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总喜欢送点补品,大家都认为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可实际上,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过量进补,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甚至引发消化器官功能紊乱等现象。
一宗罪 越贵越补
事例:王大妈特别爱面子,不久前听说邻居买回人参给家人炖服,于是她也到药房买了人参给老伴进补。没几天老伴却出现了流鼻血,咳嗽等异常现象。
专家指点:在众多冬令补品中,人参是最常用的昂贵药物。由于产地差异、种植和加工方法不同,人参价格差别很大,但并非越贵越好。人参有温热、寒凉、平性三类。阳虚、阴虚及气虚患者需服用不同人参,盲目攀比,后患多多。
二宗罪 多多益善
事例:前段时间天气特冷,吴先生的妻子特别采购来参茸类补品。谁知,几天下来老吴的肠胃老是不对劲,吃胃药也不管用。最后到医院检查,大夫认真询问了老吴最近的饮食情况后告诉他,问题多半就出在"补"上。
专家指点: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人们由于吃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现象,进入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负担,使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三宗罪 虚实不分
事例:尽管天气寒冷,最近马女士却总感到口干舌燥,老是出汗,整天昏沉。在诊所检查属于阴虚症状。为图方便,马女士自己到药房买了补药服用,岂料后果越来越严重。到医生那里检查,原来补药竟然是“温阳”的。
专家指点:专家表示,进补一定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讲辨证施补,虚者才宜进补,而且虚还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对症下药。
四宗罪 以药代食
事例:“给老伴买了这么多补品,怎么身体还这么弱呢?”伍婆婆很纳闷,她特别注重家人健康,常常买补品给老伴服用。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明显。
专家指点: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不科学。许多食物都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多吃山药能补脾胃。人们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其实也是进补佳品。
五宗罪 重进轻出
事例:平时大量进补,可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也多。加上很多人都不重视规律排便的重要性,以至于常常便秘。
专家指点:近年来,国内外养生保健界专家提出一种新的保健观念:重视人体排出的“负营养”。 “正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营养;而“负营养”是指人体废物的排出。重“进”也不能轻“出”,在“出”的方面,一是摄取荤腥油腻要适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蜂蜜、核桃、芝麻等碱性润肠之物;二是养成规律排便习惯,提倡每天早晚两次排便。
TIPS:
药补要分清体质
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按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子宫脱垂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白带增多等,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
一宗罪 越贵越补
事例:王大妈特别爱面子,不久前听说邻居买回人参给家人炖服,于是她也到药房买了人参给老伴进补。没几天老伴却出现了流鼻血,咳嗽等异常现象。
专家指点:在众多冬令补品中,人参是最常用的昂贵药物。由于产地差异、种植和加工方法不同,人参价格差别很大,但并非越贵越好。人参有温热、寒凉、平性三类。阳虚、阴虚及气虚患者需服用不同人参,盲目攀比,后患多多。
二宗罪 多多益善
事例:前段时间天气特冷,吴先生的妻子特别采购来参茸类补品。谁知,几天下来老吴的肠胃老是不对劲,吃胃药也不管用。最后到医院检查,大夫认真询问了老吴最近的饮食情况后告诉他,问题多半就出在"补"上。
专家指点: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人们由于吃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现象,进入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负担,使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三宗罪 虚实不分
事例:尽管天气寒冷,最近马女士却总感到口干舌燥,老是出汗,整天昏沉。在诊所检查属于阴虚症状。为图方便,马女士自己到药房买了补药服用,岂料后果越来越严重。到医生那里检查,原来补药竟然是“温阳”的。
专家指点:专家表示,进补一定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讲辨证施补,虚者才宜进补,而且虚还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对症下药。
四宗罪 以药代食
事例:“给老伴买了这么多补品,怎么身体还这么弱呢?”伍婆婆很纳闷,她特别注重家人健康,常常买补品给老伴服用。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明显。
专家指点: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不科学。许多食物都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多吃山药能补脾胃。人们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其实也是进补佳品。
五宗罪 重进轻出
事例:平时大量进补,可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也多。加上很多人都不重视规律排便的重要性,以至于常常便秘。
专家指点:近年来,国内外养生保健界专家提出一种新的保健观念:重视人体排出的“负营养”。 “正营养”是指人体摄入的营养;而“负营养”是指人体废物的排出。重“进”也不能轻“出”,在“出”的方面,一是摄取荤腥油腻要适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蜂蜜、核桃、芝麻等碱性润肠之物;二是养成规律排便习惯,提倡每天早晚两次排便。
TIPS:
药补要分清体质
进补一定要有的放矢,按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子宫脱垂等,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白带增多等,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