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在规模上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促进我国产业发展以及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认真思考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新形势下高职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将管理模式与科学技术创新性结合,不断完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20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与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要在专业领域、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稳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立足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重视教学就业发展形势,忽视学生素养管理内涵
近些年高职院校为扩充生源,展现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光明的就业前景,不断加强对学生教学知识、技能培训与就业发展的硬性灌输,对教学工作、科研任务以及就业培训投入大量精力,但对学生素养管理却没有加以重视,缺乏对学生学习心态、职业规划、人生观念的关注与了解,教师没有进行积极引导与帮助,导致学生生活态度消极,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紧迫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导致教育内容与教学管理形式的矛盾,学生的实际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教育管理实效性差,管理资源不满足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切实配置师资队伍,盲目扩招生源,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人数众多让教师管理应接不暇,给校方、学校教师以及辅导员带来巨大压力。教师一方面忙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素质培养,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身兼数职但是分身乏术,时间一长直接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严重下滑。
(三)教育管理方法落后,师生间关系紧张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延续传统教育管理中教师至上、学生服从的老旧模式,不断制定权威性、压制性、惩罚性的管教方式来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的人文性关怀,惩戒管理方式严重与社会发展脱节,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文化水平,只会加重学生逆反心理与自主发展意识的丧失。
(四)缺乏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开展工作存在困难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教育管理队伍的不断建设,保证“管理机构健全结构合理,有改革创新意识和教育管理研究成果”,但就目前的教育管理队伍而言,一线管理人员数量严重缺少,自然人员流动性大,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经验,在教学管理队伍中缺少素质管理与理念提升,缺少改革创新精神和培养管理能力的途径与动力,最终导致管理队伍在工作中容易满足于现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深化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的提升方向与创新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与管理思想,从根本上提升教育管理认知,明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整体学生的横纵向发展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计划,通过不断扩充管理途径发挥对学生教育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来切实保证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社会竞争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
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学措施与方案
(一)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素质管理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群体多元化,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学生的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应充分挖掘扩招生源特长潜质,实施扬长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自信,在素质教育的根基上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主动学习动力、积极适应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与引导,从理念、思维、知识、技能不同维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与技能,增强对学生的融入性培育、终生学习能力培育与第二课堂培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
(二)强化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开展学情分析
目前,社会对学生的知识框架構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教学内容与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信息技术与先进科技,强化教学资源整合建设,从单一的纸质化教学转型到数字教学资源、网络增值教育、信息实时监管等,打造知识链接、知识拓展、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技能实践等模块,让学生将传统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在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掌握科技要求,并通过小组互动、情境教学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就业竞争能力。 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的过程中增强质量意识,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资源融合,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效率、立体化、重应用的学习平台,扩展学生的知识边界,有效推动高职教育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迈进。
(三)融合科学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思维与策略
传统教学管理需要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制定的管理模式与内容缺乏实效性与实际性,导致很多管理要求流于形式,面对学生人数庞大、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的问题导致校方与教师无从下手,造成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新时代下高职教师应创新教学管理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存在价值与使用意义,通过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思维意识,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实践应用,从教师与学生双向层面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通过教师监督、学生自查、碎片整合、系统评价等方式帮助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校方可以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透明、智能、可视、全面的学生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自我管理目标与个性化提升路线,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分数至上思想,构建多元化评价系统。
(四)提升教育管理队伍素养,打造高质量团队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与实施途径,因此在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中承担组织、引导、教育、启发等责任。教育管理队伍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管理效果的好坏。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专业素养与思想水平没有达到教学水准,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经验,加上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在校内岗位发展空间不足,导致教学管理队伍工作情绪消极,缺乏与学生相处的热情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展开。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教育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教育素养提升,樹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与教学思想,根据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思维与教学观念,用改革方法与手段增强适应和解决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
高职院校校方也应随时关注教师团队的建设,通过与社会行业相关企业的不断研讨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等活动,增加教师对学科实际应用的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工协作,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加强教师的网格状时间管理规划模式,通过把握学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加强思想引领与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特点的分析研究和对育人模式的探索,开拓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与新思路。
四、结语
作为向社会、企业大量输送高质量、全面型复合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当代环境需求,创新教学理念与管理机制,建设兼备理论教学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借助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优势,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优化教学管理策略,提出创新发展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优势,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凡,杨志超,翁艳.基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变革探讨[J].经济师,2021(3):222-223,225.
[2]郑丽群.现代职教体系内涵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问题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4):48-49.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20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与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要在专业领域、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方面稳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立足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重视教学就业发展形势,忽视学生素养管理内涵
近些年高职院校为扩充生源,展现优秀的教学能力与光明的就业前景,不断加强对学生教学知识、技能培训与就业发展的硬性灌输,对教学工作、科研任务以及就业培训投入大量精力,但对学生素养管理却没有加以重视,缺乏对学生学习心态、职业规划、人生观念的关注与了解,教师没有进行积极引导与帮助,导致学生生活态度消极,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与紧迫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导致教育内容与教学管理形式的矛盾,学生的实际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教育管理实效性差,管理资源不满足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切实配置师资队伍,盲目扩招生源,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人数众多让教师管理应接不暇,给校方、学校教师以及辅导员带来巨大压力。教师一方面忙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素质培养,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身兼数职但是分身乏术,时间一长直接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与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严重下滑。
(三)教育管理方法落后,师生间关系紧张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延续传统教育管理中教师至上、学生服从的老旧模式,不断制定权威性、压制性、惩罚性的管教方式来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的人文性关怀,惩戒管理方式严重与社会发展脱节,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文化水平,只会加重学生逆反心理与自主发展意识的丧失。
(四)缺乏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开展工作存在困难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要求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教育管理队伍的不断建设,保证“管理机构健全结构合理,有改革创新意识和教育管理研究成果”,但就目前的教育管理队伍而言,一线管理人员数量严重缺少,自然人员流动性大,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经验,在教学管理队伍中缺少素质管理与理念提升,缺少改革创新精神和培养管理能力的途径与动力,最终导致管理队伍在工作中容易满足于现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深化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的提升方向与创新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与管理思想,从根本上提升教育管理认知,明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整体学生的横纵向发展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计划,通过不断扩充管理途径发挥对学生教育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来切实保证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社会竞争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
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学措施与方案
(一)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素质管理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群体多元化,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学生的学业水平、技术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目的和心理预期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之中应充分挖掘扩招生源特长潜质,实施扬长教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自信,在素质教育的根基上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主动学习动力、积极适应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与引导,从理念、思维、知识、技能不同维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与技能,增强对学生的融入性培育、终生学习能力培育与第二课堂培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核心竞争能力。
(二)强化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开展学情分析
目前,社会对学生的知识框架構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教学内容与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信息技术与先进科技,强化教学资源整合建设,从单一的纸质化教学转型到数字教学资源、网络增值教育、信息实时监管等,打造知识链接、知识拓展、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技能实践等模块,让学生将传统知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在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掌握科技要求,并通过小组互动、情境教学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就业竞争能力。 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的过程中增强质量意识,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资源融合,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效率、立体化、重应用的学习平台,扩展学生的知识边界,有效推动高职教育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迈进。
(三)融合科学技术,创新教学管理思维与策略
传统教学管理需要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制定的管理模式与内容缺乏实效性与实际性,导致很多管理要求流于形式,面对学生人数庞大、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的问题导致校方与教师无从下手,造成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新时代下高职教师应创新教学管理思维模式,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存在价值与使用意义,通过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思维意识,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实践应用,从教师与学生双向层面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通过教师监督、学生自查、碎片整合、系统评价等方式帮助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高职院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校方可以搭建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透明、智能、可视、全面的学生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自我管理目标与个性化提升路线,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分数至上思想,构建多元化评价系统。
(四)提升教育管理队伍素养,打造高质量团队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基础与实施途径,因此在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中承担组织、引导、教育、启发等责任。教育管理队伍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管理效果的好坏。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专业素养与思想水平没有达到教学水准,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经验,加上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在校内岗位发展空间不足,导致教学管理队伍工作情绪消极,缺乏与学生相处的热情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展开。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教育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教育素养提升,樹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与教学思想,根据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思维与教学观念,用改革方法与手段增强适应和解决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
高职院校校方也应随时关注教师团队的建设,通过与社会行业相关企业的不断研讨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等活动,增加教师对学科实际应用的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创新意识,在学生管理与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工协作,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加强教师的网格状时间管理规划模式,通过把握学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加强思想引领与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特点的分析研究和对育人模式的探索,开拓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与新思路。
四、结语
作为向社会、企业大量输送高质量、全面型复合人才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当代环境需求,创新教学理念与管理机制,建设兼备理论教学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借助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优势,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优化教学管理策略,提出创新发展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优势,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凡,杨志超,翁艳.基于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变革探讨[J].经济师,2021(3):222-223,225.
[2]郑丽群.现代职教体系内涵背景下高职教育管理问题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4):48-4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