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意识下的寓言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紧紧围绕“寓理于乐,寓情于趣”展开,所以这一文体也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文章就是寓言,尽管它们的篇幅不长,却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为此教师应该依据其问题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滋养学生的心灵。
  一、探析寓言的阅读魅力
  1.故事内容生动形象
  许多寓言故事通常都是以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当作载体呈现寓意的,比如《亡羊补牢》《龟兔赛跑》等。这些寓言通常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尽管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但是都能够从寓意深刻的故事中得到相应的启发。
  2.故事情节细腻
  大部分寓言故事虽然文字简练,但是故事情节依然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在《画蛇添足》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好蛇者洋洋得意的神情,在《狼和小羊》中刻画了狼的狡猾与小羊的善良……显然这些细节的描写都能够使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变得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3.文字中带着优美
  寓言故事篇幅大多不长,言简意赅的意境却让现代的白话文无法相媲美。许多深邃的哲理隐含在优美的文字之中,让读者和听者在阅读优美的文字和讲述中,感受蕴含的寓意。比如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寓言片段,国外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都是很好的代表,富有哲理的文字会给读者带来很多的启发。
  二、阐述寓言的审美内涵
  1.细节中的含蓄美
  纵观寓言故事中的文字我们不难看出,针对某个细节展开细腻的描写,从表面看来是对文字的修饰,但是究其本质是除了含蓄的表述以外,能够为读者带来某种启发,更可以促使人们联想到生活中的某种情况。比如我国古代寓言《曹冲称象》《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等作品都较好地呈现出了寓言潜在的含蓄之美。当学生认真阅读这些故事情节以后,就可以受到很大的启发,看到生活的本质,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道理,进而促使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寓言文体的含蓄美。
  2.文字中的艺术美
  众所周知,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就寓言艺术而言,主要是利用优美的文字,让阅读的人们明白某种寓意,明白道理的同时还可以判断出生活中的美与丑,在美与丑混杂的事物里面提炼,还可以通过抨击丑的方式展现美,这样就会给人一种美的体验,同时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这也是寓言文体艺术美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仿写等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切体会寓言故事的语言美和寓意美。
  三、关注寓言的教学方法
  1.厘清故事情节
  厘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是帮助学生理解寓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来掌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加以明确,熟知每个人物之间存在的关系,传授给学生一些概括故事内容的技巧,进而为后续理解故事寓意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提前用白色的粉笔画出一口井,然后在井里面用绿色的粉笔画出一只青蛙。简单明了的画面,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纷纷猜测:“它在井里面干什么呢?”紧接着教师出示了小鸟的剪纸,学生的兴趣立刻变得更加浓烈:“为什么小鸟和青蛙说的世界不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自主解决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以后找到了答案,也就使这节课的文本思路变得更加清晰。针对寓言的故事情节,我们基本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亦或是通过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为学生厘清文章的来龙去脉。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内容,从而为深刻理解寓意打下基础。
  2.品味文本内涵
  众所周知,寓言故事大部分都是赞赏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所以在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设定也都是善恶分明的。这样教师就需要采取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好与坏,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寓意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当通过赏析语言、感知形象等多种手段,为学生深刻体会寓意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借助于人物鲜明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中每个人物的角色特点。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找到可以体现角色特征的词语,通过“垂涎欲滴”“眼珠一转”“赔着笑脸”等词语,学生体会到狐狸的奸诈与狡猾;通过“看了一眼”“非常得意”等词语,学生体会到了乌鸦的单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动的故事形象,而且能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描写的方法。当学生对人物角色的品质深入了解以后,就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各个角色的特征,感悟寓言的故事情节,进而起到激发学生感情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寓意的领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领会作品中的美
  在寓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进一步赏析文本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寓言,甚至可以采取编一编等多种形式改编或者创作新的寓言。如《狐假虎威》一文的语言比较口语化,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事先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为此,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当老虎抓到狐狸以后,狐狸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当所有动物都吓跑以后,狐狸会对老虎说些什么?加上动作演一演狐狸狡猾、洋洋得意的样子。显然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老虎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动物都怕狐狸,于是我又创设了情境,并对学生说:“同学们可以告诉老虎真相吗?今天晚上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要让你给他们讲这个故事,你能讲给他们听吗?假如我是你的爸爸,请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吧。”显然,学生经过多次情境体验以后,就可以加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则寓言进行续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地创编故事,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还能提升写作能力。
  4.结合生活促提升
  当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熟悉文本以及语言特征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并从实际生活中学会它的写作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如拟人、讽刺等。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学生仅仅掌握了故事内容以及寓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把这个寓意加以延伸,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到类似的情况,并进行类比迁移。如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感受到平时不认真学习就想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想法那是不可取的。又如教学《农夫与蛇》一课时,通过农夫救活了蛇而被蛇咬死的故事,由小及大引导学生明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向农夫一样不动脑筋,要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寓言应当与生活有机融合,将寓意运用于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倘若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准确地列举出相应的例子,那么就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寓意,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使语言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寓言故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寓言中潜在的价值,依据寓言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品味寓意故事的内涵和文字,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市雅周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美国教育家吉姆·崔利斯撰写的《朗读手册》封面中的话,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最简单的规律——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最切实可行的方法。统编本教材《语文园地》中新设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倡导学生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阅读,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亲子共读。我们
翻看学生的习作本、日记本,确实有不少习作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但更多的是落于俗套的平平之作。有的材料失真,胡编乱造;有的内容雷同,模仿痕迹过重;有的老套重复,缺乏新意……其原因众多,但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失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如若教师对学生的选材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就能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一扇窗,提升习作表达的空间。  一、“设置陷阱”,在猜测印证中体悟选材的真实性  对于习作教学,课标一直都强调要鼓励学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也是一篇有许多名师大家上过的经典课文。针对文本特色,结合单元重点和学情,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进行板块教学,抓住“聚焦、迁移、積累”,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课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 
范读,即教师示范性的朗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不具有朗读技巧,很难在朗读中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因此,低年级学生很需要教师的范读作为指导。童话作为低年级教材选编最多的一类课文,教师怎样才能通过范读给学生恰当的引导,以逐渐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呢?  一、眼中有生,读出对象感  对象感即朗读时要明白自己朗读的对象是谁,并能够下意识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在低年级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自己面对的对象是低龄儿童
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课堂。教师应精心设计,启发诱导,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性、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只有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确立课堂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对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所以,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果一节课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够明
通常情况下,任何效率高的管理系统通常都只有一个目标,或者说只能有一个主要目标。如果目标过多,必然会互相干扰,达不到目标。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呢?教师应在“精简”上面做些文章。如何对课堂进行精简呢?笔者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一、目标的精简  高效的阅读教学总体要求常规性目标不超过三个,而重点、难点目标只有一个。这是为了保证有效教学的时间,同时也是为给后面的设计与执教节省时间。  二、环节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在“涵泳文字”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提升语言的敏感度。“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质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质疑中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领悟,获得有效的语言积累。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课文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从而让他们的阅读更高效。  一、在“题眼”处引导质疑,调动阅读热情  所谓“题眼”就是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关
学生习作不生动是让教师头疼的难题,何为生动?简单来说,就是让“生”的东西“动”起来,让本是静止的文字在我们的头脑中“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件不易之事,我们可以借助动态视频片段来教学习作。  一、语言始于具体形象  图像是抽象符号的生动再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图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年级的课堂中,习作训练是从看图写话开始的,利用具体的图景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乐
走他人不常走的路,虽说艰辛,却不一定效果不好。  随 拍  又到周五了,学生异常兴奋,因为我们约定,每周写四篇日记,单周检查,双周评比。上周评比中优胜者得到了喜报、小奖品,因而这周气氛更浓。看着学生迫切的心情,我说:“这周是检查,没有喜报,没有奖品。”话音刚落,就听见学生大声喊道:“我们不是为了奖品。”“那你们为了什么?”这一问学生更急了,“我是为了提高习作水平。”“我是为了在交流中锻炼口才。”“
《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散文,作者以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我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由于写景类散文承载着独特的教学价值点,笔者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一方面引领学生感受祖国山水的壮美,一方面引领学生走进散文,探寻写景类文本的表达秘妙。  一、切实体悟,感知多重角度的表达效果  很多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只会从一个维度出发,往往不能整体全面地再现事物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