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ography双城记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中下旬,几乎在同一时间,两个大型iPhone摄影展分别在中国广州和美国洛杉矶举行。这虽然是一个巧合,但也从侧面证实了“手机摄影时代”的到来。由曾翰策划的“城市闪影”iPhone摄影展,虽然不是国内第一个iPhone摄影展,但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展出30多名摄影师的近200张iPhone摄影作品。而洛杉矶移动艺术节,是由美国的iPhoneArt.com网络社区组织,积累了大量著名和非著名移动艺术家的作品,参与者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墙上”的手机艺术作品,在展览、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相机拍摄的“大片”,它们在展现艺术家、策展人奇思妙想的同时,也引人思考。手机影像似乎正突破原有的疆界,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城市闪影》:定义iPhone摄影时代
  8月19日至9月2日,国内首个大型iPhone摄影展《城市闪影》在广州TIT创意园的流行美首发空间开幕。该展览由著名策展人曾翰策划,展出30多名摄影师的近200张摄影作品,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iPhone摄影展。
  “iPhoneography,又一个摄影时代的开始?”——在《城市闪影》摄影展的展厅正中,悬挂条幅的黑色的大字格外醒目。策展人曾翰借用这个展览,向观众和摄影界提出了他对“iPhone摄影”这一后科技时代摄影新动向的疑问与思考。
  这“又一个摄影时代”,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不是由相机创造的摄影时代:手机,第一次让上亿、上十亿的人都拥有了随时随地开“摄”的能力,将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摄影时代?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Walter Isaacson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乔布斯生前希望重新发明摄影,而他生前发布的iPhone 4以及他的遗产iPhone 4s,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摄影:早在2011年6月,iPhone 4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照片分享网站Flickr里最热门的手机,几个月后,新推出的iPhone 4s就成了Flickr里第二流行的手机;而全球第一个“iPhone摄影奖”(iPhone Photography Award)早在2007年就已经建立。
  对于一些摄影原教旨主义者来说,iPhone可能根本就算不上是相机,或者顶多比卡片机强一点点。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iPhone强大的拍照功能+丰富的摄影App带来的可能正如乔布斯生前希望的那样:“重新发明摄影”。拍照+后期处理+即时发布到社交网络,不仅将主流摄影师与媒体采用的“拍摄+PS+出版”过程一下子缩短到了几分钟,更重要的是将拍摄“决定性瞬间”的创作与发表能力一次性交给了无数原本对于摄影敬而远之的普通人。
  “摄影师是侦察、跟踪、巡游城市地狱的孤独漫步者的武装版。”苏珊 · 桑塔格在《论摄影》中借用波德莱尔笔下的“漫步者”形象这样来描述摄影师。那么,如今的“iPhone摄影师”,无疑就是“侦察、跟踪、巡游城市地狱的”,持有隐秘武器并精通偷拍术的孤独漫步者。这次“城市闪影”展出的就是这样的一批闲逛者“侦察、跟踪、巡游城市地狱的”影像记录。其中有南方周末摄影记者王轶庶的《日本之旅》组照、Lonely Planet中文团队成员达达ZEN的《路影记》、秦铭延充满浪漫情调的《每日一巴黎》、黄杰暗黑阴郁的胶片感影像《城市动物园》、黎文地铁偷拍主题的《Cityspy》……这次参展的摄影师,既有专业摄影师与新晋摄影师,也有所谓的摄影爱好者,甚至完全不会用相机拍照的“纯iPhone拍照者”。
  如果不是“iPhone摄影展”这个名称,这个展览很容易让人认为它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城市影像摄影展。因为在展品制作上采用了最专业的艺术微喷技术,也是国内第一次用专业摄影展制作方式来呈现iPhone摄影作品,让到场的观众直观地意识到“iPhone摄影”已经具备的不可忽视的摄影创作能量。而严肃装裱与调皮展示的混搭、专业摄影师与只署网名昵称拍照者的混居,既像是对“人人都是摄影师”的鼓吹,又像是对“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调侃。
  在开幕式上,举办了一场开放式的iPhone摄影分享会,由策展人曾翰、城市画报执行主编黎文、闪影联合创始人风子、媒体人李国庆、摄影师杨长虹、令狐补充等嘉宾与现场观众一起,就iPhone摄影引发的各种议题展开了激烈有趣的讨论,诸如“iPhone摄影会改变摄影史吗?”、“为什么新闻摄影记者更容易成为iPhone摄影浪潮中的中流砥柱?”、“iPhone摄影引起的更大范围的摄影泛民主化会带来什么?”等等。
  正如从相机诞生之日起就诞生了“摄影到底是工具还是艺术”的争议,iPhone摄影带来的是“用它到底是玩还是创作”的疑问。在这次议题不断的分享会讨论中,至少有一点获得了共识:iPhone摄影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将传统的“拍摄+后期处理+出版或展览”模式,改变为1分钟就可以完成的“拍照+摄影App处理+社交网络发布”模式,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影像创作与消费文化,可能才是最具颠覆性的变革。
  洛杉矶移动艺术节:iPhone摄影的艺术盛会
  在iPhoneArt.com,每天都有许多令人惊奇的优秀作品上传。Daria Polichetti和网站的另一个创办者Nathaniel Park于是有了创办移动艺术节的想法。当下,Instagram等社交网站定义了人们对于移动艺术的看法,而洛杉矶移动艺术节的目标,就是展示移动艺术更广泛、更丰富的内涵。
  洛杉矶移动艺术节,并非只是“把照片挂上墙”那么简单,这些作品和我们在Instagram、Flickr或Facebook上看到的照片截然不同。创办者们想要向人们展示手机摄影真正的可能性,而Daria Polichetti认为他们已经做到了。许多人走进展厅都会问:“那些用手机拍的作品在哪里?”只有很少的人能看出自己四周的作品都是用手机拍的。说到底,这不是关于手机,不是关于社交网络,而是一场关于艺术的展览。
  此次洛杉矶移动艺术节上售出了68幅作品。这些作品的购买者从高端收藏家到普通艺术家都有。价格从100~1000美元不等。许多人都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市场,充满多样性和创意。IPA将会推出iPrints商店,一个针对移动艺术家的高端销售平台。向公众开放的iPrints画廊将会成为这样的一个展览空间:只有最好的艺术家会被邀请展出并销售他们的作品。影像将会用博物馆收藏级工艺制作,并配以手工画框。这个网址还在测试阶段,可是我们相信一旦开放,它将成为购买顶级移动艺术家作品的最佳场所。   Daria Polichetti认为,不论在娱乐、社交网络、商业,还是艺术领域,手机摄影显然都占有了一席之地。Instagram证明了手机摄影用于社交网络能多么流行。但是在IPA,他们会持续关注手机摄影中艺术的那一方面。这个网站将致力于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购买者走到一起,帮助新手适应这个媒介,并为各种水平的艺术家们创造一个互相切磋,完善作品的平台。这个独特、友好的社区,目前拥有超过5000名成员。其中既有专家级的人物,也有普通爱好者。在IPA,这些人一起工作来拓展移动艺术的疆域,互相帮助改进作品,并为这个媒介创造新的机遇。
  在洛杉矶移动艺术节的一周中,也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工作坊,教艺术家们如何使用影棚灯光等设备,以及如何拍摄单独的元素然后进行合成。还有关于人体摄影的工作坊。此外还有座谈、外拍活动,以及讲述如何使用多种应用和工作流程的讲座。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查看www.iphoneart.com/lamaf/。
  本届洛杉矶艺术节推荐展览
  植物灯箱
  进入植物学观测台,另一种尝试让人眼前一亮,作品被“从墙上摘下来”,围绕观众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体验。策展人Daria Polichetti和艺术家Kimberly Post Rowe、Adria Ellis合作,将“植物花园”里作品的片段组成了“植物灯箱”展览。坐在老式的公园长椅上,周围是栩栩如生的雕塑,享受美景、寂静和植物光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回收来的格窗玻璃里是漂亮的植物“标本”,影像被做成灯箱片,装点着窗户美丽而古老的结构。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身边环绕着美丽,这些细节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作品集
  洛杉矶移动艺术节的一个独特之处,也是备受赞誉之处在于:它将顶尖的、多种可选的印刷技术引入进了移动艺术的世界。
  在当今这个社交网络和图片共享网站的时代下,很多蓬勃发展的摄影师在影像印刷方面都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经验。而在展览中,艺术节制作的是博物馆收藏水平的高品质作品,装裱在手工制成的画框内,印刷在铝面上或玻璃上,甚至还用“达盖尔银版摄影法”将作品印制在通常用在望远镜里的镀膜镜片上。这些彩虹般闪光的表面和材料的反光性质可让光线穿透,特别是在照片较薄的部分,让这些诗意的影像看起来栩栩如生。如同艺术节上其他许多项目一样,这是一个艺术家的集体实验。传统摄影师用具有历史感的美学眼光创作影像,而洛杉矶移动艺术节上,摄影师应用了新的技术,又用古老的工艺让人回忆起火棉胶法和达盖尔法工艺 ——那是摄影的本源。
  老古玩店
  洛杉矶移动摄影节将移动摄影师和艺术家们的作品搬到线下,挂在了传统的画廊展墙上——这对很多人来说是第一次。在经过对博物馆空间、环境以及对当代作品展出方式进行考察后,艺术节的主创者们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老古玩店”(出自狄更斯的同名小说),以此吸引观众的目光。
  来自Huelva博物馆
  2012年2月,5位移动艺术家首次被邀请到在西班牙Huelva博物馆举办的著名的年度国际摄影节,与罗伯特 · 卡帕、亨利 · 卡蒂埃—布列松等大师一同展示他们的作品。其中Helen Breznik, Carlein Van Der Beek 和 Alan Kastner在洛杉矶移动艺术节上展示了他们的最新作品。该展览的组织者Manuel Carcia Quintana也展示了他的作品。
  当进入狄更斯笔下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好像19世纪古玩商店的电影场景。你可能不得不在蒸汽朋克雕塑和金属肋骨间穿梭来去,但这些手机影像只要进入你的眼帘就能将你吸引。大幅的iPhone照片,其中一些高达4英尺,都镶嵌在古老而精致的复古画框内,以沙龙风格悬挂在维多利亚风格的壁纸和墙板上。一个古董柜子里填满了雕塑和摄影纪念品。歪斜的椅子、显微镜、潜望镜等工具为观赏艺术的“工作坊”铺设了舞台,这里堆满了落满灰尘的书卷和艺术家进行交易时会用到的工具。这些场景对于当代的手机摄影者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倒影
  在大海粼粼的波光中,艺术家的自拍肖像成了Helen Breznik这颗移动艺术新星艺术探索的最新象征。生活如戏,在这出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强大威严,有时敏感保守,Breznik引人注目的自拍肖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个新鲜的故事和世界中。作品《倒影》引领着我们深入到海平面以下,进入一个田园般的梦境世界,创造了一种新的真实。
  附:洛杉矶移动艺术节的前世今生
  Daria Polichetti/文
  2009年首届移动摄影节举办之时,iPhoneArt.com网络社区(以下简称“IPA”)还处于酝酿阶段。当时我和我的伙伴都是好莱坞视觉效果产业的“老兵”,都曾在Kyle Cooper所拥有的Prologue 电影制作公司工作过。Kyle Cooper是个创意天才,他将片头制作转型成一个生机勃发的产业。我们在他的企业里做过导演、电影摄影师和视觉特效艺术家,工作范畴囊括故事脚本、概念艺术、电影后期、节目秀和字幕制作等方面。在这些工作之后,我们开始注意到一些新的东西:我们的办公桌上渐渐出现一些有意思的新图片,并开始加入我们视觉效果的世界。但这些图片不是由Nuke、Maya、Shake或Flame等合成软件制成,也不是通过Photoshop创造的。很难相信,这些微小的、如宝石般闪亮的新图片竟然来自某个人的手机。这就是后来一切的开始。
  在iPhone占领Flickr之前,在iPad问世之前,在Instagram的概念诞生之前——我们就已经用500美元购买了iPhoneArt.com这个域名。没有项目预算,只是邀请人们在网站上分享他们用手机创作的作品。这个小额资本的实验性网站在2010年底上线,那时我刚刚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编码。最初,只有少量零散的图片上传到该网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艺术家们开始在网站上交流和分享,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个网站上出现。
  到2012年,IPA已经有了5000名艺术家上传的10万余幅作品,其中50%来自美国以外的50个国家和地区。IPA还代理了这个新兴行业中大多数主流的手机创作艺术家的作品。事实上,上传艺术作品的质量已经远超过了这个刚起步的网络平台的质量——洛杉矶移动艺术节的想法也是这样产生的——出于将近年产生自这个新兴媒介的成就聚集在一起的愿望,将这些作品带到线下,向世界展示。
  出人意料地,洛杉矶移动艺术节成为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之一: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的240位艺术家参与其中。8月18日开幕式当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媒体在由老旧飞机库改造的影棚和展览场地内聚集。参加者来自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黎巴嫩、英国、葡萄牙、新喀里多尼亚等任何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国家。在8天的展览中,有近2000人参观了展出的600多件图片、雕塑、影片和装置作品。出于对艺术的兴趣,来自全球各地的各种媒介形式的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博客等,都前来报道此次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你能看到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移动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艺术家Carlein van der Beek,他最近在《美国国家地理》2012年的画册《iPhone—Fotographie》中被评为5位顶尖的移动艺术家之一,书中对他进行了30页的专题报道。也许你还能看到Helen Breznik的作品,他的自拍像与其他许多IPA艺术家一起,在今年的旧金山艺术博览会上以“移动摄影奖获奖者”身份展出。事实上,今年西班牙的年度国际摄影节上,还有三位受邀成为仅有的五位展出作品的移动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Huelva博物馆的墙壁上被放大到巨幅尺寸展出,旁边就是亨利 · 卡迪埃—布列松、乔治 · 布拉塞、罗伯特 · 卡帕、爱德华 · 斯泰肯等大师的作品。
  此外,你还能看到一些来自非职业摄影师的作品。拍摄者从母亲到狱卒,从来自黎巴嫩到新喀里多尼亚。这是一个集合了职业摄影师和初学者作品的平台,他们互相借鉴、互相影响,来自世界各方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分类、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当代艺术的对话,这一切让这个媒介本身——我们的社区,以及LA—MAFia成为了如此独特和难忘的盛会。
其他文献
今年夏天,我休长假去美国旅行了一个月。因着专业新闻摄影出身,出门旅行专业的摄影器材当然是必备之物。出发时,除了在相机背包里装了一套佳能EOS 1D Mark IV数码相机, 还特意带了一台徕卡M3,专门用来拍胶片。然而一个月下来,竟然发现一路拍摄,我用得最为得心应手的,却是我的iPhone4手机。  我从第一代苹果手机iPhone2开始接触手机摄影,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买到iPho
期刊
iPhone的摄像头越来越保真清晰,不过,iPhone在摄影家族中独树一帜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它始终拥有海量的实用的摄影应用软件。正是这些软件,使手机为用户提供了比相机更加丰富有趣的摄影体验。  iPhone应用程序也始终在不断被开发、更新和完善。iPhone4S发布后,又出现了很多新颖实用的手机摄影软件。它们有些是随着iPhone4S诞生应运而生,有些是为了适应硬件升级而更新的。这些新发布或新更新
期刊
摄影师自述  这组《生命循环》(Circle of Life)由12张照片组成,打印在70×70厘米、厚10毫米的纸张上。这组作品表达了我对成熟的看法和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在近几年与日俱增,一直促使我思索有关人类存在的深刻命题。  人类生来便被所谓的人生意义所困扰,许多人将目标设定在比自己同类更优秀之上,开始追求权力、财富,最后终于迷失在各种欲望之中,忽略了人生最大的价值所在:生命!人们似
期刊
当年,五位艺术家凭借其造诣创立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创意摄影中心,摄影大师温·布洛克(1902.4.18—1975.11.16)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为世界各地超过90家主要的机构所收藏;作为一个向生命和宇宙提出最深奥问题,同时也是运用摄影作为象征语言记录并寻求答案意义的人,从作品给人的启发以及其技法的改变上,他留下了一笔丰富而生动的财富。他不仅把摄影当作一种光影的艺术形式,而且把它作为一个载体,让自己
期刊
与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不同,矢岛阳介的瞬间在画面中没有呼应、没有上下文交待。比如《悬崖上的位置,2008》,画面中的人正在整理头发,是因为一阵风吹来,还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动作?不得而知,树叶也没有被风吹动的痕迹,他自己到底做了个什么动作我们也不知道。在矢岛阳介的另一些片段的风景中也是如此,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观者对这些作品读出了自己的理解,那是因为我们基于自身而产生了联想。而显然,这位出生
期刊
编者按:2012年7月,伦敦奥运会的摄影报道,新华社派出了以摄影部主任刘东山为领队、共41名摄影编采人员(28位记者,13位编签人员)的实力阵容,是新华社参加在他国举办的奥运会摄影报道人数最多的一次。摄影队顺利地完成了摄影报道任务,并创作出了不少精品佳作。这里,我们特邀三位年轻的记者程敏、王申和沈伯韩与大家分享他们拍摄奥运会的所思所感,讲述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程敏:竞技之外看奥运  参加201
期刊
编者按: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许多图片库先后推出了“手机摄影”的业务,通过在iPhone或安卓手机上的应用软件等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传照片并获得报酬,做一名图片库摄影师正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传统图片库影像相比,手机影像有什么特殊性?什么样的影像更符合图片库的要求?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四家图片库的介绍应该能为我们找到答案。  Aurora Photos:将ERM模式用于手机照片版权管理  2011
期刊
和数码摄影不一样的是,胶片摄影是化学反应,有着不可控的因素,银盐分子在感光后依然受到各种外来条件的影响而不断的变化,敏感的特性成就了胶片那丰富的成像层次和独特的颜色差别。同时,也由于胶片摄影有别于数码摄影的不可删除性,每按一次快门就意味着一张底片的消耗,长期的胶片摄影,使得我在摄影时更加谨慎。相对有别于数码的“先拍后看”,我逐渐养成了先思考再按快门的习惯。  现在的胶片摄影,从步骤上讲主要分为:拍
期刊
厄瓜多尔,拉丁美洲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赤道横贯该国全境,而来源于西班牙语的国名Ecuador,意思就是“赤道”。风格各异的四个地域,孕育着这片富饶土地上的子民,也向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着她无与伦比的美丽。  摄影师帕特里西欧·埃斯特韦斯的作品,就带领我们来到地球中央这个遥远国度,领略其境内安第斯山脉、大洋海岸、亚马逊丛林和该国所辖的加拉帕戈斯岛的魅力。  太平洋海岸,有着广袤的沙滩、
期刊
王建民是新华社军分社的摄影记者,是一个生活在新华社大院里的军人记者。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军队同呼吸共命运,用镜头记录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瞬间。  面对战火,生死之间  1985年,中越边境战火升级,仗越打越大。正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的新华社军事记者王建民坐不住了,他决定利用暑假到前线去。  “子弹是能打死人的。”毛泽东的话言简意赅。走前的一个夜晚,王建民在暗房里用录音机记录了自己的遗嘱。  在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