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导向模式下的“策略单元”教学浅释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789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策略单元”,借助整个单元的课文训练某一种核心的阅读方法。这种单元类型的教学就需要充分开掘单元课文与所要重点训练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单元训练重点。那么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预测”,该怎么教学呢?
  一、把握契机,唤醒动力,让预测兴趣盎然
  1.各抒己见,在众说纷纭中预测
  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在紧扣契机资源中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教师板书之后就可以紧扣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预测:“这座老屋总也倒不了,是为什么呢?有学生认为这座老屋被施了魔法,你们猜猜可能被施了什么魔法?”这样的预测契合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他们纷纷有了自己的猜测:定身术,老屋的整个身子都被定住了;年轻术,老屋可能会越来越年轻……
  学生对预测充满了好奇,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各种猜测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虽然刚开始的预测毫无依据可言,随意性较大,但教师仍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的预测热情,为后续的深入预测奠定基础。
  2.不谋而合,在心心相印时预测
  既然有预测,就应该有验证。有验证,就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文本所描写的内容一样时,内心所涌动出来的兴奋与喜悦之情不仅是他们进一步预测的良好契机和动力,同时还是教师引领学生朝着文本深处预测的突破口。
  还以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在教学完老屋帮助小猫和老母鸡之后,教师进行了以下的教学:首先,肯定并赞赏了学生的语言;其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对照,说说哪些地方是猜测正确的。学生的兴趣被一下子激发了起来,他们兴奋地介绍:我估计还会有小动物出现,果然就有了后来的小蜘蛛;我猜测老屋要倒下时……
  学生的成长需要被他人认可和欣赏,教师不能一味地组织学生进行猜测,更需要在猜测之余展现学生的预测成果,从而激活学生的预测动力。
  二、介入对比,促发思维,让预测惊喜连连
  在阅读实践中进行预测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推动学生比较性思维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在持续性的阅读中预测,在预测中对比,从而不断获取意想不到的阅读惊喜。
  1.对比想法,让预测状态多样化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思维活动。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之后,他们预测的方法会非常多,教师就可以充分整合这些资源,着力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感知预测之后,将其转化成为学生之间相互对比的对象,在对比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体验,促进预测结果朝着多样化发展。
  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时,学生的预测就出现了多种可能性,此时并不能预测完就了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统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预测与别人的预测进行对比,感知预测方法的多样。如可以将学生的预测想法逐一罗列出来,并投影到屏幕上,可以比比谁的想法多,谁的想法更具有创意。然后交由学生进行组织交流,并进行深入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故事我们能够猜测出不同的结局呢?
  在这一案例中,猜测已经不再是最终的目的,而成为了一种手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预测结局进行统整与对比的基础上,将他人的猜测与自己的进行融合,丰富学生的预测方法和认知体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2.对比依据,让预测过程合理呈现
  鼓励学生预测绝不是让学生毫无依据地无端猜测。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和文本中的表达细节,这样学生的阅读和猜测才有价值。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预测结果,还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预测的依据,比一比谁的依据更加合理,这对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尤为重要。
  比如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时,虽然学生在前一篇课文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预测方法,但还是存在着预测比较随意的现象,为此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整理呈现学生的预测,并交由学生研讨:哪些预测是有理有据的?(2)围绕着“长胡子可以做小猫的钓鱼线”这一预测重点,组织学生交流哪一种预测更好。(3)思考:怎样的预测才是合理的?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怎样预测才是合理的、有据的,而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预测,在评价、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逐步体悟合理预测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预测。
  3.对比结局,让预测结果差异性呈现
  文章的结尾处一般都是故事发展的高潮部分,好的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从读者的阅读心理来看,对故事发展结局和人物命运的猜测,是他们最愿意做的事情。当学生对文本进行了猜测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对比的手段比照他们预测的差异性特征,促发学生的一系列思考,让这样的思维更具有现实意义,从而让课堂的预测拥有完全不同的质态。
  如教学《不会叫的狗》一文时,学生对故事最后的结局进行了预测,并对自己预测的准确度和合理性展开评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思考:(1)其他人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结局有什么不同?为何会要产生这样的结果?(2)对照课文中的结局,与自己预测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3)对比课文中出现的三个结局,你觉得哪种结局更趋于合理?(4)阅读作者自己的评价:“我坚决地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十分重要。”组织学生对此交流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相机进行总结:阅读相同的一篇文章,每个人的预测是完全不同的,预测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有思考、有依据、有想法,都是富有价值的预测。
  三、聚焦特质,迁移续写,让预测硕果累累
  1.扎文生根,緊扣依据续写
  在本单元的“策略训练”中,让学生意识到预测绝不是随意预测,结合课文表达的细节进行有理有据的预测才是重点。这就意味着在预测中续编故事,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寻找到课文中的依据,能够依循着故事发展的轨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路展开练笔。
  还以《不会叫的狗》为例,教师组织学生预测故事最后发展的结局将是怎样的。在学生形成了自己的预测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说说蕴藏在课文中的依据,并由此展开研讨。有的学生认为小狗受到其他动物的干扰,最终没有学会狗叫,成为了一个四不像。教师赞扬了学生预测的结果,并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寻找支撑这一预测的依据。在交流分享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预测的结果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描写出来,但要与自己寻找的依据结合起来。
  这样的续写就不是学生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紧扣了文本内在的依据之“根”。
  2.类比迁移,紧扣方法续写
  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并从中感受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和方法。为此,续写方法就需要侧重于写作方法的运用,将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自己习作的过程中去。
  以教学《不会叫的狗》一文的结尾为例,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尝试了这样的教学引导:“利用本单元中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经历,在小公鸡、杜鹃之后,又来了蜘蛛,当时你是怎么预测的?当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先后帮助了放风筝的小男孩和晾尿布的鸟太太之后,故事又会怎样发展,我们又该如何预测?”学生纷纷回忆了这两篇课文的经历,并对预测方法进行了分享和交流。随后教师引领学生从呈现出来的预测方法进行点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续写又会有怎样的启发呢?从而借助于与前面两篇课文的对比,逐步意识到好的故事结尾总是让人揣摩不透,但在读完之后又会形成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意味着续写绝不是一直依循着故事情节续写,而要从文本中寻求方法,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效发展。
  借助价值导向的阅读策略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盲目性,让学生在彰显预测价值的过程中积累策略、运用策略,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广西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课堂。教师应精心设计,启发诱导,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性、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只有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确立课堂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对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所以,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果一节课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够明
通常情况下,任何效率高的管理系统通常都只有一个目标,或者说只能有一个主要目标。如果目标过多,必然会互相干扰,达不到目标。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呢?教师应在“精简”上面做些文章。如何对课堂进行精简呢?笔者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一、目标的精简  高效的阅读教学总体要求常规性目标不超过三个,而重点、难点目标只有一个。这是为了保证有效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是为给后面的设计与执教节省时间。  二、环节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在“涵泳文字”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语言的敏感度。“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质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质疑中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领悟,获得有效的语言积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课文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让他们的阅读更高效。  一、在“题眼”处引导质疑,调动阅读热情  所谓“题眼”就是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关
学生习作不生动是让教师头疼的难题,何为生动?简单来说,就是让“生”的东西“动”起来,让本是静止的文字在我们的头脑中“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件不易之事,我们可以借助动态视频片段来教学习作。  一、语言始于具体形象  图像是抽象符号的生动再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图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年级的课堂中,习作训练是从看图写话开始的,利用具体的图景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乐
走他人不常走的路,虽说艰辛,却不一定效果不好。  随 拍  又到周五了,学生异常兴奋,因为我们约定,每周写四篇日记,单周检查,双周评比。上周评比中优胜者得到了喜报、小奖品,因而这周气氛更浓。看着学生迫切的心情,我说:“这周是检查,没有喜报,没有奖品。”话音刚落,就听见学生大声喊道:“我们不是为了奖品。”“那你们为了什么?”这一问学生更急了,“我是为了提高习作水平。”“我是为了在交流中锻炼口才。”“
《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散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我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由于写景类散文承载着独特的教学价值点,笔者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一方面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一方面引领学生走进散文,探寻写景类文本的表达秘妙。  一、切实体悟,感知多重角度的表达效果  很多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只会从一个维度出发,往往不能整体全面地再现事物的客观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紧紧围绕“寓理于乐,寓情于趣”展开,所以这一文体也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文章就是寓言,尽管它们的篇幅不长,却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为此教师应该依据其问题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提升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情深、风清、事信、义贞、体约、文丽是文章的创作原则和评判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万物之文”,也可以以“六义”为其标准。  一、“情深”:师生情感真挚  课堂教学的“情深”,是指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体现出的情感真挚。而情感真挚的基础,我认为,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真正适合学生,另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和平等。过度“师本”或过度“生本”,都难以“情深”。以下就从这两方面进
“微课”又名“微课程”,近几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的理念而迅速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加入微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能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植入更能够激活学生、激活教师、激活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植入微课激活限时课堂,让学生更直观、高效地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运用知识阐述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时下教师普遍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课堂评价的认识不到位,导致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服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