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试分数低,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学习活动项目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学生亮点,及时鼓励表扬
厌学学生自我认识主要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如果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甚至有的家长、教师“恨铁不成钢”,长此下去,他们内心深处形成消极的自我认识、自我封闭。这就要求教育者全身心地去认识,了解厌学学生,对学业欠佳的学生要热情帮助,认真督促;对自卑的学生要耐心安慰,积极鼓励;用耐心去找打开厌学学生心扉的突破口;用真诚的师爱去排除厌学学生的学习障碍,创造条件帮助厌学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经常生活在“希望”之中。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畅时,鼓励的微笑往往会形成强化作用,使他们成功,心理得到正强化。在开学第一节课上,首先,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自我认知和失落感,我实施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短期内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改变原有自我认知。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改变其原有的消极观念。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亮点:诸如大到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小到一首歌唱得好,一篇文章写得认真,某一细小言行做得好。结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我对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对于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平时作业优先批阅,一旦发现好的解法,巧的推理,准确性的表达,就相应给予“解法精彩”之类的评语。对于思想待进步的学生,我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委以重任,如担任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当学生进步的时候,一方面应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应捕捉时机,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满足了他们正常的心理要求,就能激发潜在的内驱力。
二、研究教材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研究教材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让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以一种新颖,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教学多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只有听的份,只有圈划要点、做笔记的份,动口动脑的机会极少,这样“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和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如: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课堂教学只一味讲解的单调格局,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课堂上我叫学生讲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出乎我的意料,台上学生思维敏捷,阐述全面,台下观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感到学习的愉悦。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
2.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可以建立各种学习中心,如欣赏中心、阅读中心、科技中心,等等。同时,教师还要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3.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概念比较抽象,而中学生还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那些复杂抽象的理论、概念的理解仍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力求避免晦涩、枯燥、乏味、空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为做到这一点,我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说明,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以阐述,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我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辨证运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從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4.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一堂数学导入课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好胜心,有意识地让他们来考老师;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明晰老师为什么能判断得这么快?让他们的情绪在猜测中时起时落,激起他们要掌握其中秘密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脑思考,迫切地希望能像老师一样,能够快速地判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挖掘学生亮点,及时鼓励表扬
厌学学生自我认识主要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如果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批评远远多于表扬,甚至有的家长、教师“恨铁不成钢”,长此下去,他们内心深处形成消极的自我认识、自我封闭。这就要求教育者全身心地去认识,了解厌学学生,对学业欠佳的学生要热情帮助,认真督促;对自卑的学生要耐心安慰,积极鼓励;用耐心去找打开厌学学生心扉的突破口;用真诚的师爱去排除厌学学生的学习障碍,创造条件帮助厌学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经常生活在“希望”之中。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畅时,鼓励的微笑往往会形成强化作用,使他们成功,心理得到正强化。在开学第一节课上,首先,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自我认知和失落感,我实施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短期内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改变原有自我认知。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改变其原有的消极观念。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亮点:诸如大到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小到一首歌唱得好,一篇文章写得认真,某一细小言行做得好。结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我对学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对于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我因材施教,耐心辅导,平时作业优先批阅,一旦发现好的解法,巧的推理,准确性的表达,就相应给予“解法精彩”之类的评语。对于思想待进步的学生,我尽量挖掘他们的长处,委以重任,如担任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当学生进步的时候,一方面应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应捕捉时机,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满足了他们正常的心理要求,就能激发潜在的内驱力。
二、研究教材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研究教材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让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以一种新颖,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教学多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只有听的份,只有圈划要点、做笔记的份,动口动脑的机会极少,这样“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和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如: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课堂教学只一味讲解的单调格局,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课堂上我叫学生讲课,学生的参与热情出乎我的意料,台上学生思维敏捷,阐述全面,台下观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感到学习的愉悦。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在安排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社会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
2.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可以建立各种学习中心,如欣赏中心、阅读中心、科技中心,等等。同时,教师还要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3.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概念比较抽象,而中学生还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那些复杂抽象的理论、概念的理解仍需要具体形象来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力求避免晦涩、枯燥、乏味、空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为做到这一点,我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说明,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加以阐述,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我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辨证运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從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这一规律所决定的,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
4.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一堂数学导入课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好胜心,有意识地让他们来考老师;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明晰老师为什么能判断得这么快?让他们的情绪在猜测中时起时落,激起他们要掌握其中秘密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脑思考,迫切地希望能像老师一样,能够快速地判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