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教育理论,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把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这一重要理论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主体分层;探索创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应用“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推荐给各位同仁,并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采取措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常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激发学生写作欲,应当从生活角度考虑,不断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主要方法有: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让他们把经历、感受、感悟诉诸文字,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充实学生写作素材;讲授作家的亲自经历和写作经验,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举办各类征文赛,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勤思勤写等等。
二、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常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或事物独特的美或丑。例如,写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以表现其聪明可爱;写柳叶眉下的一双丹凤眼,表现人物的秀丽灵气;写瞪得圆圆的灯笼似的大眼睛来表现人物的愤怒难抑等。通过观察指导,提高学生的描摹能力,我还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写出具体生动的观察日记来积累素材,以丰富自己的题材库,例如让学生充当防骗“小侦探”,让大家留意生活中骗人者玩弄的种种伎俩,通过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拆穿他们的假面具,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或讨论,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此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为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我还要求他们每天写篇日、听新闻、收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并准备一个本子,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久而久之,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三、重视读写对应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要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写作技巧,要先让学生凭借教材,掌握教材中这个例子的特点。学完课文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对应训练。
四、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但现实给了他们太多的限制,如泛化的政治论调,使得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不了作文。写母亲,没有不勤劳的,做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以司空见惯的所谓“好人好事”来服务于预设的光明主题。提倡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事。”过去,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五、正确评价,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由于学生见识不多,知识也不丰富,作文中常出现差错,这不足为奇。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批改。要多鼓励,少批评。实践证明,表扬和批评有时候都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说,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最好是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进步的一面。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要用赞赏的语言予以肯定,即使是点滴进步,有可取之处,也要充分肯定,加以鼓励,激励其写作热情。例如作文中某句话写得好,某一段写得有特色,可以批上“这个比喻句写得很形象。”“起笔点题,开门见山”“结尾能借物抒情,点明中心”等等,对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不讽刺挖苦,也不迁就,实事求是地指出来。例如“这一段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这几句话顺序乱了,应按时间先后顺序调整顺序。”切不可写一些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批语,如“东扯西拉,不成文章。”“满篇废话,离题千里。”“字写得太丑,叫人看了头痛。”等等。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主体分层,探索创新,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主体分层;探索创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尝试应用“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推荐给各位同仁,并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采取措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常说,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激发学生写作欲,应当从生活角度考虑,不断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主要方法有: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让他们把经历、感受、感悟诉诸文字,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充实学生写作素材;讲授作家的亲自经历和写作经验,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举办各类征文赛,给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学生勤思勤写等等。
二、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常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或事物独特的美或丑。例如,写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以表现其聪明可爱;写柳叶眉下的一双丹凤眼,表现人物的秀丽灵气;写瞪得圆圆的灯笼似的大眼睛来表现人物的愤怒难抑等。通过观察指导,提高学生的描摹能力,我还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写出具体生动的观察日记来积累素材,以丰富自己的题材库,例如让学生充当防骗“小侦探”,让大家留意生活中骗人者玩弄的种种伎俩,通过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拆穿他们的假面具,并组织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或讨论,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此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为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我还要求他们每天写篇日、听新闻、收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并准备一个本子,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久而久之,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三、重视读写对应训练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巧……”要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写作技巧,要先让学生凭借教材,掌握教材中这个例子的特点。学完课文后,引导归纳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读写对应训练。
四、开放作文内容和立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但现实给了他们太多的限制,如泛化的政治论调,使得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不了作文。写母亲,没有不勤劳的,做好事不是让座就是拾金不昧,以司空见惯的所谓“好人好事”来服务于预设的光明主题。提倡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事。”过去,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五、正确评价,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由于学生见识不多,知识也不丰富,作文中常出现差错,这不足为奇。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情,耐心细致地批改。要多鼓励,少批评。实践证明,表扬和批评有时候都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说,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最好是把表扬和批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进步的一面。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要用赞赏的语言予以肯定,即使是点滴进步,有可取之处,也要充分肯定,加以鼓励,激励其写作热情。例如作文中某句话写得好,某一段写得有特色,可以批上“这个比喻句写得很形象。”“起笔点题,开门见山”“结尾能借物抒情,点明中心”等等,对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不讽刺挖苦,也不迁就,实事求是地指出来。例如“这一段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这几句话顺序乱了,应按时间先后顺序调整顺序。”切不可写一些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批语,如“东扯西拉,不成文章。”“满篇废话,离题千里。”“字写得太丑,叫人看了头痛。”等等。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主体分层,探索创新,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