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激励你,我的营销英雄?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升职加薪却无法阻挡核心营销人员决然离职的身影,企业陷入了沉思: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阳春三月,正值跳槽黄金期,企业方如何留住核心营销人才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课题,因为这必将影响未来一年的业绩。
  “给予充分发挥的平台,是企业对营销人最好的激励”,这是金鼎人才网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联合开展的“营销人职业发展调查”中得出的结论。这一调查结果颠覆了“高官厚禄”是最佳激励手段的传统观念。难道这群最注重数字、最会丈量现实和理想距离的家伙们突然变得不切实际起来?
  何为充分发挥的平台?这样的平台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激励效果?本次调查希望以真实有效的数据,探寻营销人的职业心境及发展路径,帮助企业和营销人实现双赢。
  
  相对公平的薪酬制度
  
  近几年来,营销人员的需求量、离职率同时高居榜首。据本次“营销人职业发展调查”显示:67%的营销人在2~4家企业工作过;一直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比例仅为28%。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跳槽的频率也成正比,在从事营销工作3~5年的受访者中,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平均每隔1~2年就会跳槽1次。
  适当流动对个人和企业都是有帮助的,但营销人处于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前端,营销人的流动往往带来企业客户的流失以及公司内部的机密泄露,这些常让企业高层心惊肉跳。前不久微软起诉跳槽的高管,就引起轩然大波。
  


  另外一方面,营销工作要求很强的综合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而频繁跳槽让人只能是“蜻蜓点水”,还会给企业主留下一个负面印象。全球知名广告与传播公司阳狮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李亦非坦言,“一年换一个工作,或者几个月换一个工作。这样的人我是绝对不会聘用的。”
  既然频繁跳槽对企业和个人均有不利影响,为何还有那么多营销人不惜纵身一跳?调查发现,追求更好的薪酬待遇是主要原因之一(见表1)。
  在受访的营销人中,很多人谈到对薪酬待遇不满其实是相对的。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必须做到两个公平:一要外部公平,本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内有一定的竞争力;二要做到内部公平,同等岗位同等待遇,因岗用人,不因情待人。如果丧失了任何一点的相对公平,就会让你的员工产生不满情绪。
  
  七分满足三分期冀
  
  跳槽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薪酬”相关。但是,营销人跳槽的动机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加薪”。此次调查显示(见表2),营销人考虑跳槽的首要因素是“缺乏个人发展空间”,这个比例占到了三成以上。“企业或者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工作价值不被承认”紧随其后。跳槽的首要考虑因素与薪酬相关的仅以8%的比例位居第五。
  可以看出,“待遇薪酬/福利”是营销人对企业最不满的方面,但却只是跳槽的一个重要因素。营销人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中(见表3),“实现自我价值”占比达到了31%,提高生活品质与为创业做准备分列第二、三位。“取得丰厚的收入”仅占15.2%。名列第四。
  可见,企业在选择培养优秀的营销人时,不仅单纯从头衔、人事权限、加薪的角度来采取措施,更为重要的是从营销人的职业发展角度,为他们的成长和成功提供平台与机会。一个升职空间非常有限的平台,必然会让营销人丧失奋斗的动力;一个看不到希望、前途渺茫的产品和公司,也会让营销人在工作中绝望。
  
  目标一致才能共赢
  
  营销人的成长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双方才能一起达到成功的彼岸。
  首先,企业衡量营销人的指标应与营销人的自我认定一致。调查显示,企业考核营销人的主要方式是财务指标以及领导层评价,两者均占到五成以上。另外,从非财务指标来说,“内部团队建设”以52.7%的占比位居第一,“技术或视察过创新”位列第二,达38.8%。
  在营销人看来,自身对企业最大的贡献位居第一的是“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业绩”(47.7%),打响了“企业(产品)的品牌”以两成多的比例排第二,排第三的是“建设了较强凝聚力的团队”(17.7%)。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营销人与企业在价值观上是一致的,即两者都将可量化的财务指标排在第一位。但是在不可量化的方面双方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各个非财务指标的权重上。我们认为,企业与营销人之间在确定考评体系时,应该彼此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营销人工作价值被认可的同时,达成企业的最终目标。
  其次,企业应提供营销人的内部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调查显示,对营销人成长有重要影响因素的主要有职业态度、职业规划、管理能力、学习方式,分别为69.8%、67.6%、56.7%以及56.4%。而在影响营销人成长的关键职业态度中,“善于沟通交流,开拓思路、丰富个人知识面”以57.6%的比例位居第一,“对待工作勤奋、善于总结与接受挑战”以54%排第二。
  最后,通盘考虑企业提供的环境与营销人的期望。调查显示(见表4):影响营销人成长的核心企业环境因素是“任职企业对营销人的激励政策”,占到65.5%,还有“任职企业的合作团队”、“任职企业领导的授权程度”以及“任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占比均在四成以上。
其他文献
在当时Nancy的心中,金碧辉煌的百货大楼并不是她的大客户,而在违章建筑里面的小卖部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客户。  说起销售策略,大家往往首先想到是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如何谋篇布局。但是,在哪里、与谁开战,却常常被忽视。  销售人员经常像猎人设陷阱打猎一样,逮到什么是什么,这就造成销售漏斗的质量不高,销售人员也很疲惫。  因此,要提高商机和漏斗质量,必须首先甄别和筛选出谁才是你真正的大客户。这是销售策略中
期刊
简历编号:M040100128  销售总监  性 别:男   工作年限: 10年 所处行业:生物工程·制药  自我评价:10年药品行业工作经历,有丰富的药品和保健品全国销售、招商、连锁加盟等模式管理经验;在上海宏新生物技术公司任职时,独立负责市场调研,公司战略项目策划和实施;不断健全销售网络和会议销售模式,针对地域特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战略,提高了产品销
期刊
仔细研究会发现,实体品牌或传统品牌,和淘宝网甚至是整个网络都不太相容。究其原因,价格与实体渠道冲突、人才跟不上、老板无电商意识、供应链跟不上等等,都是我们说了无数遍的,无须赘述,也客观存在,至今无答案。  今天,我们尝试用另外一个视觉去看看,传统品牌与网络的火拼点,到底在哪里?  实体品牌商其实分为两种:有实体零售基础的品牌商,以及无实体零售基础的品牌商。两种品牌商的电商操作存在着细微的差异。比如
期刊
赚富人的钱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年叱咤风云现在依然在叱咤风云的著名品牌“达芬奇”。央视一连炮轰了几个星期,最后广大人民群众的评论是这叫做“劫富济贫”。有没有济贫其实大家都含糊,但仅仅是“劫富”这个概念就已经令很多人热血沸腾了。  当然,“达芬奇”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它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但这件事给我们的启发是,赚富人的钱很容易得到道德上的某种优势心理,大家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
期刊
2010年底,由于资金链和货源短缺,库巴(原世纪电器网)被国美收购。表面看起来,这只是一家不大的独立B2C平台被传统零售商并购,但其背后酝酿着新旧势力在网络零售领域的较量。  尽管库巴受困于供应链,不得不屈从于传统商业势力,但拥有VC烧钱优势的京东依然在攻城略地,并不断迫使传统势力改写规则,颠覆既有秩序,引起传统零售商的极大警惕。  于是,2010年,大批的传统零售企业开始尝试自建电商,但败多胜少
期刊
中国的电商人士喜欢拿美国电商的当前格局说事儿,在美国电商的TOP10中,传统零售占据了七席,当然,排在第一位的是亚马逊,是个纯得不能再纯的B2C。  这种新旧各有特色的格局,也是中国电商界口水的肇始,不过在分析格局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到格局的现状,还要看到格局产生的背景和推动格局变迁的动力。否则便多少有点选择性无视。  1 美国的传统零售做网络零售起步很早,基本上和纯电商时间上同步。不过,许多传统零
期刊
故事讲完,所有现场导购员都感动得不得了,个个眼眶泛泪。最后我请大家估价时,毫无疑问,每个人都给了这款鞋超级高的售价及售罄率的预估。    怎么卖个杯子给男人?通常你只要跟他解释清楚杯子的容量、能不能进微波炉等,他觉得价钱合理、样子还行,这笔买卖基本就成了。  那卖给女人呢?我曾给同事培训时掰过这么一个故事:“小姐,看到这个杯子上的插画了吗?这是一位画家有次到地中海旅游时,在他下榻的酒店望向窗外,看
期刊
2012年搜狐WORLD营销大会近日亮相北京,主题定位于“格局重构,价值升级”,围绕新形势下促进互联网格局重构和网络营销价值提升的因素,集中探讨网络营销未来趋势。    网络营销主流地位稳固,细分势在必行    “搜狐+”是为了适应广告主随网民变化的营销需求,在“门户、视频、垂直、SNS、搜索”互联网五大门类上纵深发展后,形成的多元化互联网营销平台。搜狐公司联席总裁兼首席营销官王昕女士在会上表示,
期刊
新闻背景    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于2011年2月22日发布公告,宣称将关闭在中国内地的9家门店和其在上海的中国零售总部,未来将通过此前收购的中国全资子公司江苏五星电器经营零售业务。  公告还称,百思买将于2012财年间在中国开设将近50家五星电器门店,同时在中国的战略焦点将重新聚焦在具有营利性的零售平台的发展上。    百思买只是个洋插队?  蒋美兰    200
期刊
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黄光裕和国美代表了中国商业的一个时代,让众多企业和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渠道的力量。直到今天,无论你生产什么产品,如果你所处行业的销售渠道突然被“国美化”,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常常购买的某种产品,突然有一天被摆进国美电器这样的大卖场销售,你又会作何选择?甚至,如果这个国美还力图同时整合电子商务渠道,对行业又将带来何种冲击?    国美,不再只是电器    2011年1月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