六段”循环大课堂的模式。
课前三段:编写导学案、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中两段:前段分为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后段十分钟下发导学案,简述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指示预习方法。课后一段:此段即总结。教师批改导学案,写出课后反思;学生写出课堂回顾,写出本节遗留的问题,并求助小组学生或老师解决掉遗留问题,总结错题到错题本。
导学案的使用分为三步,先是自学,再对学,而后群学。通过自学,要求50%的学生能够解决50%的问题;然后进入“对学”,在对学阶段要求70%的学生,能够解决70%的问题。而后进入“群学”即在课堂上共同学习。通过群学解决自学,对学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能不高效吗?
二、导学案的作用与效果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在这个把权力归还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并在做主人的过程中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信心,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慢慢就“乐学”了。当然除了兴趣和信心外,还要给孩子一种科学的学习的方法,解决一个“如何学”的问题。导学案恰恰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就如同拥有了金钥匙,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课堂上变成了针对问题,答疑解惑的场所,这样课堂就如同知识超市一样,学生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即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没有兴趣吗?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为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
2.为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满足“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要旨要义,以培养“完人”为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
以导学案为统领的高效课堂,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它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高效学习。
笔者在2009年观摩了一堂“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和极值”的市级公开课,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课堂上同学们情绪高昂的讨论问题,因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当时教者采用的就是“先学后教”,以导学案为统领的教学方式,那节课前,教者下发了导学案,学生和平时一样,先自学,再对学,而后群学。教者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互相解答课前学习遇到的困惑。课堂上,学生争论的相当热烈。如同学们在讨论极值存在的条件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只要f′(x)=0有根,有同学当即举反例说明此观点不成立。还有如何判断函数的极值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的时候,有的同学不假思索的說,看数值大小,但是认真思考的同学就发现了导学案的自我检测中求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候,发现极大值反而小于了极小值的现象。此时教师马上说明因为函数的极值不同于最值,它是个局部性质,判断极大值和极小值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不能简单地从数值上来判断。到了这里与会的各位专家笑了,这就是老师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正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充当的角色,是辅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一、关于自主学习和“导学案”
1.自主学习的实质
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实质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他主”学习方式而言,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自主学习所强调的是把学习建立在内部动机上的想学、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以及坚持学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这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性是否得到发挥,要看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自我学习的责任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以促进自身潜力的发挥。
2.导学案设计前提
基于自主学习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导,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就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组织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我所在的学校也在致力于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此很多学校改变了以往的“先教后学”,大胆提出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没有导学案就不会有真正学习能力的养成。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不是传统的教辅材料,不应该是“剪刀加浆糊”的产物,它必须是一个科学知识的“循环系统”。导学案必须承载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必须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必须能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格式必须统一。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其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均要层次化,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设置选做题和必做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空间。
3.运用导学案的基本步骤
运用导学案“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采取“一课三步,三步六段”循环大课堂的模式。
课前三段:编写导学案、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中两段:前段分为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作业。后段十分钟下发导学案,简述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指示预习方法。课后一段:此段即总结。教师批改导学案,写出课后反思;学生写出课堂回顾,写出本节遗留的问题,并求助小组学生或老师解决掉遗留问题,总结错题到错题本。
导学案的使用分为三步,先是自学,再对学,而后群学。通过自学,要求50%的学生能够解决50%的问题;然后进入“对学”,在对学阶段要求70%的学生,能够解决70%的问题。而后进入“群学”即在课堂上共同学习。通过群学解决自学,对学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样的学习能不高效吗?
二、导学案的作用与效果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在这个把权力归还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并在做主人的过程中找回了丢失已久的信心,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慢慢就“乐学”了。当然除了兴趣和信心外,还要给孩子一种科学的学习的方法,解决一个“如何学”的问题。导学案恰恰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就如同拥有了金钥匙,假以时日,学生一定会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课堂上变成了针对问题,答疑解惑的场所,这样课堂就如同知识超市一样,学生根据自己所需选择,即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没有兴趣吗?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为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
2.为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
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手段,来满足“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要旨要义,以培养“完人”为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
以导学案为统领的高效课堂,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它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高效学习。
笔者在2009年观摩了一堂“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单调性和极值”的市级公开课,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课堂上同学们情绪高昂的讨论问题,因持有不同的观点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当时教者采用的就是“先学后教”,以导学案为统领的教学方式,那节课前,教者下发了导学案,学生和平时一样,先自学,再对学,而后群学。教者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互相解答课前学习遇到的困惑。课堂上,学生争论的相当热烈。如同学们在讨论极值存在的条件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只要f′(x)=0有根,有同学当即举反例说明此观点不成立。还有如何判断函数的极值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的时候,有的同学不假思索的說,看数值大小,但是认真思考的同学就发现了导学案的自我检测中求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时候,发现极大值反而小于了极小值的现象。此时教师马上说明因为函数的极值不同于最值,它是个局部性质,判断极大值和极小值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不能简单地从数值上来判断。到了这里与会的各位专家笑了,这就是老师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正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充当的角色,是辅助者,而不是灌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