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化学现代课堂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已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采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何用好多媒体,使之能更好地辅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现代化课堂的有利教学武器。
  关键词:化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帅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暴露出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使用太多太滥,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让它成为师生互动的有益桥梁谈谈我的一点理解和体会。
  
  一、摆正多媒体的地位,避免极端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化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打破了传统统单一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教学中不论是否需要,每节课者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更有甚至者,有的一节课几乎没有板书,全部是在屏幕中放映画面,学牛像看电影一样,致使学生感觉像看教师演戏。
  我认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的主导者是老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多媒体辅助教学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只是现代教育中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因使用多媒体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家都知道Na属于活性金属,化学反应要求条件比较低。可是,现实的实验很难对其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观察。所以笔者选择了利用多媒体展示Na与H2O的化学过程。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Na与H2O反应后,笔者利用模拟实验,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一会儿后褪为无色。提出:Na与H2O反应的机理是什么?其中氧化剂、还原剂是什么?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一位同学说是否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OH和H2O?然后H2O2分解为H2O和H2O我就提问怎样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有人说只要证明有H2O2存在就可以。怎样证明有H2O2的存在?”又是一番假设与讨论,得出向其中加入MnO2;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个实验现象说明有H2O2存在。从而说明该同学的假设成立。
  
  二、摆正多媒体的地位,避免替代化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不应忽视阅读、理解和计算。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整堂课“手抓鼠标,眼盯屏幕”,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只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力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通过板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所要表达的效果得到强化。而有的老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论什么课型,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课件,甚至有的学校以使用课件的多少来评价课的优劣,这样会使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应视学生情况、学习内容而定,对于一部分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比较费时,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别人设计的教学课件,甚至原封不动下载使用别人的课件。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即时调整,因而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在教学AI(OH)3两性时,让同学们自己看书、讨论,并设计方案。并且把自己的方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展示,一方面节省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其中有两个组的方案,看似相同,都是ALCL3和NaOH溶液混合,但过程刚好相反,就请两组当众演示,一组将NaOH溶液滴加入到A1Cl3溶液中,至过量。一组是将A1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中,至过量。前者的现象先有白色胶状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终没有得到沉淀。后者无沉淀,后有沉淀并逐渐增加,最终沉淀不溶解。就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从实验现象的惊讶中,激起了兴趣,同学们通过看书,查资料,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两种方案哪一种好些,有没有更好?有人提出是否选择弱碱氨?由该生通过实验说明,发现加过量的氨水沉淀不溶。说明AL(OH)3沉淀不溶于弱碱中。从而得出将可溶性铝盐全部转化为AL(OH),沉淀,最好选择加氨水的结论。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美好潜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走进学习的舞台,在求知的天空展翅翱翔。实践表明,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多媒体教学元可比拟的优势得以发挥,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其他文献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
期刊
一、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阻的有关因素(验证电阻定律)、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因素、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例1: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材料样品,截面为外方(正方形)内圆,如下图所示
期刊
无机框图推断题思考容量大、思维方式灵活,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渗透概念、方程式和相关理论,一般来说,这类题目难度不大,但题型灵活,可做但拿不到全分,尤其是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出现了一种所谓“怪物质”现象.这一现象为无机框图推断增添了新的血液,给人一种陈而不俗,稳中求变的新意.本文结合近几年江苏高考化学中无机框图推断试题的特点,分析无机框图推断试题的命题趋势和备考复习策略,在探求“怪物质”上产生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是思维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好问、善问、深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
期刊
在学习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这一章时,常会遇到已知角θ所在象限,判断θ/n,nθ(n∈N,n≥2)所在范围的问题现将两种常用方法总结如下:
期刊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仍然发现许多老师在课上讲得轰轰烈烈,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没有参与其中,收效甚微,上课结束后老师却以学生“不听话”,“基础差”,“不愿意学”为借口,敷衍了事,实际上是老师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记得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期刊
怎样学好高中物理?这是高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高中物理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常常想找到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轻而易举或稍加努力就能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对学习物理更是如此,始终不断地求索,似乎终无所获。其实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但对不同的人又不能采用完全统一的方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学无定法。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内在规律,按照其规律及特点去学习去探讨这就是基本的思想方法。物理学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期刊
摘要: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让学生喜欢物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让快乐充满物理教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学习情
期刊
一次考试后,我们要求学生统计自己的应得分,发现不少学生两者差距比较大,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并没有能完全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粗心、书写不规范。如何才能使学生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呢?回答是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物理题型很多,从题目形式上,可以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等,每种题型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题特点,但也有着共性,即普遍适用的解题程序。现介绍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