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已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采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何用好多媒体,使之能更好地辅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成为现代化课堂的有利教学武器。
关键词:化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帅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暴露出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使用太多太滥,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让它成为师生互动的有益桥梁谈谈我的一点理解和体会。
一、摆正多媒体的地位,避免极端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化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打破了传统统单一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教学中不论是否需要,每节课者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更有甚至者,有的一节课几乎没有板书,全部是在屏幕中放映画面,学牛像看电影一样,致使学生感觉像看教师演戏。
我认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的主导者是老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多媒体辅助教学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只是现代教育中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因使用多媒体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家都知道Na属于活性金属,化学反应要求条件比较低。可是,现实的实验很难对其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观察。所以笔者选择了利用多媒体展示Na与H2O的化学过程。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Na与H2O反应后,笔者利用模拟实验,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一会儿后褪为无色。提出:Na与H2O反应的机理是什么?其中氧化剂、还原剂是什么?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一位同学说是否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OH和H2O?然后H2O2分解为H2O和H2O我就提问怎样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有人说只要证明有H2O2存在就可以。怎样证明有H2O2的存在?”又是一番假设与讨论,得出向其中加入MnO2;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个实验现象说明有H2O2存在。从而说明该同学的假设成立。
二、摆正多媒体的地位,避免替代化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不应忽视阅读、理解和计算。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整堂课“手抓鼠标,眼盯屏幕”,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只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力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通过板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所要表达的效果得到强化。而有的老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论什么课型,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课件,甚至有的学校以使用课件的多少来评价课的优劣,这样会使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应视学生情况、学习内容而定,对于一部分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比较费时,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别人设计的教学课件,甚至原封不动下载使用别人的课件。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即时调整,因而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在教学AI(OH)3两性时,让同学们自己看书、讨论,并设计方案。并且把自己的方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展示,一方面节省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其中有两个组的方案,看似相同,都是ALCL3和NaOH溶液混合,但过程刚好相反,就请两组当众演示,一组将NaOH溶液滴加入到A1Cl3溶液中,至过量。一组是将A1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中,至过量。前者的现象先有白色胶状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终没有得到沉淀。后者无沉淀,后有沉淀并逐渐增加,最终沉淀不溶解。就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从实验现象的惊讶中,激起了兴趣,同学们通过看书,查资料,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两种方案哪一种好些,有没有更好?有人提出是否选择弱碱氨?由该生通过实验说明,发现加过量的氨水沉淀不溶。说明AL(OH)3沉淀不溶于弱碱中。从而得出将可溶性铝盐全部转化为AL(OH),沉淀,最好选择加氨水的结论。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美好潜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走进学习的舞台,在求知的天空展翅翱翔。实践表明,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多媒体教学元可比拟的优势得以发挥,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帅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暴露出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使用太多太滥,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让它成为师生互动的有益桥梁谈谈我的一点理解和体会。
一、摆正多媒体的地位,避免极端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化学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打破了传统统单一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教学中不论是否需要,每节课者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更有甚至者,有的一节课几乎没有板书,全部是在屏幕中放映画面,学牛像看电影一样,致使学生感觉像看教师演戏。
我认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的主导者是老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多媒体辅助教学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只是现代教育中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能因使用多媒体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大家都知道Na属于活性金属,化学反应要求条件比较低。可是,现实的实验很难对其化学反应过程进行观察。所以笔者选择了利用多媒体展示Na与H2O的化学过程。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Na与H2O反应后,笔者利用模拟实验,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一会儿后褪为无色。提出:Na与H2O反应的机理是什么?其中氧化剂、还原剂是什么?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一位同学说是否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OH和H2O?然后H2O2分解为H2O和H2O我就提问怎样证明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有人说只要证明有H2O2存在就可以。怎样证明有H2O2的存在?”又是一番假设与讨论,得出向其中加入MnO2;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个实验现象说明有H2O2存在。从而说明该同学的假设成立。
二、摆正多媒体的地位,避免替代化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不应忽视阅读、理解和计算。而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整堂课“手抓鼠标,眼盯屏幕”,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只是一种不正确的倾向,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力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通过板书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所要表达的效果得到强化。而有的老师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论什么课型,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课件,甚至有的学校以使用课件的多少来评价课的优劣,这样会使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应视学生情况、学习内容而定,对于一部分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比较费时,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别人设计的教学课件,甚至原封不动下载使用别人的课件。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即时调整,因而就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在教学AI(OH)3两性时,让同学们自己看书、讨论,并设计方案。并且把自己的方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展示,一方面节省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其中有两个组的方案,看似相同,都是ALCL3和NaOH溶液混合,但过程刚好相反,就请两组当众演示,一组将NaOH溶液滴加入到A1Cl3溶液中,至过量。一组是将A1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中,至过量。前者的现象先有白色胶状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终没有得到沉淀。后者无沉淀,后有沉淀并逐渐增加,最终沉淀不溶解。就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从实验现象的惊讶中,激起了兴趣,同学们通过看书,查资料,讨论后,得出结论。这两种方案哪一种好些,有没有更好?有人提出是否选择弱碱氨?由该生通过实验说明,发现加过量的氨水沉淀不溶。说明AL(OH)3沉淀不溶于弱碱中。从而得出将可溶性铝盐全部转化为AL(OH),沉淀,最好选择加氨水的结论。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美好潜质,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走进学习的舞台,在求知的天空展翅翱翔。实践表明,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多媒体教学元可比拟的优势得以发挥,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