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考生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群体动力学、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中高考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以发展性、服务性为基本理念,以解决中高考考生面临的考试焦虑、考试需求等问题为基本着眼点,遵循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初步构建了“3-4-5”中高考考生心理辅导“彩虹模型”.“彩虹模型”的实施形成了团体辅导、大型讲座、拓展训练、个别辅导、微课辅导的“五位一体”中高考心理辅导策略.
其他文献
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是国内外高等院校与金融机构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专业知识全面及时的掌握、实践教学的加强和改进、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等都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主要是,金融学专业知识跟不上创新的步伐,从理论知识走向创新桥梁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全面及时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创新活动,全程开展多元化的金融学创新实践竞赛,可以提升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变革的重要选择.英语是高等学校必修科目,是大学生未来学习、就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互联网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习空间,开展实践教学,提升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力,可以促进高校英语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产教融合是适应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突破,需要学校、政府、行业、企业、个人和公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合法性、权力性、紧迫性三个属性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多维诉求分析,构建持续内生的动力机制、多元核心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全员全过程参与,促进各利益主体的价值实现与和谐共赢.
随着2019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启动,各大高校着手开始了一流课程即“金课”的积极建设.对标“两性一度”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地方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主要存在的差距是:课堂教学引导仍属于低阶层次的认知阶段,课程教学“三基”创新性和挑战度远远不够.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引领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应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认知的高阶性;改革教学“三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程的创新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程的挑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