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都喜欢荷,它生长在古老的唐诗宋词中,盛开在历代的水墨丹青间,摇曳在无数的抒情散文里。它是那样的执著、清逸,当所有的美丽落幕,你能否读懂它秘而不宣的心语?
  春天,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经过青青荷钱水面铺的萌动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超越,享受着云层洒下的雨点的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夏天,它从接天连日无穷碧的浩瀚中,寻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情,便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登上高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在深秋的苍茫中,荷具有了含蓄而内敛的风骨和气象。它经历了荷花开尽秋光晚的衰落,经历了菡萏香销翠叶残的惆怅,经历了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悲凉,直至莲子已成荷叶老。
  此时的荷,早已悄悄地寻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些个挺拔的梗茎孤零零地僵立在水面。此时的荷池,白日清丽,夜里安寂,没有了往日的壮观与华丽。在《红楼梦》贾母带刘姥姥大宴大观园一回中,黛玉看到了池中的枯荷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聲”,宝玉旋即断了让人拔去枯荷的想法。
  荷走过了繁盛、坚守、寂寞和挣扎,残荷的意象,凝练成一个个凄美的句子,盈盈立于水中央。那些挺拔的梗茎,还昭示着生命的坚韧和意志的顽强。
  一场将天染得更凉的秋雨袭来,这是荷在寂夜中的葬礼的背景音乐,没有曲调回应,但却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因为,有未来的美好化作一个沉睡一年的梦陪着它,直至重生。
  荷花的一生跌宕起伏,它举一世繁华,呈现的是万顷碧波的壮阔,留给自己的是一颗裹着淤泥的种子,最后留给世人的,是藕断丝连的柔和与设身处地的宽容。
  人若能活出荷花的姿态,不管是风雨交加的砥砺,还是风和日丽的曼妙,也不管是凤冠霞帔的辉煌,还是枯叶衰败的寥落,也都能静守一方淡泊,笑对浮生繁华。
其他文献
去年暑假,我接任了小学段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同时开始的还有区级实验课题——“低年级大量识字,提早阅读”。刚开始,我很犯难,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太少了,特别是识字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自己认为困难多多,但我还是在摸索中前进,现将平时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国家教材与实验教材相结合  我们所使用的国家教材一年级语文是部颁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识字相对少一点。我采取了与实验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当学生学拼音精
期刊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正因为“疑问”能激发人的思维,促使人们去努力创作实践,所以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求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
期刊
作文教学要想提高,闭门造车不可行,需要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素材,而读书是转变学生思想、厚积薄发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对如何引领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法  书在手中,如何读?采用何种方法读?是学生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  二、利用教育博客,搭建师生成长平台  我校在莱芜博客网有二月花文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学生读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需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读课文,根据课文结构,采取全班读、分组读、单行读、双行读以
期刊
人生中总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我正拿着我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书。突然,一个坐在路旁的衣服破烂的乞丐向我伸出她那如同鸡爪般的手。我并不想去理这个乞丐,而且新闻上说用这种方法骗钱的人很多。于是,我心里想:现在骗钱的人这么多,怎么知道她是好人呢?再说了,就算她是真的有困难,街上行人这么多,总有那么一两个会给她的。  我的心里这么安慰着自己,不去理她,转身匆匆
期刊
“滴滴滴”“滴滴滴”,急促的电子表声猛然响起,在宁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响亮。  我猛地抬起头,双目紧盯着黑板旁的投影仪的屏幕。果然,时间只有十一秒就收卷了。随着上面的数字在逐渐缩小,我的心也紧张地跳动着。我可只做了两面半啊!这试卷的题也太多了吧!埋怨的话语在脑海中游荡。但尽管如此,时间还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好,同学们,都做好了吧?我们收卷了。”一位戴着眼镜,略有些胖的老师站了起来。没错,这就是我
期刊
“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哪些了解?”  “我猜想,他们两个都擅长弹琴,门户相当,应该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还像往常一样,从四号学生葛安昊叫起。  “不对!”李玉玺还是改不了这心直口快的脾气。我却窃喜——有争议就会有收获,“那你能说说哪里不对吗?”我略带挑衅地问。  “老师,葛安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俞伯牙是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只是擅长倾听。第二,他们两人并非门户相当,相反是身份
期刊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借物喻理的科学小品文,有人物情节,有类比提升,读来既有情趣,又能给人思想启迪,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中主人公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由眼前的事物抽象提升,概括出普遍性的哲理,是一篇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并整合解释科学现象的优秀文本材料。同时,文本的表达顺序、方法和蕴涵的思维方法互为表里,学生清晰了解眼前的事理是展开类比联想的基石,领悟眼前的事理和联想到的哲理间的相互关联是体会
期刊
今天妈妈把她的旧钱包送给了我,我把我攒的钱放到了里面。心里想:我平时喜欢买零食,所以我还要攒更多的钱,就像以前那樣继续给爸爸妈妈“打工”挣钱吧。  上午我扔了一次垃圾,妈妈奖励给了我四角钱,中午我把房间收拾好了,刷了一次碗,妈妈奖励给了我一元钱。下午,我又拖地和扫地,爸爸奖励给了我一元钱。  今天我一共挣了2元4角钱。  给爸爸妈妈“打工”太好了!我可以用自己挣的钱买我喜欢的东西了,真棒!以后我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