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在美国教育界缺乏领导力?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亚裔人口在教育界领导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数据显示,亚裔美国人在美国总人口中占6%左右,但在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亚裔学生的比例高达30%或40%以上。另外,25岁以上的亚裔美国人有55%至少获得了学士学位,远超非裔、西班牙裔美国人及美国白人。亚洲人在学术学习方面非常成功,但在之后成为学院领导方面并没有那么成功,只有不到5%的亚裔美国人成为学院的主席。
  我所在的加州大学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三个机构,包括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以及加州社区大学,它们都设有理事會,理事会成员由州长挑选,决定校长任命、员工薪酬等,非常有影响力。我在2014年研究时发现,41名理事会成员中没有一名亚裔。在这方面,我们可能浪费了也许是世界上最棒的人力资源。这也导致,亚裔美国人会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而不能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需要看一下管理者需要的素质是什么,以及人们对亚裔人群的看法是什么。
  人们希望领导者是有远见的,而亚裔人的主要特点是勤劳;人们希望领导者是雄辩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亚裔人被认为很聪明,但他们很安静;我们希望领导者是热情的,但亚裔人比较保守和传统;我们希望领导者是可见的(visible)、有参与性的,但亚裔人被认为是隐形的、在幕后不易被发现的。
  在亚洲人的主流价值观中,很多人要成功后回报父母,遵从长者的话,谦卑而循规蹈矩,不让家族蒙羞,这样的价值观对成为领导者来说是不好的。我们可以努力改变这样的印象,适当改变循规蹈矩的风格,勇于挑战权威。另外,一些人还认为亚洲人只喜欢去从事一些工资很高的行业,但应该也有人愿意做学者。
  此外也有外部因素。比如,美国的常春藤盟校有一些管理者的位置,他们会请人推荐一些有领导潜质的员工。我曾经问白人同事,如果你们团队当中有合适的亚裔人,你们会不会推荐他担任未来的领导职位呢?他们的回答通常是,亚裔人很勤奋,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天会坐到这个位置上的。根据2012年的数据,常春藤院校里亚裔领导者的人数仍然非常少,他们获得的外界帮助不是很多也是一个原因。
其他文献
中国人能否做出自己的高端化妆品品牌?2003年创立的本土品牌林清轩,通过艰难的探索,对这个问题初步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2018年“双十一”当日,林清轩全渠道销售额超过5 000万元,线上客单价约500元,线下客单价达780元,与诸多一线大牌不相上下。其中,林清轩的明星产品——定价597元的山茶花润肤油,当日全渠道销量超过5万瓶,在经过天猫大数据论证、50家媒体评审团推荐产生的11月10日天猫“潮
期刊
主角诞生:数字媒体的主流姿态  “00”后对数字媒介接触率高,尤其是看电影、听音乐和玩游戏这样目的性强的娱乐活动,而看电视和上网这类无目的的娱乐活动往往比例略有下降。而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介几乎在“00后”的成长环境中很少出现。  井喷态势:订阅激增的流媒体  2015年,仅有35%的人认为流媒体视频的重要性排在前三。到2017年,该人群占比43%。“00后”对于流媒体订阅率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多
期刊
未来两三年是投资最好的时候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中国创投界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个明显比过往发展迅猛的阶段,“风口”变得异常密集,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符绩勋:在我看来,国内创投界有好几个关键的变化时点。  我最早是2000年来中国看项目做投资,2000年投资了百度。2000~2005年,其实中国还没有被完全发现,2002 年还曾跌入低谷,直到2004年前后携程、腾讯、百度等公司
期刊
创业对很多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先让自己信以为真的神话故事,然后才能让更多的人相信,尤其是讓投资人和广大消费者相信。所以说好“故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创业者要做的就是让它可信,因为让人们支持尚未成为现实的事,也是最难的。  如果他自己都不深信,不能为愿景而“疯魔”,说到底,这样的故事也只能是一种一时起效的“话术”,最终大多是“昙花一现”,难以落地生根。  最近热映的印度喜剧《印度合伙人》可以看作一
期刊
物联网可以实现“万物互联”,逐渐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数据鸿沟,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物联网发展和应用趋势。物联网涉及移动计算、RFID、信息系统等多项技术,需要专业技术公司提供服务。斑马技术公司(Zebra Technologies)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几乎所有《财富》500强企业都是其客户。日前,斑马技术公司CEO安德斯?古斯塔夫松(Ande
期刊
一直表示互联网对新东方授课模式冲击不大的俞敏洪,却意外地因为互联网效应,让“演讲视频”传遍神州,引发了各路媒体的声讨,起因是他在某个论坛上,轻浮地以女性择偶标准做了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在俞敏洪的潜意识里,两性关系中女性掌握着评判权,并因此被赋予了责任。  一次“冤枉”的错位  相比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同样其貌不扬的俞敏洪,对待女性真可谓是老实人了。  江南春在1991年上大学时,总是中山装、白围巾
期刊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谈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的战略观,其中引用了一段阿里往事:2012年,阿里云最难的时候,当时每次开会,阿里内部人都以为是要解散阿里云。那时马云说了一句:“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在烧钱烧到公司内部争议无法平息的时候,曾鸣提出愿意卖掉自己在阿里的股票来继续投阿里云。而腾讯的风格迥然不同,“把握当下每一个小瞬间,让产品像水一样自然流淌。流不过去就被干掉
期刊
上文介绍了企业的增长其实由五根线构成。描绘出“增长五线”后,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增长基因,对企业未来的增长区间有更明确的判断。  本文集中介绍其中的一条线——增长线。所谓增长线,是企业基于现有资源和能力,找出一切业务增长点的总和。它是绝大多数企业必须设计的一根线。  增长线的设计,其最为核心的一个思维工具就是构建“增长地图”。什么是“增长地图”?是从市场增长(而不是管理、卓越运营和执行带来的增长)来
期刊
当前“经济寒冬”这个词经常被媒体和企业界引用,这个概念之所以流行,大概是因为普罗大众易于理解、易于传播。但具体到当下的情形,用“寒冬”来形容,或许并不那么合适。  首先,根据国务院新闻中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6%,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处于前列,所以宏观经济数据并没有太差。  第二,倘若说“寒冬”,雪莱《西风颂》里曾有一名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从目前来
期刊
在中欧,无论是教授还是EMBA同学,我们都在共同追溯一个话题——企业因何卓越?我总结了两个关键词:客观层面的“时代动力”,主观层面的“明天思维”。卓越企业的背后,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创始人的明天思维。  首先从一个数据开始。从1950年到2014年,美国所有上市公司头部25%的公司平均息税前利润率为30%,头部企业向上的动量,往往是牺牲尾部企业为代价的。这个数据展示了过去近70年的商业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