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桥梁装饰设计的具体作用,分析了桥梁装饰设计的具体发展过程。同时提出了现阶段桥梁装饰设计审美新理念。
【关键词】 桥梁装饰设计;桥梁功能;审美理念
引言:
现阶段,人们非常注重桥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桥梁的艺术性。桥梁装饰设计是体现桥梁艺术性的一种手段,是表现桥梁艺术性的重要方法。
1 桥梁装饰设计的具体作用
桥梁除了结构本身必需具有者外,有时服从于保护结构材料等原因,而在桥上增加亭廊楼阁等建筑,使桥梁的构图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从功能上需要出发的桥上建筑,由朴素到繁华,装饰性起了更多的作用。即使桥上并无建筑,也往往在桥头树华表,立牌坊,傍守狮象,侧立幢塔,而栏杆、柱头、石梁边、拱圈的龙门石面,都可以做艺术装饰,表现出艺术的魅力。虽然桥梁主体结构的艺术性,是桥梁艺术形象的主导部分,但装饰同样重要,“好花须映好楼台”,锦上添花,更增风韵。即使不采取精雕细琢的装饰艺术加工,桥的曲折,也能别赋情趣。
中国石桥装饰极为丰富,且民族趣味甚为浓郁。石桥装饰多在栏板、望柱、券面、山花墙等处。绝大部分装饰刻画的是禽鱼虫兽,祥云嘉卉,动物方面较之花草之类更为生动。栏板上若用民间故事作为装饰主题,令人油然而生古意。其中,栏板是表现中国古桥装饰美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部位。讲究布局美和主体美,其装饰较有节制,重在与园景和桥梁建筑风格的协调,使建筑形体与细部相结合,发挥了应有的艺术效果。中国皇家园林桥注重桥梁细部,对栏杆的造型非常讲究,常用汉白玉、青白石等上等细石料精雕细琢,建造了一些艺术性极高的栏杆,以增强皇家园林豪华精美的效果,从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汉白玉栏杆就可见一斑。随着观念形态的复杂化,艺术装饰这一最早的根源自然越来越间接地以人类活动的新生形式表现出来,但从基础内容看,各种手法表现的原始艺术装饰,总不外乎是表现人从劳动实践得来认识、情感、情绪和思想的一种形式。
陕西省霍县的古桥,栏杆的望柱上刻有形态各异的物体,如莲花、乐鼓、葫芦和花瓶等物,没有人明白这些石刻代表的具体意义,但人们却只发现变化,而没有统一。北京卢沟桥的栏杆刻有尺寸大小不一、位置朝向不同的石狮。这多变中统一于一个物体—狮子,它们的神态和形式,都按基本尺寸统一排列。从这多变的统一中,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这种设计手法也运用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栏杆上。铸铁制的各色花盘附在8m间隔的栏杆上,雕花包括各种花色和鸟类。数目众多,以至于游人见到后一个,就已经忘了前一个了。同样的设计在兰州黄河大桥上也能找到影子,各类飞禽都艺术性的雕刻在了栏杆上。这种栏杆上刻有花鸟虫鱼的方法则是另一种多变统一的体现。栏杆是中国古桥装饰美的有力体现。古典式桥梁栏杆,是我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宝贵遗产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古桥,古城皇宫、陵墓建筑群中经常见到。它的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装饰富丽,同时又具有结构坚固、耐久等特点。古典式桥梁栏杆的选材多为质地均匀的石料,制作全靠手工精雕细琢,它凝聚了千百年来我国能工巧匠的创作精华。
对于古典式桥梁栏杆,历代文人墨客常常借它以传情,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名句;民族英雄岳飞也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状语;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则常常将栏杆与仕女相题:“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由此可见,古代造型优美的栏杆,不仅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而又能启人心智,抒人胸怀,牵动人的情思,是培养人们良好情操的建筑艺术。
2 桥梁装饰设计理念的形成与流变
装饰的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都是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之间形成的。它的深化与转移,必须是伴随着一定时代,社会的要求,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的反映。但是这种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却是建立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的。其实,对于装饰的看法,也一直呈波浪式的反复的。各时代间有其发展的辨证关系,当繁华装饰发展到了极致,人们对其日益厌倦,便会渴望简洁朴素之美;当简洁朴素长久地占据了人们的视野,便会怀念那种繁华之美;这种波浪式地反复前进甚为有趣,其中反映了中国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朴素的辨证主义世界观。所以,我们也不要将过去那种装饰华美的桥梁建筑一棒子打死,因为谁又敢保证,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以装饰为美的观念会不会卷土重来呢?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其美学代表作品。我们对桥梁建筑作品进行评价时,不应该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审美观念,应以当时的生产技术和思想道德观念作为重要的评判尺度,正所谓“替古人担忧”。而且,装饰一旦运用得恰到好处,就成了艺术,使桥梁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3 “少既是多”—桥梁装饰设计审美新理念
在高科技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喜欢那种简洁明了的桥梁造型,反对那种刻意的桥梁装饰。“土木这事,最忌奢靡”,别致的造型,朴素的外观装饰,创造出朴实、高雅、清新的个性。John Augustus Robling清楚地表达了他的结构思想:“……精神能够通过对技术的理解和因此而创造的较高级的工程而得到振奋,而且人们能够支付这些工程的费用……”。他认为,力量与轻巧和优美相结合时,所用材料将会最少,表达了一种自然美的淳朴的美学艺术观点。他反对过去那种希腊建筑式的结构艺术观“装饰第一,应用第二”,而是认为,桥梁的美主要表现在其结构本身,装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尤其是桥塔不应过分装饰,“简单、高大而有强度和刚度”就足以表达了桥塔本身的美,他的这种观点与现在的装饰观念不谋而合。
奥地利建筑家Aldolf Loos提出的“装饰即罪恶”的原则,认为一切装饰都是多余的。他认为,具有简单的几何形式的、功能主义的建筑符合新世纪广大群众的需要,建筑的精神是民主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他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批判装饰,因为:“……由于装饰不再跟我们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它就不再是我们文化的表现了。当今制造出来的装饰跟我们没有关系,绝对没有人性的关系,跟世界秩序没有关系。它不能发展”。所有的现代主义大师都有明确的反装饰立场,这种状况也影响到了桥梁界。装饰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造成浪费,因此,反装饰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不仅仅是装饰思想的问题,而是当今桥梁装饰观的集中表现了,反映了当前的美学价值观。其实,桥梁并不一定非要追求外观“挑眼”,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在修建新的桥梁时,都一味地追求“夺目”,过分在“艺术性”上下功夫,用很多昂贵的装饰部件来刺激眼球,结果所造成的强迫性审美,被公众所厌烦,甚至耻笑,很难说这是为城市或地方添彩了。其实好的桥梁建筑,有时平淡一些反而更好,不去搞强迫性审美,不浪费纳税人的钱去作无功能的“艺术性”,注重在实际使用中,让人觉得舒服,人心里舒服了,才会拿眼睛细细研究桥梁的细节,这些细节本不“挑眼”,与功能融合了,使用者或许会由衷地赞一声“好”,这是自愿审美,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看似平淡的结构,会以其“真实”和“憨厚”的品质,获得人们真实的赞美。所以,现在的桥梁装饰设计都提倡“少即是多”的原则。人们都寻求那种以桥梁本身的结构来体现桥梁美感的观点,在用桥梁装饰的时候,也是尽量以较少的装饰来表达较强的艺术效果。
4 结语
“少即是多”并不是完全摒弃桥梁装饰设计,也不是完全否认桥梁装饰的作用。有时,为了某种审美需要,也是需要桥梁装饰的。桥梁装饰与桥梁主体结构一样,也应该服从“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原则。在对待这一点时,桥梁栏杆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如果桥梁没有人行道,栏杆可以做得简单些,因为坐在飞驰而过的车辆上的人们是没有多少精力去注意栏杆的,即使它设计得美伦美灸。相反,桥梁如有人行道,当人们在桥上漫步时,栏杆就吸引了行人更多的注意。因此,对栏杆进行美学设计就至关重要。多变统一的原则在此极为实用,由此可以避免呆板而平庸,也可以避免不同元素胡乱的堆积。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唐文.在传统中探寻当代建筑装饰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06)
【关键词】 桥梁装饰设计;桥梁功能;审美理念
引言:
现阶段,人们非常注重桥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桥梁的艺术性。桥梁装饰设计是体现桥梁艺术性的一种手段,是表现桥梁艺术性的重要方法。
1 桥梁装饰设计的具体作用
桥梁除了结构本身必需具有者外,有时服从于保护结构材料等原因,而在桥上增加亭廊楼阁等建筑,使桥梁的构图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从功能上需要出发的桥上建筑,由朴素到繁华,装饰性起了更多的作用。即使桥上并无建筑,也往往在桥头树华表,立牌坊,傍守狮象,侧立幢塔,而栏杆、柱头、石梁边、拱圈的龙门石面,都可以做艺术装饰,表现出艺术的魅力。虽然桥梁主体结构的艺术性,是桥梁艺术形象的主导部分,但装饰同样重要,“好花须映好楼台”,锦上添花,更增风韵。即使不采取精雕细琢的装饰艺术加工,桥的曲折,也能别赋情趣。
中国石桥装饰极为丰富,且民族趣味甚为浓郁。石桥装饰多在栏板、望柱、券面、山花墙等处。绝大部分装饰刻画的是禽鱼虫兽,祥云嘉卉,动物方面较之花草之类更为生动。栏板上若用民间故事作为装饰主题,令人油然而生古意。其中,栏板是表现中国古桥装饰美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部位。讲究布局美和主体美,其装饰较有节制,重在与园景和桥梁建筑风格的协调,使建筑形体与细部相结合,发挥了应有的艺术效果。中国皇家园林桥注重桥梁细部,对栏杆的造型非常讲究,常用汉白玉、青白石等上等细石料精雕细琢,建造了一些艺术性极高的栏杆,以增强皇家园林豪华精美的效果,从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汉白玉栏杆就可见一斑。随着观念形态的复杂化,艺术装饰这一最早的根源自然越来越间接地以人类活动的新生形式表现出来,但从基础内容看,各种手法表现的原始艺术装饰,总不外乎是表现人从劳动实践得来认识、情感、情绪和思想的一种形式。
陕西省霍县的古桥,栏杆的望柱上刻有形态各异的物体,如莲花、乐鼓、葫芦和花瓶等物,没有人明白这些石刻代表的具体意义,但人们却只发现变化,而没有统一。北京卢沟桥的栏杆刻有尺寸大小不一、位置朝向不同的石狮。这多变中统一于一个物体—狮子,它们的神态和形式,都按基本尺寸统一排列。从这多变的统一中,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这种设计手法也运用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栏杆上。铸铁制的各色花盘附在8m间隔的栏杆上,雕花包括各种花色和鸟类。数目众多,以至于游人见到后一个,就已经忘了前一个了。同样的设计在兰州黄河大桥上也能找到影子,各类飞禽都艺术性的雕刻在了栏杆上。这种栏杆上刻有花鸟虫鱼的方法则是另一种多变统一的体现。栏杆是中国古桥装饰美的有力体现。古典式桥梁栏杆,是我国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宝贵遗产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古桥,古城皇宫、陵墓建筑群中经常见到。它的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装饰富丽,同时又具有结构坚固、耐久等特点。古典式桥梁栏杆的选材多为质地均匀的石料,制作全靠手工精雕细琢,它凝聚了千百年来我国能工巧匠的创作精华。
对于古典式桥梁栏杆,历代文人墨客常常借它以传情,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名句;民族英雄岳飞也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状语;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则常常将栏杆与仕女相题:“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由此可见,古代造型优美的栏杆,不仅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而又能启人心智,抒人胸怀,牵动人的情思,是培养人们良好情操的建筑艺术。
2 桥梁装饰设计理念的形成与流变
装饰的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都是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之间形成的。它的深化与转移,必须是伴随着一定时代,社会的要求,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的反映。但是这种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却是建立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的。其实,对于装饰的看法,也一直呈波浪式的反复的。各时代间有其发展的辨证关系,当繁华装饰发展到了极致,人们对其日益厌倦,便会渴望简洁朴素之美;当简洁朴素长久地占据了人们的视野,便会怀念那种繁华之美;这种波浪式地反复前进甚为有趣,其中反映了中国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朴素的辨证主义世界观。所以,我们也不要将过去那种装饰华美的桥梁建筑一棒子打死,因为谁又敢保证,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以装饰为美的观念会不会卷土重来呢?所以,每个时代都有其美学代表作品。我们对桥梁建筑作品进行评价时,不应该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审美观念,应以当时的生产技术和思想道德观念作为重要的评判尺度,正所谓“替古人担忧”。而且,装饰一旦运用得恰到好处,就成了艺术,使桥梁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3 “少既是多”—桥梁装饰设计审美新理念
在高科技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喜欢那种简洁明了的桥梁造型,反对那种刻意的桥梁装饰。“土木这事,最忌奢靡”,别致的造型,朴素的外观装饰,创造出朴实、高雅、清新的个性。John Augustus Robling清楚地表达了他的结构思想:“……精神能够通过对技术的理解和因此而创造的较高级的工程而得到振奋,而且人们能够支付这些工程的费用……”。他认为,力量与轻巧和优美相结合时,所用材料将会最少,表达了一种自然美的淳朴的美学艺术观点。他反对过去那种希腊建筑式的结构艺术观“装饰第一,应用第二”,而是认为,桥梁的美主要表现在其结构本身,装饰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尤其是桥塔不应过分装饰,“简单、高大而有强度和刚度”就足以表达了桥塔本身的美,他的这种观点与现在的装饰观念不谋而合。
奥地利建筑家Aldolf Loos提出的“装饰即罪恶”的原则,认为一切装饰都是多余的。他认为,具有简单的几何形式的、功能主义的建筑符合新世纪广大群众的需要,建筑的精神是民主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他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批判装饰,因为:“……由于装饰不再跟我们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它就不再是我们文化的表现了。当今制造出来的装饰跟我们没有关系,绝对没有人性的关系,跟世界秩序没有关系。它不能发展”。所有的现代主义大师都有明确的反装饰立场,这种状况也影响到了桥梁界。装饰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造成浪费,因此,反装饰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立场问题,不仅仅是装饰思想的问题,而是当今桥梁装饰观的集中表现了,反映了当前的美学价值观。其实,桥梁并不一定非要追求外观“挑眼”,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在修建新的桥梁时,都一味地追求“夺目”,过分在“艺术性”上下功夫,用很多昂贵的装饰部件来刺激眼球,结果所造成的强迫性审美,被公众所厌烦,甚至耻笑,很难说这是为城市或地方添彩了。其实好的桥梁建筑,有时平淡一些反而更好,不去搞强迫性审美,不浪费纳税人的钱去作无功能的“艺术性”,注重在实际使用中,让人觉得舒服,人心里舒服了,才会拿眼睛细细研究桥梁的细节,这些细节本不“挑眼”,与功能融合了,使用者或许会由衷地赞一声“好”,这是自愿审美,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看似平淡的结构,会以其“真实”和“憨厚”的品质,获得人们真实的赞美。所以,现在的桥梁装饰设计都提倡“少即是多”的原则。人们都寻求那种以桥梁本身的结构来体现桥梁美感的观点,在用桥梁装饰的时候,也是尽量以较少的装饰来表达较强的艺术效果。
4 结语
“少即是多”并不是完全摒弃桥梁装饰设计,也不是完全否认桥梁装饰的作用。有时,为了某种审美需要,也是需要桥梁装饰的。桥梁装饰与桥梁主体结构一样,也应该服从“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原则。在对待这一点时,桥梁栏杆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如果桥梁没有人行道,栏杆可以做得简单些,因为坐在飞驰而过的车辆上的人们是没有多少精力去注意栏杆的,即使它设计得美伦美灸。相反,桥梁如有人行道,当人们在桥上漫步时,栏杆就吸引了行人更多的注意。因此,对栏杆进行美学设计就至关重要。多变统一的原则在此极为实用,由此可以避免呆板而平庸,也可以避免不同元素胡乱的堆积。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唐文.在传统中探寻当代建筑装饰设计[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