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据《中国互联网站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4年)》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站总量近350.7万个,为中国网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接入服务商982家,网站主办者近281.7万个。作为互联网基础构成的网站规模化发展,揭示着中国互联网的强势发展之势。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媒体形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一支强势的力量影响着传媒行业。
以电视、报纸为主的传播格局发生改变
20年前,很多人的早晨是伴随着广播开始的。一份报纸、一份早餐也是许多人开启一天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今天,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已经被一个显示屏和阅读APP所取代。在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和电视无疑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这种格局随着1994年互联网的接入而被打破。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把互联网确定为“第四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宣告了互联网的媒体地位和作用。2007年,在人民网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上,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传统媒体的忠实读者、听众和观众逐步转向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所具有的快捷性、及时性、互动性、超时空和海量信息等特征使其具备了改变传播格局的能力。纵观互联网发展20年,中国的传播格局经历了分别以新闻网站、博客、微博为代表的三个阶段的演变。
新闻网站的建立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传统媒体的上网,如1995年《神州学人》率先上网。其后,许多家报纸、期刊开始在网络上发行电子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电视、通讯社、广播电台也纷纷开通网站。其二为一些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开通。网易、搜狐、新浪等网站开通新闻频道,推出大型新闻中心。新闻网站的建立使信息的及时更新成为了可能,网站通过新闻及时更新提高了浏览量,利用网络特性吸引了受众。
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再次推动了传播格局的改变。博客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媒体通过传播渠道对传播内容的专属控制,赋予了普通用户发布信息的权利。博客使普通公众参与到信息发布的流程中,从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博客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超文本功能,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博客留言的功能也实现了博主与读者的即时互动。丰富的新闻形式、多元的信息视角、新鲜的新闻内容使博客等自媒体一出现便得到了受众的追捧。
微博的出现拉开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大幕,“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来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具有非线性的传播特性,通过评论与转发、信息共享,一条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用户间传播。同时,140个字的微博以迅速、便捷、低门槛特性使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公众真正参与到新闻生产环节中,成为了信息的发布端。2014年5月27日出炉的第三十一届河南新闻奖名单,首次设立了微博奖项。微博奖项在河南省新闻作品最高荣誉榜单上出现,说明其媒体属性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从新闻网站到博客、微博,互联网传播在新传播技术的支持下一步步进化,进而引发了传播格局的一次次改变。读者、观众和听众变成了“用户”,甚至是信息的生产者,被动的信息接收形式转变为主动搜索与发布。互联网成为了信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采集的一体化平台。
媒介融合与资源整合
受互联网冲击,媒介融合与媒体资源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报业联手增强力量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进行区域合并与重组是一种有利的尝试。报业把握政府政策及力量的推动,综合市场因素,合并重组既有资源,同类竞争减少,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2013年10月,由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报业集团的合并重组首先在上海展开。这也是区域报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实践。同时,报业与其他传统媒体联姻,实现跨媒介、跨产业融合。如佛山日报传媒集团、佛山电视台、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合并为佛山传媒集团。2013年年底,国内媒体进行了首次跨地域、跨媒体、多媒体的合作探索。东方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州晚报社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新媒体公共服务智能终端项目。这次旨在建设智能便民服务终端、优化网络化布局、实现公共信息发布的探索,实现了媒体跨地区、跨部门、跨组织系统的尝试。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也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方式进军网络市场。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拓展和延伸工具。传统媒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运用社交媒体以到达更多受众。《东方早报》将其颇负盛名的书评与经济评论内容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向手机端迁移。传统报纸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新媒体的互动性是传统报纸所不及的,而网页新闻评论、微博新闻信息转发则可以实现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同时有利于媒体收获受众信息反馈。为了增加受众参与度,记者在采访前利用社交媒体了解受众的关心点,向受众搜集采访问题,甚至一起讨论新闻话题,也是很好的互动交流方式。
在新技术下,一些媒体微信公众账号、一些自媒体面世,依托于新技术开始了新的媒体形式创新。如“罗辑思维”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线下活动等形式与受众互动,“钛媒体”“拇指阅读”“中国三明治”等媒体也都依托于新技术强调互动性、个性化的内容传播体验创新。这都是媒体依托网络技术进行创新的有益尝试。
互联网成为传媒产业巨人
据悉,2013年1月—11月报业广告总体下降8.1%,降幅超过2012年。2013年1月—11月,在报纸广告的前20个行业中,只有房地产、活动类和家用电器三个行业保持增长。在报业广告下滑的同时,互联网广告却呈增长态势。受众在哪里,广告便在哪里。受众的流失带来最直接的效应便是广告的下降。
据《人民日报》报道,2000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2亿美元,而2011年的数据显示,其总市值已超过1462亿美元,增长近350倍。10年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了15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人,较2012年6月增长了6860万人,年增长率为17.5%;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互联网依托越来越庞大的网民和用户数量,吞噬了传统媒体的广告额,逐步成为了产业巨人。 面对网络发展的强劲势头,传统媒体通过调整产业策略,进行了转型和发展。例如,报媒在广告方面进行转变,发挥报纸的本地化、民生化的优势,使报纸成为企业与地方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在信息海量泛滥的环境下,确保广告有效到达特定消费者。碎片化的信息需要提升广告的针对性,针对受众进行细分,利用报纸的地域性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广告投入,实现广告收益最大化。报纸通过为企业制定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广告服务,提升企业广告投放量。
媒体在开辟新的市场方面也做了有效的尝试。如大众报业集团就在济南、青岛、烟台建起四大文化园区,并通过收购有线电视网络股权,进入有线电视领域。据媒体报道,大众报业集团在2012年实现利润7亿元、雄踞全国报业集团榜首的基础上,2013年利润达到7.3亿元,与总收入双双实现新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大众报业集团的盈利便是在紧抓市场的前提下成功的。以其旗下的半岛传媒为例或可窥见一斑。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完成整体股份制改造后,在以报纸为主业的同时向文化产业的纵深进军,进行产业规划,其中包括现代购物、配送、物流业务、户外会展平台、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等,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扩大与深化报业的产业发展。
互联网的冲击使报业在区域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规划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媒体通过线下与线上联合的方式,利用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获得经济效益,进行品牌塑造。依托报业特性,进行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尝试,减弱了单一依靠广告盈利的风险。
新闻从业者重塑职业行为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新闻从业者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促进了他们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他们采访报道方式与新闻理念的改变,甚至促进了他们向网络媒体领域的转行。同时,在严峻形势下,一些媒体出现了盲目恐慌的现象。一批新闻从业者转行、失业,一些媒体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向数字媒体进军,出现了一些传统媒体的网站形同虚设或者内容只是原搬照抄的现象,即新旧媒体之间没有真正融合。传统媒体需要从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变革,重塑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
在管理方式上,传统媒体多为阶梯状管理,从管理层到编辑到记者,纵向的管理和传统的线性新闻生产方式一致。而互联网提供了新的传播技术,使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新的管理方式要求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媒体应实现统一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中枢”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流通共享,管理方式扁平化发展。以报业为例,传统新闻的生产需要经过采写、编辑、审阅、印刷、发行等完整的流程。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的形式使印刷环节得到省略。同时,发行环节也通过网络转发、评论等形式实现了由单向传播向裂变式传播的转变。
互联网促使作为新闻生产主体的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下媒体所需要的人才是懂传统报业与数字媒体、懂内容生产与营销、具备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的融合型新闻从业者。在理念上,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需要转变与接受新媒体,盲目的坚守与坐以待毙会使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每况愈下。媒体人的转变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据统计,2013年互联网每天产生的信息相当于1500个国家图书馆信息量的总和。如此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处理需要强大的整合能力,信息更新的及时性需要准确的判断能力,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科学果敢的决策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将学习与工作同时进行,在学习中增强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
作者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丹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
以电视、报纸为主的传播格局发生改变
20年前,很多人的早晨是伴随着广播开始的。一份报纸、一份早餐也是许多人开启一天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今天,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已经被一个显示屏和阅读APP所取代。在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和电视无疑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这种格局随着1994年互联网的接入而被打破。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把互联网确定为“第四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宣告了互联网的媒体地位和作用。2007年,在人民网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上,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传统媒体的忠实读者、听众和观众逐步转向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所具有的快捷性、及时性、互动性、超时空和海量信息等特征使其具备了改变传播格局的能力。纵观互联网发展20年,中国的传播格局经历了分别以新闻网站、博客、微博为代表的三个阶段的演变。
新闻网站的建立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传统媒体的上网,如1995年《神州学人》率先上网。其后,许多家报纸、期刊开始在网络上发行电子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电视、通讯社、广播电台也纷纷开通网站。其二为一些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开通。网易、搜狐、新浪等网站开通新闻频道,推出大型新闻中心。新闻网站的建立使信息的及时更新成为了可能,网站通过新闻及时更新提高了浏览量,利用网络特性吸引了受众。
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再次推动了传播格局的改变。博客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媒体通过传播渠道对传播内容的专属控制,赋予了普通用户发布信息的权利。博客使普通公众参与到信息发布的流程中,从前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博客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超文本功能,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博客留言的功能也实现了博主与读者的即时互动。丰富的新闻形式、多元的信息视角、新鲜的新闻内容使博客等自媒体一出现便得到了受众的追捧。
微博的出现拉开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大幕,“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来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具有非线性的传播特性,通过评论与转发、信息共享,一条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在用户间传播。同时,140个字的微博以迅速、便捷、低门槛特性使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公众真正参与到新闻生产环节中,成为了信息的发布端。2014年5月27日出炉的第三十一届河南新闻奖名单,首次设立了微博奖项。微博奖项在河南省新闻作品最高荣誉榜单上出现,说明其媒体属性得到了官方的肯定。
从新闻网站到博客、微博,互联网传播在新传播技术的支持下一步步进化,进而引发了传播格局的一次次改变。读者、观众和听众变成了“用户”,甚至是信息的生产者,被动的信息接收形式转变为主动搜索与发布。互联网成为了信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采集的一体化平台。
媒介融合与资源整合
受互联网冲击,媒介融合与媒体资源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报业联手增强力量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进行区域合并与重组是一种有利的尝试。报业把握政府政策及力量的推动,综合市场因素,合并重组既有资源,同类竞争减少,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
2013年10月,由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的上海报业集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报业集团的合并重组首先在上海展开。这也是区域报业结构调整的一次实践。同时,报业与其他传统媒体联姻,实现跨媒介、跨产业融合。如佛山日报传媒集团、佛山电视台、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合并为佛山传媒集团。2013年年底,国内媒体进行了首次跨地域、跨媒体、多媒体的合作探索。东方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州晚报社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新媒体公共服务智能终端项目。这次旨在建设智能便民服务终端、优化网络化布局、实现公共信息发布的探索,实现了媒体跨地区、跨部门、跨组织系统的尝试。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也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方式进军网络市场。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拓展和延伸工具。传统媒体通过开设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运用社交媒体以到达更多受众。《东方早报》将其颇负盛名的书评与经济评论内容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方式向手机端迁移。传统报纸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例如,新媒体的互动性是传统报纸所不及的,而网页新闻评论、微博新闻信息转发则可以实现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同时有利于媒体收获受众信息反馈。为了增加受众参与度,记者在采访前利用社交媒体了解受众的关心点,向受众搜集采访问题,甚至一起讨论新闻话题,也是很好的互动交流方式。
在新技术下,一些媒体微信公众账号、一些自媒体面世,依托于新技术开始了新的媒体形式创新。如“罗辑思维”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线下活动等形式与受众互动,“钛媒体”“拇指阅读”“中国三明治”等媒体也都依托于新技术强调互动性、个性化的内容传播体验创新。这都是媒体依托网络技术进行创新的有益尝试。
互联网成为传媒产业巨人
据悉,2013年1月—11月报业广告总体下降8.1%,降幅超过2012年。2013年1月—11月,在报纸广告的前20个行业中,只有房地产、活动类和家用电器三个行业保持增长。在报业广告下滑的同时,互联网广告却呈增长态势。受众在哪里,广告便在哪里。受众的流失带来最直接的效应便是广告的下降。
据《人民日报》报道,2000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2亿美元,而2011年的数据显示,其总市值已超过1462亿美元,增长近350倍。10年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了15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人,较2012年6月增长了6860万人,年增长率为17.5%;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互联网依托越来越庞大的网民和用户数量,吞噬了传统媒体的广告额,逐步成为了产业巨人。 面对网络发展的强劲势头,传统媒体通过调整产业策略,进行了转型和发展。例如,报媒在广告方面进行转变,发挥报纸的本地化、民生化的优势,使报纸成为企业与地方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在信息海量泛滥的环境下,确保广告有效到达特定消费者。碎片化的信息需要提升广告的针对性,针对受众进行细分,利用报纸的地域性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广告投入,实现广告收益最大化。报纸通过为企业制定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广告服务,提升企业广告投放量。
媒体在开辟新的市场方面也做了有效的尝试。如大众报业集团就在济南、青岛、烟台建起四大文化园区,并通过收购有线电视网络股权,进入有线电视领域。据媒体报道,大众报业集团在2012年实现利润7亿元、雄踞全国报业集团榜首的基础上,2013年利润达到7.3亿元,与总收入双双实现新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大众报业集团的盈利便是在紧抓市场的前提下成功的。以其旗下的半岛传媒为例或可窥见一斑。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完成整体股份制改造后,在以报纸为主业的同时向文化产业的纵深进军,进行产业规划,其中包括现代购物、配送、物流业务、户外会展平台、户外广告、公益活动等,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扩大与深化报业的产业发展。
互联网的冲击使报业在区域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规划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媒体通过线下与线上联合的方式,利用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获得经济效益,进行品牌塑造。依托报业特性,进行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尝试,减弱了单一依靠广告盈利的风险。
新闻从业者重塑职业行为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新闻从业者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促进了他们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他们采访报道方式与新闻理念的改变,甚至促进了他们向网络媒体领域的转行。同时,在严峻形势下,一些媒体出现了盲目恐慌的现象。一批新闻从业者转行、失业,一些媒体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向数字媒体进军,出现了一些传统媒体的网站形同虚设或者内容只是原搬照抄的现象,即新旧媒体之间没有真正融合。传统媒体需要从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内部变革,重塑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
在管理方式上,传统媒体多为阶梯状管理,从管理层到编辑到记者,纵向的管理和传统的线性新闻生产方式一致。而互联网提供了新的传播技术,使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新的管理方式要求资源的集成与共享。媒体应实现统一的数据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中枢”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流通共享,管理方式扁平化发展。以报业为例,传统新闻的生产需要经过采写、编辑、审阅、印刷、发行等完整的流程。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的形式使印刷环节得到省略。同时,发行环节也通过网络转发、评论等形式实现了由单向传播向裂变式传播的转变。
互联网促使作为新闻生产主体的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下媒体所需要的人才是懂传统报业与数字媒体、懂内容生产与营销、具备业务能力与管理能力的融合型新闻从业者。在理念上,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需要转变与接受新媒体,盲目的坚守与坐以待毙会使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每况愈下。媒体人的转变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据统计,2013年互联网每天产生的信息相当于1500个国家图书馆信息量的总和。如此大量的碎片化的信息处理需要强大的整合能力,信息更新的及时性需要准确的判断能力,突发事件的报道需要科学果敢的决策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学习能力,将学习与工作同时进行,在学习中增强工作能力,提升业务水平。
作者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丹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