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诗人傅荣生,性情沉静淡泊,谦和自持。他的诗作多为短章,却自有一种鸢飞鱼跃的大气象。文本想象力出色,善于描摹,句式精简,言近旨远,发散着静谧空灵的东方美学风神和鲜明的民族精神,复撷取西方现代诗学技法,转益多师而自铸新辞。在他那里,词语、辞格、意象、意境的灵活运用,是错综交织多而不乱的。读他的诗,如闻绿水溅溅,如听青山杜鹃,满目生春,饶具风神。正是他优越的天赋、出色的悟性,再加苦吟的精神、耐心的打磨,才生成了“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式的文本美感。说到底,任何看似一挥而就的文字,必是长期积淀勤学苦练的结果。
傅荣生曾是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还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成子湖诗歌部落召集人、《林中凤凰》文学期刊副主编,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诗中总流溢着一缕纯净清雅的书卷气。明如剪刀,静如秋水,爽如哀梨;那些简洁凝练修短合宜的文本是小家碧玉,也是大家闺秀,无论淡妆素颜,均楚楚动人,符合公众对好诗的一切期待和定位。
凡好的诗人,无不具有出色的意象捕捉能力,以及化繁为简、删繁就简的表达能力。像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海水谣》:“在远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齿,天是嘴唇。”意象鲜明,惊采绝艳,如闪电般迅速击中人心,读来顿生清凉。傅荣生善于取象设喻,修辞能力出众,在常规写作范围内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致。他善用祈使句,祈使句的频繁亮相,充分表达了主体内心的渴求和欲望,彰显主体柔韧、执着与浪漫、强悍的情怀。如《远山》,高旷清远,意态舒展:
端坐如高僧
袈裟在夕光下微语
隐秘的掌纹
有高山流水
青黛之色
像叹息
让心有不甘的事物
遁入一片苍茫
好的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敏感的人,所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傅荣生擅以细腻幽微之心,感应天地万物。这是《春雨》“被冬天/揉皱的宣纸/藏着隐秘的河流/萌动的水声/把寂静拱破”;这是《一条河流向我奔涌》“河,来自远方……律动的声响/溢出麦香的味觉/让两岸的猿啼/染绿风景”,诗人启动感觉的开关,种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让人悠然心会,而妙处难说。傅荣生乐水乐山,亦仁亦智,悠悠然感受山川之美、自然之美、田园之美、世界之美、人性人情之美。
傅荣生通过择取简单的意象和事物,发掘自然景象内部的隐喻和含义,形成强烈的画面质感。他的诗远离了矫揉造作和繁缛浮艳,呈现为一种凝练精简的书写。《鸟的聆听》“一管长箫/让山峦起伏//箫声越远/鸟们的心事越重”,《耕读》“青杏小。远处有我/魂牵梦绕的绿水人家/等待一枚透明的指头/把迷津点破”,语感均出乎天然,意象澄澈透明。他的诗是充分接通天籁的。在他笔下,有隐秘的花开,有神秘的音响。读他的诗,能够鲜明地感受到一颗宁静的心静如止水、波澜不惊,仿佛静到一根针落地都能听到。
诗人写自然,写山水,得心应手;写他所熟悉的田园,更是注重国画式的留白,彰显含蓄的力量。如《小满》“风,拢着麦的腰肢/在一个叫做小满的因缘里/寻找前世的恋情”,《麦黄图》“薄暮里的炊烟/是布谷鸟从金黄的颜料中/拎出来的句子”,《秋天的风铃》“流水的波光里/那株野菊,像走错了季节/淡淡的花束/鲠在秋天的喉咙里”,七彩纷呈,神性宛然,隐约见出唐朝王维、孟浩然之风范。这类文本,投放着傅荣生的热情和眷恋,敬畏和慈悲,投放着他的生命和情感。
傅荣生恪循“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奧卡姆剃刀定律原则,高度认同文学大家海明威简洁明快的“电报体”,凡遣词造句,务求精悍简练,决不拖泥带水。他的诗总体上质量均衡,神完气足,有句有篇。许多堪称“金句子”的诗行,如珠玉密布,一笑倾城,完全可以单独成诵。像“茶杯里的水/是一条河流的源头”(《低处流淌——题细语茶楼》),寥寥十余字,意境顿生。
“老戏台的铜锣/悬于剧情的岩壁/山中梨花/怀抱着春天的药罐/救治应声坠崖的狐”(《铜锣》),奇情幽思交织,生成童话般的趣味,戏剧般的动感。的确,读傅荣生的诗,有时感觉如同置身《爱丽丝梦游仙境》式的超现实世界。如《挽留》“在隐秘的后花园/一枚被青梅竹马的青字/钟情过的竹叶/正为节气里的方言/问诊把脉”,《椅子》“扶手已经泛白……时光轰然塌方/砸毁了埋头赶路的毛驴/和几袋干粮”,此类奇想异思不时闪现,如星星之火照耀文本,也点亮了读者的眼睛。
傅荣生的笔触,有时也会向历史深处探测。如取材于魏晋士子阮籍、嵇康、向秀、刘伶、山涛、王戎、阮咸的《竹林七贤》。在这组诗里,诗人以今度古,感同身受,站在现代性视点上,深入体悟笔下每一位魏晋贤士的心性情怀,据此展开合理想象,在对古人性格和内心的准确把握中,呈现其痛苦郁闷绝望的时代弃儿本色。如《阮籍·泅渡》:
你与酒的距离
有一首诗那么遥远
中间长着一片修竹
长袍如翅
拂动滴翠的清响
躯体躲进杯盏
灵魂在酒中泅渡
牛也醉了
拖着你误入穷途
只有你的诗醒着
千古无眠
在古今时空的有机碰撞中,生发出沉郁情怀。写及与猪同饮的阮咸“让琴瑟/匍匐到猪的高度/同饮一盆浊酒//猪站着/你跪着/琴躺着”(《阮咸·化佛》),通过怪诞场景和图像的还原,彰显对历史的准确定位、深情体悟和睿智书写。
从单向度写作到复调式写作,人届中年的傅荣生,正处于其诗歌创作的井喷期。一个现代人能够生活在诗性写作的状态里,获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谓“诗意地栖居”的方式,相信今后会有更大作为。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
傅荣生曾是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还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成子湖诗歌部落召集人、《林中凤凰》文学期刊副主编,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诗中总流溢着一缕纯净清雅的书卷气。明如剪刀,静如秋水,爽如哀梨;那些简洁凝练修短合宜的文本是小家碧玉,也是大家闺秀,无论淡妆素颜,均楚楚动人,符合公众对好诗的一切期待和定位。
凡好的诗人,无不具有出色的意象捕捉能力,以及化繁为简、删繁就简的表达能力。像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海水谣》:“在远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齿,天是嘴唇。”意象鲜明,惊采绝艳,如闪电般迅速击中人心,读来顿生清凉。傅荣生善于取象设喻,修辞能力出众,在常规写作范围内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致。他善用祈使句,祈使句的频繁亮相,充分表达了主体内心的渴求和欲望,彰显主体柔韧、执着与浪漫、强悍的情怀。如《远山》,高旷清远,意态舒展:
端坐如高僧
袈裟在夕光下微语
隐秘的掌纹
有高山流水
青黛之色
像叹息
让心有不甘的事物
遁入一片苍茫
好的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敏感的人,所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傅荣生擅以细腻幽微之心,感应天地万物。这是《春雨》“被冬天/揉皱的宣纸/藏着隐秘的河流/萌动的水声/把寂静拱破”;这是《一条河流向我奔涌》“河,来自远方……律动的声响/溢出麦香的味觉/让两岸的猿啼/染绿风景”,诗人启动感觉的开关,种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让人悠然心会,而妙处难说。傅荣生乐水乐山,亦仁亦智,悠悠然感受山川之美、自然之美、田园之美、世界之美、人性人情之美。
傅荣生通过择取简单的意象和事物,发掘自然景象内部的隐喻和含义,形成强烈的画面质感。他的诗远离了矫揉造作和繁缛浮艳,呈现为一种凝练精简的书写。《鸟的聆听》“一管长箫/让山峦起伏//箫声越远/鸟们的心事越重”,《耕读》“青杏小。远处有我/魂牵梦绕的绿水人家/等待一枚透明的指头/把迷津点破”,语感均出乎天然,意象澄澈透明。他的诗是充分接通天籁的。在他笔下,有隐秘的花开,有神秘的音响。读他的诗,能够鲜明地感受到一颗宁静的心静如止水、波澜不惊,仿佛静到一根针落地都能听到。
诗人写自然,写山水,得心应手;写他所熟悉的田园,更是注重国画式的留白,彰显含蓄的力量。如《小满》“风,拢着麦的腰肢/在一个叫做小满的因缘里/寻找前世的恋情”,《麦黄图》“薄暮里的炊烟/是布谷鸟从金黄的颜料中/拎出来的句子”,《秋天的风铃》“流水的波光里/那株野菊,像走错了季节/淡淡的花束/鲠在秋天的喉咙里”,七彩纷呈,神性宛然,隐约见出唐朝王维、孟浩然之风范。这类文本,投放着傅荣生的热情和眷恋,敬畏和慈悲,投放着他的生命和情感。
傅荣生恪循“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奧卡姆剃刀定律原则,高度认同文学大家海明威简洁明快的“电报体”,凡遣词造句,务求精悍简练,决不拖泥带水。他的诗总体上质量均衡,神完气足,有句有篇。许多堪称“金句子”的诗行,如珠玉密布,一笑倾城,完全可以单独成诵。像“茶杯里的水/是一条河流的源头”(《低处流淌——题细语茶楼》),寥寥十余字,意境顿生。
“老戏台的铜锣/悬于剧情的岩壁/山中梨花/怀抱着春天的药罐/救治应声坠崖的狐”(《铜锣》),奇情幽思交织,生成童话般的趣味,戏剧般的动感。的确,读傅荣生的诗,有时感觉如同置身《爱丽丝梦游仙境》式的超现实世界。如《挽留》“在隐秘的后花园/一枚被青梅竹马的青字/钟情过的竹叶/正为节气里的方言/问诊把脉”,《椅子》“扶手已经泛白……时光轰然塌方/砸毁了埋头赶路的毛驴/和几袋干粮”,此类奇想异思不时闪现,如星星之火照耀文本,也点亮了读者的眼睛。
傅荣生的笔触,有时也会向历史深处探测。如取材于魏晋士子阮籍、嵇康、向秀、刘伶、山涛、王戎、阮咸的《竹林七贤》。在这组诗里,诗人以今度古,感同身受,站在现代性视点上,深入体悟笔下每一位魏晋贤士的心性情怀,据此展开合理想象,在对古人性格和内心的准确把握中,呈现其痛苦郁闷绝望的时代弃儿本色。如《阮籍·泅渡》:
你与酒的距离
有一首诗那么遥远
中间长着一片修竹
长袍如翅
拂动滴翠的清响
躯体躲进杯盏
灵魂在酒中泅渡
牛也醉了
拖着你误入穷途
只有你的诗醒着
千古无眠
在古今时空的有机碰撞中,生发出沉郁情怀。写及与猪同饮的阮咸“让琴瑟/匍匐到猪的高度/同饮一盆浊酒//猪站着/你跪着/琴躺着”(《阮咸·化佛》),通过怪诞场景和图像的还原,彰显对历史的准确定位、深情体悟和睿智书写。
从单向度写作到复调式写作,人届中年的傅荣生,正处于其诗歌创作的井喷期。一个现代人能够生活在诗性写作的状态里,获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谓“诗意地栖居”的方式,相信今后会有更大作为。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