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算师职业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认为精算师是金领中的钻石领,如何培养精算师也是高校面临的问题?为社会输出,培养精算卓越人才。本文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中以准精算师所考科目内容为核心,进行卓越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应用数学 精算师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U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055-01
一、我国精算体系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精算学,从南开大学招收第一批精算研究生学员拉开了我国精算师行业的序幕。我国不断的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教育体系及考试体系。
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先后从北美精算协会,英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不同精算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精算教育做出贡献。90年代末期我国高校的精算教育普遍发展。每个高校都有其自有的教育模式特色。
200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国内精算师资格证考试。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并委托中国精算师协会组实施。我国精算行业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精算师资格考试正式成为国际精算协会中的一员。我国的精算师资格得到了国际精算教育标准的认可。2011年我国的精算师的新体系正式走向前台。新的精算师考试划为2个方面,分别为准精算师和精算师。其中准精算师考试科目由:数学、金融、精算模型、经济学、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会计与财务和精算管理等8门科目组成。获得准精算师资格必要的两个条件:1、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国家承认的同等学历。2、通过以上8门科目的考试。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专门设置精算学这一专业,而是多数院校中的保险学中设置精算学相关的课程、少数的高校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保险学专业中设立培养精算师方向进行招生。
本文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中以准精算师所考科目内容为核心,进行卓越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探讨以数学专业为核心培养精算师人才的可行性
为什么是以数学为核心的基础上培训精算呢?那么就要从精算职业及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职业精算师职业在管理队伍中,充当的是数据分析,问题解析的“参谋”一职。
精算师运用所学的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的知识,精算预估公司或企业现金或决策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是一批专注提高专业分析技能的解析人才。如在商业经营中,他们将解析专业技巧、商业经营知识、利益关系的理解综合起来,帮助团队理解公司的决策将会带来的财务影响或其他影响。从精算师未来的职业角度出发,其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知识,也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经过数学专业训练出来的学生有牢固的数学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精算类课程上,具有更大的基础优势。从精算师的就业角度出发,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蒸蒸日上,我国需要很多精算人才,从而辅助国家的发展需要。但是我国的精算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我国正在寻找如和培养精算人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从数学专业理面渗透精算课程的模式,也可以尝试。
三、定位对未来准精算师培养模式
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准精算师人才的关键阶段。首先,从准精算师毕业后的工作去向角度出发——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因此我们要系统化的培养准精算师,掌握准精算师资格考试里的8项科目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必须的。其次,也是未学生将来的精算师生涯提前做规划,在校受教育期间,就有计划的全部或部分通过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因此,我们是以资格考试的内容为核心,学生所学的知识要高于考试内容。我们要制定完整的一套教育体系,包括招生的选择、学科设置、教育方案、教育方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等等。
1、如何招收适合精算师职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爱好并不是都适合精算职业,因此,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将来发展,建立筛选适合精算职业的招生方法是必须的,作为研究,试验的规模人数不宜过大,我们可以建立试验班,其试验班在数学或应用数学专业中,大学一年级后的学生中进行对有意向的且学习成绩达标的学生进行刷选,在此培养期间,不影响学生的正常管理学籍,达到平行的双制度。通过三届试验班的试验,来证明此种模式可行性。
2、设置教学方案。因为培养的精算师学生,需要参加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因此将考试涉及到的课程必须加入到教学大纲中,这也是与普通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大纲的不同点。其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单纯的职业培训方式,知识的深度、广度要高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
3、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的要求。
从准精算师的培养模式角度分析,需要一支懂得数学和精算学的复合型的团队。因此建立一支“双懂”的教学团队是准精算师培养模式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对老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但是师资队伍用必须建立起来的,我们是否可以成立联盟呢,例如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数学院分别选出老师进行组队,把教课科目明确化、责任化。同时要保持与学生的密切互动,经常聘请校内外的专家,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开阔视野。
四、试验效果
我国多所院校中的精算试验班通过两届的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
1.试验班的成功是离不开学校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建立强有力的师资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和领导都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也是准精算师培养试验班得以成功的核心。
2.学生的个人的素质也是关键,这也是试验班要通过面试、笔试,择优录取的原因,这样一支学习能力强,喜欢对精算职业,有信心、理想的队伍,导致试验班的成功是必然的。
3.老师燃烧自己点亮他人。教师的精心投入,丰富的教学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时试验班成功的要素。
4.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独自的完成,老师分配的作业任务。增强学生以后走向精算职业岗位的信心和期盼。
5.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扩大规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士音养更多的精算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達布西拉图.关于地方高校保险精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盯教学研究,2011,34(5):61一67.
[2] 李保东,蒋青松.困扰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的几个问题田.经济研究导刊,2011,(6):274一275.
[关键词]应用数学 精算师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U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055-01
一、我国精算体系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精算学,从南开大学招收第一批精算研究生学员拉开了我国精算师行业的序幕。我国不断的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教育体系及考试体系。
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先后从北美精算协会,英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不同精算教育模式。为我国的精算教育做出贡献。90年代末期我国高校的精算教育普遍发展。每个高校都有其自有的教育模式特色。
200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国内精算师资格证考试。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并委托中国精算师协会组实施。我国精算行业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精算师资格考试正式成为国际精算协会中的一员。我国的精算师资格得到了国际精算教育标准的认可。2011年我国的精算师的新体系正式走向前台。新的精算师考试划为2个方面,分别为准精算师和精算师。其中准精算师考试科目由:数学、金融、精算模型、经济学、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会计与财务和精算管理等8门科目组成。获得准精算师资格必要的两个条件:1、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国家承认的同等学历。2、通过以上8门科目的考试。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专门设置精算学这一专业,而是多数院校中的保险学中设置精算学相关的课程、少数的高校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保险学专业中设立培养精算师方向进行招生。
本文探讨我国普通高校中以准精算师所考科目内容为核心,进行卓越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探讨以数学专业为核心培养精算师人才的可行性
为什么是以数学为核心的基础上培训精算呢?那么就要从精算职业及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职业精算师职业在管理队伍中,充当的是数据分析,问题解析的“参谋”一职。
精算师运用所学的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的知识,精算预估公司或企业现金或决策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是一批专注提高专业分析技能的解析人才。如在商业经营中,他们将解析专业技巧、商业经营知识、利益关系的理解综合起来,帮助团队理解公司的决策将会带来的财务影响或其他影响。从精算师未来的职业角度出发,其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基础知识,也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经过数学专业训练出来的学生有牢固的数学基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精算类课程上,具有更大的基础优势。从精算师的就业角度出发,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蒸蒸日上,我国需要很多精算人才,从而辅助国家的发展需要。但是我国的精算行业发展起步比较晚,我国正在寻找如和培养精算人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从数学专业理面渗透精算课程的模式,也可以尝试。
三、定位对未来准精算师培养模式
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准精算师人才的关键阶段。首先,从准精算师毕业后的工作去向角度出发——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因此我们要系统化的培养准精算师,掌握准精算师资格考试里的8项科目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必须的。其次,也是未学生将来的精算师生涯提前做规划,在校受教育期间,就有计划的全部或部分通过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因此,我们是以资格考试的内容为核心,学生所学的知识要高于考试内容。我们要制定完整的一套教育体系,包括招生的选择、学科设置、教育方案、教育方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等等。
1、如何招收适合精算师职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兴趣、爱好并不是都适合精算职业,因此,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将来发展,建立筛选适合精算职业的招生方法是必须的,作为研究,试验的规模人数不宜过大,我们可以建立试验班,其试验班在数学或应用数学专业中,大学一年级后的学生中进行对有意向的且学习成绩达标的学生进行刷选,在此培养期间,不影响学生的正常管理学籍,达到平行的双制度。通过三届试验班的试验,来证明此种模式可行性。
2、设置教学方案。因为培养的精算师学生,需要参加准精算师资格考试,因此将考试涉及到的课程必须加入到教学大纲中,这也是与普通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大纲的不同点。其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单纯的职业培训方式,知识的深度、广度要高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
3、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的要求。
从准精算师的培养模式角度分析,需要一支懂得数学和精算学的复合型的团队。因此建立一支“双懂”的教学团队是准精算师培养模式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对老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很高,但是师资队伍用必须建立起来的,我们是否可以成立联盟呢,例如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数学院分别选出老师进行组队,把教课科目明确化、责任化。同时要保持与学生的密切互动,经常聘请校内外的专家,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开阔视野。
四、试验效果
我国多所院校中的精算试验班通过两届的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准精算师卓越人才试点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
1.试验班的成功是离不开学校和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建立强有力的师资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和领导都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这也是准精算师培养试验班得以成功的核心。
2.学生的个人的素质也是关键,这也是试验班要通过面试、笔试,择优录取的原因,这样一支学习能力强,喜欢对精算职业,有信心、理想的队伍,导致试验班的成功是必然的。
3.老师燃烧自己点亮他人。教师的精心投入,丰富的教学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时试验班成功的要素。
4.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独自的完成,老师分配的作业任务。增强学生以后走向精算职业岗位的信心和期盼。
5.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扩大规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士音养更多的精算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達布西拉图.关于地方高校保险精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盯教学研究,2011,34(5):61一67.
[2] 李保东,蒋青松.困扰地方院校开展精算教育的几个问题田.经济研究导刊,2011,(6):274一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