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幸拜读了石峰先生的新著《且行且思——感悟新闻出版四十年》,该书系统展示了石峰先生40年来从事新闻出版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成果,并以高层观感和时事变迁的行业发展脉络,展现了4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历程。有感于石峰先生新作中关于我国期刊业发展的观点,写下此文,希望期刊出版界同仁赏析共品。
石峰先生在书中《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一文中,客观地阐述了我国期刊出版业为“期刊出版大国而非强国”的发展状况,并援引数据表明我国期刊出版内容“反映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科技成果不多”的實际情况。对此,反思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现实情况,行业中存在的“学风平庸”现象确已成为阻碍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应通过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及发挥学术期刊“伯乐相马”的职能,来改善学术期刊的平庸之风,提升学术期刊出版的质量水平。
“学风平庸”对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水平的影响
学术期刊的质量水平从一定意义而言,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然、经济、哲学、文史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长期发展的科技资源储备的象征。近年来,伴随我国学术期刊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和现行人事、学术成果评价体制的弊端,造成了我国期刊刊发论文产出量巨大,但是总体质量偏低,与学术期刊的使命偏离,学术平庸之风也逐渐侵蚀到学术期刊出版行业之中。
概括而言,学术期刊的“学风平庸”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学术论文内容粗糙、质量低下,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二是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简单照搬或移植滥用各种外来理论的模型和公式,忽视理论前提的假设条件,脱离本土的实际状况,从而影响和丧失了论文应有的学术价值;三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学术论文中存在着各种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与质量提升。
这也是石峰先生在欣慰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之余,却感叹“从质量效益上离出版强国之梦相距甚远”的原因。要改善学术期刊这种“学风平庸”的状况,一方面需要改革当前我国功利化主导的学术科研体制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回归学术期刊本位;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学术期刊出版基金建设,扶持精品学术期刊,推动其朝着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要下大力气清除伪学术期刊的负面影响,如此才有可能消解石峰先生所说的学术期刊的“‘体大臃肿’之虞”。
“文化自立”与提升学术期刊出版质量水平的关联
学术期刊是“主要为学术研究、科学研究服务或承担特殊任务的期刊”,其出版内容的质量水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期刊所属国国民的智力水平、智慧储备与文化素养。石峰先生援引的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谈到,“在美国,科学技术资源是由28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积累的知识以及每年约1.5万部科学著作、4500种学术期刊、4500种非学术期刊和数千份技术报告所代表”,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之所以科技与经济如此发达,在于其拥有可持续的、大量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研发体系和成果。
学术期刊的“文化自立”就是学术期刊为了保证出版内容在其特定专业领域的质量水平而独立确定的一整套择优选材、用稿、刊发的系统化机制与职业性规范,其影响因素重点关联于科研体制与学术环境文化、学术期刊的传统智力创新文化、培育学术期刊专业特色文化等三大环节,这是我们培育高质量学术期刊和决定其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体现在科研体制与学术环境文化中,就是应当重点鼓励和支持针对本土科技、经济、文化的独立应用研究,营造出一种既立足本土国情又顺应国际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当前我国许多的学术期刊出版背离了研究内容和对象本土化的科研方向,一些学者借口国际接轨与国际惯例,盲目崇拜和迷信所谓的“外来文明”,尤其是在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中,脱离国情的“西方学术迷信、理论思维西化”的倾向非常明显,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影响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对待西方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我们首先应当遵从“文化自立”的思想意识,充分立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其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精华,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形成学术期刊立足本土的良好学术环境。
其次,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体现在对传统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自觉和自信。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只有根植于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文化,才能获得国际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可。同样,我们学术期刊不仅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智力成果,更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汲取国外文明的精华并力求创新,才能确保我国学术期刊在“文化自立”中提升整体质量,继而在全球主流学术文化中获得价值认可,并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体现在学术期刊的专业特色文化上。石峰先生在《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一文中提到学术期刊在专业特色文化上应当立足所属领域的专业学科特色,紧跟时代发展的学术前沿,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学科优势,为相关领域的优秀学人提供优秀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其所属的学科门类划分繁多,而且各学科门类之下又包含更多的细化分类,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份学术期刊都无法做到将自己的出版范围涵盖各个学科领域而成为一本“万科全书”;相反,真正高端优秀的学术期刊往往都是依靠其在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取胜、精益而优”而享誉业界,代表着在特定学科中最高质量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应有“伯乐相良马,慧眼识英雄”的担当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研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智力创新水平,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客观的基础能力、科研环境、体制文化等因素,当然,整个社会的智力创新水平并非学术期刊出版所能全权决定和左右的;但是,学术期刊作为各类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在推动和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上应该有也能够有自己的基本担当,那就是发现和识别相关学术科研领域中真正的优秀学者和优秀成果,营造出一种“立足本土创新、兼蓄外来文明”的学术文化环境氛围。
学术期刊担当“伯乐相良马,慧眼识英雄”职能的关键,就是面对各种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论文成果,加强学术期刊出版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修养,使之具有品鉴特定学科领域专业学术成果优劣的能力和操守。这就是石峰先生所谈到的“专家办刊”的思路,无论是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还有针对特定领域的实践应用研究成果,都需要懂行的专业人员来甄别和选择,只有我们的“专家”炼就成为拥有一双“慧眼”的“伯乐”,才能发现真正拥有智慧和才能的“良马”与“英雄”。“专家办刊”的根本要求在于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刊社编审人员的专业学术鉴别能力与水平,从茫茫学海中及时发现国家与社会急需的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专业人才,而对那些与实际研究对象脱节的所谓的国际主流理论观点,对哪些没有实践应用与指导价值的虚假学术成果,同样也要进行遴选和剔除,力求在审慎中合理甄别,在甄别中慎重选择。
学术期刊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上,应侧重于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在公益事业性与产业经营性的统一上,应着重于学术期刊的公益事业性,这无疑是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事业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刘建湖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副秘书长、商业时代杂志社社长
段艳文系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
常务副社长、主编
石峰先生在书中《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一文中,客观地阐述了我国期刊出版业为“期刊出版大国而非强国”的发展状况,并援引数据表明我国期刊出版内容“反映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科技成果不多”的實际情况。对此,反思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现实情况,行业中存在的“学风平庸”现象确已成为阻碍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应通过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及发挥学术期刊“伯乐相马”的职能,来改善学术期刊的平庸之风,提升学术期刊出版的质量水平。
“学风平庸”对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水平的影响
学术期刊的质量水平从一定意义而言,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然、经济、哲学、文史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长期发展的科技资源储备的象征。近年来,伴随我国学术期刊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和现行人事、学术成果评价体制的弊端,造成了我国期刊刊发论文产出量巨大,但是总体质量偏低,与学术期刊的使命偏离,学术平庸之风也逐渐侵蚀到学术期刊出版行业之中。
概括而言,学术期刊的“学风平庸”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学术论文内容粗糙、质量低下,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价值;二是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简单照搬或移植滥用各种外来理论的模型和公式,忽视理论前提的假设条件,脱离本土的实际状况,从而影响和丧失了论文应有的学术价值;三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学术论文中存在着各种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的品牌建设与质量提升。
这也是石峰先生在欣慰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之余,却感叹“从质量效益上离出版强国之梦相距甚远”的原因。要改善学术期刊这种“学风平庸”的状况,一方面需要改革当前我国功利化主导的学术科研体制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回归学术期刊本位;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学术期刊出版基金建设,扶持精品学术期刊,推动其朝着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要下大力气清除伪学术期刊的负面影响,如此才有可能消解石峰先生所说的学术期刊的“‘体大臃肿’之虞”。
“文化自立”与提升学术期刊出版质量水平的关联
学术期刊是“主要为学术研究、科学研究服务或承担特殊任务的期刊”,其出版内容的质量水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期刊所属国国民的智力水平、智慧储备与文化素养。石峰先生援引的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谈到,“在美国,科学技术资源是由28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所积累的知识以及每年约1.5万部科学著作、4500种学术期刊、4500种非学术期刊和数千份技术报告所代表”,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之所以科技与经济如此发达,在于其拥有可持续的、大量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研发体系和成果。
学术期刊的“文化自立”就是学术期刊为了保证出版内容在其特定专业领域的质量水平而独立确定的一整套择优选材、用稿、刊发的系统化机制与职业性规范,其影响因素重点关联于科研体制与学术环境文化、学术期刊的传统智力创新文化、培育学术期刊专业特色文化等三大环节,这是我们培育高质量学术期刊和决定其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体现在科研体制与学术环境文化中,就是应当重点鼓励和支持针对本土科技、经济、文化的独立应用研究,营造出一种既立足本土国情又顺应国际发展的学术研究环境。当前我国许多的学术期刊出版背离了研究内容和对象本土化的科研方向,一些学者借口国际接轨与国际惯例,盲目崇拜和迷信所谓的“外来文明”,尤其是在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中,脱离国情的“西方学术迷信、理论思维西化”的倾向非常明显,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影响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对待西方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我们首先应当遵从“文化自立”的思想意识,充分立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其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精华,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从而形成学术期刊立足本土的良好学术环境。
其次,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体现在对传统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自觉和自信。全球化带来的国际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只有根植于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文化,才能获得国际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可。同样,我们学术期刊不仅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智力成果,更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汲取国外文明的精华并力求创新,才能确保我国学术期刊在“文化自立”中提升整体质量,继而在全球主流学术文化中获得价值认可,并占据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三,学术期刊出版的“文化自立”体现在学术期刊的专业特色文化上。石峰先生在《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一文中提到学术期刊在专业特色文化上应当立足所属领域的专业学科特色,紧跟时代发展的学术前沿,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学科优势,为相关领域的优秀学人提供优秀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其所属的学科门类划分繁多,而且各学科门类之下又包含更多的细化分类,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份学术期刊都无法做到将自己的出版范围涵盖各个学科领域而成为一本“万科全书”;相反,真正高端优秀的学术期刊往往都是依靠其在特定学科领域的“专业取胜、精益而优”而享誉业界,代表着在特定学科中最高质量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应有“伯乐相良马,慧眼识英雄”的担当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研学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智力创新水平,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或民族客观的基础能力、科研环境、体制文化等因素,当然,整个社会的智力创新水平并非学术期刊出版所能全权决定和左右的;但是,学术期刊作为各类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在推动和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上应该有也能够有自己的基本担当,那就是发现和识别相关学术科研领域中真正的优秀学者和优秀成果,营造出一种“立足本土创新、兼蓄外来文明”的学术文化环境氛围。
学术期刊担当“伯乐相良马,慧眼识英雄”职能的关键,就是面对各种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论文成果,加强学术期刊出版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修养,使之具有品鉴特定学科领域专业学术成果优劣的能力和操守。这就是石峰先生所谈到的“专家办刊”的思路,无论是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还有针对特定领域的实践应用研究成果,都需要懂行的专业人员来甄别和选择,只有我们的“专家”炼就成为拥有一双“慧眼”的“伯乐”,才能发现真正拥有智慧和才能的“良马”与“英雄”。“专家办刊”的根本要求在于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刊社编审人员的专业学术鉴别能力与水平,从茫茫学海中及时发现国家与社会急需的优秀学术成果和优秀专业人才,而对那些与实际研究对象脱节的所谓的国际主流理论观点,对哪些没有实践应用与指导价值的虚假学术成果,同样也要进行遴选和剔除,力求在审慎中合理甄别,在甄别中慎重选择。
学术期刊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关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上,应侧重于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在公益事业性与产业经营性的统一上,应着重于学术期刊的公益事业性,这无疑是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事业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刘建湖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副秘书长、商业时代杂志社社长
段艳文系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
常务副社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