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就自主学习而言,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
1.Henry Holec(1981:3)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
2.Dickinson(1995)则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学习过程中的决策和反思。
3.根据Benson(1997:25)的观点,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的心理动能;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
总体来讲,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式、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等一系列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时,成绩尚可,兴趣较浓。但好景不长,越来越不愿学,越来越对英语失去兴趣,直到放弃英语。究其原因是老师没能不断地诱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我们教师应该长期坚持引导,激发学生持久的、自觉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形成自愿与兴趣的结合,使学生从学习的开始,一直保持正常的、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民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和心声,允许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笑容,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保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
3.每个学生要都制定自己的计划。
要求每个学生应有自己的长期计划及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其实主要是长期计划的细分。计划的完成过程也要求学生用笔记的方式写下来,以督促自己对计划的执行。计划包括拟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拟定了计划就意味着学生心中有自己的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因为只有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求,才会激发出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可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完成的质量甚至没完成的原因,使学生从依赖老师慢慢学会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检查完成情况、自己分析原因,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应具备的计划能力。
4.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严格要求学生必做的,教师也制定了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复习的措施。虽然刚开始,这种自主学习是带有强迫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看到这样做的好处以后,他们也会乐于如此,从而形成习惯。科学的预习、复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能巩固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既可为新课做准备,又能初步掌握新课的内容;通过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后复习,既能及时巩固新课内容,又能查漏补缺,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5.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让学生小组讨论,各自发表看法,再集中成小组意见,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试着共同解决。学生在进行开放性学习与讨论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有一部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自行解决了,有一部分在与同学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互相质疑、解惑,互教互纠,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词汇、语法方面集思广益,在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方面得以相辅相长。而且,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人格平等的环境里,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从而更自觉地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
6.注重成功反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有些心理学家提出,许多英语学困生由于有太多失败的经历或得到过多负面评价,会产生一种失意心理,学习自信低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鼓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所以,教师在评价中要以表扬、肯定为主,无论学生取得了怎样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表扬,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更应及时鼓励。
总之,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辩证处理课堂教学中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自主学习而言,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
1.Henry Holec(1981:3)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
2.Dickinson(1995)则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学习过程中的决策和反思。
3.根据Benson(1997:25)的观点,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的心理动能;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
总体来讲,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式、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等一系列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时,成绩尚可,兴趣较浓。但好景不长,越来越不愿学,越来越对英语失去兴趣,直到放弃英语。究其原因是老师没能不断地诱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我们教师应该长期坚持引导,激发学生持久的、自觉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形成自愿与兴趣的结合,使学生从学习的开始,一直保持正常的、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民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和心声,允许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笑容,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保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
3.每个学生要都制定自己的计划。
要求每个学生应有自己的长期计划及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其实主要是长期计划的细分。计划的完成过程也要求学生用笔记的方式写下来,以督促自己对计划的执行。计划包括拟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拟定了计划就意味着学生心中有自己的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因为只有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求,才会激发出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可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完成的质量甚至没完成的原因,使学生从依赖老师慢慢学会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检查完成情况、自己分析原因,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所应具备的计划能力。
4.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严格要求学生必做的,教师也制定了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复习的措施。虽然刚开始,这种自主学习是带有强迫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看到这样做的好处以后,他们也会乐于如此,从而形成习惯。科学的预习、复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能巩固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既可为新课做准备,又能初步掌握新课的内容;通过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后复习,既能及时巩固新课内容,又能查漏补缺,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5.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让学生小组讨论,各自发表看法,再集中成小组意见,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试着共同解决。学生在进行开放性学习与讨论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有一部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自行解决了,有一部分在与同学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互相质疑、解惑,互教互纠,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词汇、语法方面集思广益,在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方面得以相辅相长。而且,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人格平等的环境里,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从而更自觉地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
6.注重成功反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动力。
有些心理学家提出,许多英语学困生由于有太多失败的经历或得到过多负面评价,会产生一种失意心理,学习自信低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成功体验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价值感的满足,这是内在因素;二是别人的表扬、鼓励所带来的荣誉感的满足,这是外在因素。所以,教师在评价中要以表扬、肯定为主,无论学生取得了怎样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表扬,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更应及时鼓励。
总之,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辩证处理课堂教学中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