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子刚入园或刚上学的时候,许多家长通常会诚恳地对老师表态:“孩子要是犯了错的话,您该批评就批评,千万别客气!”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家长们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呢?
故事一:“妈妈生气了”——离校时,老师向桓桓妈“告状”说:桓桓上课不认真,经常乱跑,接受能力差,欺负其他小朋友……当时有很多家长在场,桓桓妈觉得很没面子,一句话也没说就牵着儿子走了。第二天,桓桓不想去上学,妈妈问他原因,小家伙非常沮丧地说:“老师说我是木头脑袋,学不会东西。”桓桓妈听后气冲冲地说:“哪有这样说孩子的,这老师也太不合格了!”恨不得立刻找老师理论去。
故事二:“妈妈着急了”——贝贝是班里最小的,所以很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小朋友,比如,坐不住、不听指令、常识差等等。贝贝妈是个对孩子很上心的人,她一听老师反应这些情况,立刻非常紧张,加紧进行“引导”。然而,贝贝妈高强度的训练引发了贝贝的逆反心理,不良表现竟然越来越严重了。
面对老师的负面评论,恐怕没有几个妈妈能做到心如止水:影响了孩子的心情是小事,万一孩子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形成自卑的性格,那真是麻烦大了!像桓桓妈那样扭头就走?还是如贝贝妈一样加倍紧张重视?不难看出,这两种处理方法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错误的。那么,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家长该怎么办?
情况1:老师批评内容片面,不尽合理,使孩子承受不当评价
有时候孩子挨了批评,并不是因为本身的行为触犯了原则是非的界限,而是跟老师的素质、儿童观或当时的情境等有一定关系,比如,老师出于自身管理的方便,无视某个孩子的活泼天性,看到他坐不住,就批评他“多动”;孩子学习反应慢了,就不耐烦,骂孩子“木头脑袋”等等。
支招: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能直接找老师理论,指责他做得不对,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否则不仅会恶化关系,而且很容易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正确的做法是不受老师的消极暗示、不为了挽回面子而强行逼孩子做出老师期待的行为,并适当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
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以他人的评论为参照,别人说他是什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为了防止孩子受到老师评论的消极暗示,家长不妨在家里多就同类行为的可取之处给予正面评论。比如,当孩子一口气完成了某件事时,就夸他专注;若孩子掌握了某项知识技能,就夸他聪明等等。这样,既可以正面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又让他形成对自己的积极认识。
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多提供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有意识地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评价方式,比如结合相关的主题绘本《我真的很棒》、《没有我的比尔可不行》等,引导他们从具体事情出发、有理有据地进行评价,以此提高对他人评价内容的鉴别力,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情况2:老师的批评是合理的,但孩子情感上仍受打击
孩子都不爱听批评的话,尽管老师很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的内容也确实是孩子存在的问题,但是有些孩子仍会难以承受。
支招: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当妈妈的就要先借机反思一下,是否平时给了孩子过多的赞赏,而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过分表扬了孩子的长处,却对他的短处视而不见,致使孩子对自己没有全面的认识。正确的做法应是安慰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即使有缺点,也是妈妈最爱的那个宝贝,并帮助孩子分析扬长避短的办法,让孩子明白人是在不断克服短处的过程中进步的。
情况3:老师批评的方法不当,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促进
老师为孩子好,向家长反应孩子的问题,然而却不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像故事一中的老师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其他家长的面批评桓桓,结果不仅让妈妈没面子,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支招:巧妙地跟老师进行沟通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先应付下来,然后找个时间单独向老师请教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设法巧妙地指出孩子好面子,让老师批评教育孩子时多顾及下他的感受。另外,也可给老师写信沟通,恳请老师调整教育方式。为了达到尽可能好的结果,还可以在信里把“专家”抬出来,比如,告诉老师家里非常重视孩子的问题,特地跟专业机构咨询过了,专家分别给了建议,要求家长怎么做,老师怎么做。
故事一:“妈妈生气了”——离校时,老师向桓桓妈“告状”说:桓桓上课不认真,经常乱跑,接受能力差,欺负其他小朋友……当时有很多家长在场,桓桓妈觉得很没面子,一句话也没说就牵着儿子走了。第二天,桓桓不想去上学,妈妈问他原因,小家伙非常沮丧地说:“老师说我是木头脑袋,学不会东西。”桓桓妈听后气冲冲地说:“哪有这样说孩子的,这老师也太不合格了!”恨不得立刻找老师理论去。
故事二:“妈妈着急了”——贝贝是班里最小的,所以很多方面都不如其他小朋友,比如,坐不住、不听指令、常识差等等。贝贝妈是个对孩子很上心的人,她一听老师反应这些情况,立刻非常紧张,加紧进行“引导”。然而,贝贝妈高强度的训练引发了贝贝的逆反心理,不良表现竟然越来越严重了。
面对老师的负面评论,恐怕没有几个妈妈能做到心如止水:影响了孩子的心情是小事,万一孩子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形成自卑的性格,那真是麻烦大了!像桓桓妈那样扭头就走?还是如贝贝妈一样加倍紧张重视?不难看出,这两种处理方法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错误的。那么,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家长该怎么办?
情况1:老师批评内容片面,不尽合理,使孩子承受不当评价
有时候孩子挨了批评,并不是因为本身的行为触犯了原则是非的界限,而是跟老师的素质、儿童观或当时的情境等有一定关系,比如,老师出于自身管理的方便,无视某个孩子的活泼天性,看到他坐不住,就批评他“多动”;孩子学习反应慢了,就不耐烦,骂孩子“木头脑袋”等等。
支招: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能直接找老师理论,指责他做得不对,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否则不仅会恶化关系,而且很容易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正确的做法是不受老师的消极暗示、不为了挽回面子而强行逼孩子做出老师期待的行为,并适当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
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以他人的评论为参照,别人说他是什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什么。为了防止孩子受到老师评论的消极暗示,家长不妨在家里多就同类行为的可取之处给予正面评论。比如,当孩子一口气完成了某件事时,就夸他专注;若孩子掌握了某项知识技能,就夸他聪明等等。这样,既可以正面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又让他形成对自己的积极认识。
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多提供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有意识地给他们示范正确的评价方式,比如结合相关的主题绘本《我真的很棒》、《没有我的比尔可不行》等,引导他们从具体事情出发、有理有据地进行评价,以此提高对他人评价内容的鉴别力,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情况2:老师的批评是合理的,但孩子情感上仍受打击
孩子都不爱听批评的话,尽管老师很注意批评的方式,批评的内容也确实是孩子存在的问题,但是有些孩子仍会难以承受。
支招:注重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当妈妈的就要先借机反思一下,是否平时给了孩子过多的赞赏,而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过分表扬了孩子的长处,却对他的短处视而不见,致使孩子对自己没有全面的认识。正确的做法应是安慰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即使有缺点,也是妈妈最爱的那个宝贝,并帮助孩子分析扬长避短的办法,让孩子明白人是在不断克服短处的过程中进步的。
情况3:老师批评的方法不当,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促进
老师为孩子好,向家长反应孩子的问题,然而却不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像故事一中的老师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其他家长的面批评桓桓,结果不仅让妈妈没面子,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支招:巧妙地跟老师进行沟通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先应付下来,然后找个时间单独向老师请教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设法巧妙地指出孩子好面子,让老师批评教育孩子时多顾及下他的感受。另外,也可给老师写信沟通,恳请老师调整教育方式。为了达到尽可能好的结果,还可以在信里把“专家”抬出来,比如,告诉老师家里非常重视孩子的问题,特地跟专业机构咨询过了,专家分别给了建议,要求家长怎么做,老师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