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进入新一轮大牛市,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账户开户数一再攀升。截至2007年9月底,两家证券交易所账户总数超过1.2亿户①。对于以“贴近市民、贴近生活”为定位的市民類报纸②,“全民炒股”时代的到来,以及随着网络媒体财经报道崛起、专业财经媒体精耕细作,其证券新闻采编不仅面临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对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证券新闻的功能和特点
证券新闻是对证券市场上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从内涵上看,与其他新闻品种相比,每时每刻都在变动和变化的证券市场,决定了传播信息是证券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功能③。这就要求证券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价值规律。
证券新闻不仅包括宏观经济层面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关政策法规解读;中观层面大盘行情指数涨跌变动,个股板块涨落;还包括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新闻,证券产品新闻及股民新闻等。因此,证券新闻还有连接宏观经济政策、中观市场和微观上市公司、股民的桥梁功能。
证券市场每天都要产生出大量的信息④,没有哪一类新闻能像证券新闻那样与受众有着切身的利益关系。在证券市场上,准确的信息获取时机和速度,往往关乎投资者的财富增值还是减值。
上述功能决定了证券新闻采编更要符合新闻操作的基本规律和体现新闻价值要素。同时证券新闻更为特殊和专业,对市民报采编人员的财经、证券专业知识要求更高。此外,由于证券新闻关乎每一个股民的证券财富状况,对证券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服务性等要求更高。
二、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中国股民群体的扩大,证券新闻成为占有率急剧扩大的新闻品种。大体上,证券新闻市场的媒体可以分为专业财经证券媒体和市民报两种类型。前者以《中国证券报》等全国性专业证券媒体,及新浪财经、和讯网等专业网络财经证券媒体为代表。
《中国证券报》等专业证券媒体,专注于证券领域,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和专业编辑记者,为读者提供权威证券政策变动、上市公司表现,市场运行和个股表现等信息,具有更深、更透、更准的报道特点。新浪财经等网络证券新闻报道,不仅包罗各地传统媒体的重要报道,而且其报道形式丰富,兼具网络媒体的及时性、海量信息、较强互动性和易检索的特点⑤。
与上述专业媒体相比,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存在着对宏观证券政策和发展趋势视野不够宽阔,专业的证券编辑记者缺乏,以及采编上力量和报道范围有限等不足。
但市民报以最广大的普通市民——股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读者对象,紧密联系本地证券市场和本地上市公司,传播手段和内容具有鲜明的市民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因此,以本地市民的证券信息需求为基础,以通俗化的语言和活泼的新闻采编形式来吸引读者,帮助读者了解证券市场和各类证券理财产品,做实用性的服务。这些正是市民报在证券新闻采编方面显著的优势。
三、采编理念:专业主义、市民主义、实用主义
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带动了证券新闻市场的扩大。虽然此前绝大部分市民报都有相应的证券新闻版或者财经新闻版面,但基本上以刊载证券市场行情或者转载全国性媒体的证券新闻报道为主,缺少专业证券采编人员,缺乏新闻原创,忽略证券新闻版面规划,采编理念相对保守和落后。
通过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三个采编理念。
(1)专业主义—真实、准确、客观
新闻专业主义是当今新闻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新闻操作理念。其涵义可以概括为⑥: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等。其核心的理念之一是客观新闻学⑦。
相对于其他新闻品种,市民报证券新闻的专业主义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⒈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国的证券新闻报道,信息的真实度不尽如人意,信息污染与信息误导现象较严重,有些证券新闻报道简单甚至充当一些造势者的传声筒,传播一些干扰股市的不实信息⑧。
真实性是证券新闻报道理念中最基本的部分。证券新闻较之其他新闻品种而言,更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凡有关市场或公司基本面重大变化的消息均会引起投资者的敏感⑨。作为传播证券信息主渠道的新闻媒体,面对不同信息来源时,要坚守应有的理性和冷静,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等监管当局的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涉及公司盈亏、股权变动这些足以直接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信息时,一定要认真核实信息的来源,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⒉准确。所谓准确就是市民报采编人员在操作证券新闻时,要考虑各种因素,找出复杂事件背后准确的原因。同时,证券新闻中充斥各种术语和大量数字,也要求采编人员力求准确,以免误导股民,造成损失。
证券市场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场所,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可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编人员在进行证券新闻操作时,要撇开复杂的现象,运用专业知识和新闻敏感找出事件背后的准确原因,服务于受众的证券投资活动。
同时,证券新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果采编人员缺乏良好的证券专业知识储备,采编过程中就难以把握题材,容易出错。经常使用的专业性强的术语和大量的数字,如不加以改造置换,传播效果肯定不佳。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准确领会证券新闻中的专业性问题,并想方设法将艰涩难读的专业性节点,置换转化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景致。将专业性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可以降低阅读门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方便读者理解⑩。
⒊客观。新闻专业主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新闻报道活动服务于全体人民,而非某一利益团体。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
中国股民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散户投资者,他们对证券市场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是在所谓的“赚钱”示范效应下匆匆入市。市民报证券新闻的读者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投资者。这些投资者迫切需要有人指点迷津,点股成“金”。市民报作为他们可以信赖的大众媒体,往往成为其证券操作的信息来源。市民报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立足广大股民读者利益,一方面在报道证券新闻时坚守新闻客观性的底线,同时,要鉴别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以及素质参差不齐的 “股评家”、“分析师”,以免这些机构误导读者,甚至借市民报的平台干出违背职业操守和法律法规,甚至为某些机构和庄家做“托”等行为。
坚持专业主义理念,要求采编人员一方面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新闻采编基本价值规律,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财经知识和证券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成为“专家型”记者编辑。
(2)市民主义—让证券新闻“软”起来
市民报证券新闻操作必须坚持专业主义,但同时,必须考虑最广大的普通股民读者的特点和要求,使证券新闻“软”起来,贴近市民读者需求和口味,把可读性作为首要诉求。这就是市民主义操作理念。
市民报传统的证券新闻之所以不被股民读者喜欢,在股民中没有影响力,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采编方式是股市行情+股评+专家荐股的模式。这种固定的模式,内容呆板,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投资者思维趋于理性,读者需要更加广泛和更加及时的信息。同时,专业财经证券媒体和网络财经证券媒体崛起,股民满足信息需求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显然,传统的证券新闻采编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受众对证券报道专业化和市民化的需求,证券新闻“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软”化市民报证券新闻,主要从增加贴近性和增强可读性两个理念入手。
⒈ 增加贴近性
市民报证券新闻报道中,既要反映国家的财经政策、方针,反映全国性证券市场新闻和日常行情,也要坚持本地化和原创化。特别是市民报作为地方性媒体,更要关注本地证券市场的发展、本地上市公司的变化、本地股民的证券投资理财生活,从而寻找到证券新闻远近结合点,增强贴近性。
各类全国性财经证券媒体的崛起,使得市民报的读者选择证券新闻的渠道更加丰富,而对宏观政策的报道和解读恰恰是市民报证券新闻的弱项。抛弃传统的转载式操作理念,市民报可以把相关宏观政策“落地”,实现本地化操作。例如,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一项重要的政策,市民报在报道相关新闻时,除了及时报道全国范围内的重要进展之外,也要把这项政策在本地“落地生根”,报道本地证券市场上相关动态、本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本地股民的反应等。
⒉增强可读性
由于证券新闻往往充斥各类政策信息、复杂专业术语和大量的数字,其可读性相对于社会新闻而言,存在“先天不足”。因此一般而言,难以引起“轰动效应”,受众面相对也狭窄些。要增强证券新闻的可读性,吸引股民读者,市民报证券新闻的操作可從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证券新闻的内容选择和写作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重视现象、数据,“见事不见人,重事不重人”转变为更重视人物和故事,发掘证券新闻中人的因素和故事性因素等。不仅要见事,更要见到普通的人。同时,写作手法上要不断创新,把枯燥的政策和繁琐的数字用巧妙的方法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写作语言上更为活泼、轻松、口语化。以《成都商报》为例,该报证券新闻写作往往带有强烈的口语化特征和四川方言要素,类似《6000点关前牛失前蹄 惊出冷汗一身》等新闻标题,让普通读者读来亲切而自然。
其次,在证券新闻版面的编排上,市民报同样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改传统的股市行情+股评+专家荐股的模式,突出可读性、参与性和服务性,优化版面设置。以《成都商报》为例,其日常的两个证券版分工明确,分别以硬新闻和自设栏目为主打。尤其是自设栏目包括“道达投资手记”、“股林剑侠”等一系列原创性栏目,实盘操作和人物传记,以其平实、幽默的语言表达,吸引了大量股民读者。
(3)实用主义—提升服务性 增强互动性
财经新闻关注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及行业的专业性,决定了实用必然成为它的一个独特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的《财经类报刊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读者阅读财经类报刊最希望获取实用信息。约有60%的股民是将电视和报纸作为股市信息的主要来源。
证券新闻的实用性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对股民读者的证券投资理财生活起具体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的信息;二是指具有启示的信息,使读者开阔思路、获得启发。市民报证券新闻坚持实用主义理念,要从提升服务性和增强互动性两方面着手。
首先,服务性是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市场潜力的关键。主要体现为从股民读者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选取新闻事实,使市民报真正成为股民证券投资的帮手。报道中不仅要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更应帮助读者分析具体事件对于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何在,寻找经济活动规律和演变趋势。
还要跳出对政策的简单陈述,不仅要对政策进行解读,还要将政策中艰涩难懂的专业性观点通俗化、生活化;解读要凸现实用性,帮助读者将政策变化与自己的投资生活联系起来,读者通过报道,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获取利益。
同时,在证券新闻编辑中,优化证券版栏目设置,体现彻底为股民读者服务的精神。例如湖北《长江商报》在证券版面设置“帮你打听”栏目,由记者直接接听读者来电,帮助股民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动态,成为上市公司和股民之间的桥梁,受到读者喜爱。同时,该报开设“江城炒股传奇”等人物纪实类栏目,报道股民身边的证券投资故事。这些真实、富于感情的新闻,往往让读者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更具启发意义和服务性。
再者,要增强市民报证券新闻的服务性,一个重要前提是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专业财经证券媒体和网络媒体,因其地域等限制,无法与各地的读者实现广泛互动,而市民报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的优势。通过主办或协办相关活动,市民报为读者的证券投资理财提供信息支持和专家支持;通过举办理财俱乐部、理财讲座等活动,邀请证券专业人士定期与读者交流,并加以报道。此外,还要充分重视热线电话和网络论坛等互动平台的作用。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chinaclear.cn/ ,2007年10月8日
②吴玉兰:《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策略—以<楚天都市报为例>》,《新闻界》[J],2006年第3期
③谢巍娥:《证券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窗》[J],2006年第10期
④谢巍娥:《证券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窗》[J],2006年第10期
⑤徐皓:《地方性财经报道的生存空间》,《新闻传播》[J],2007年第五期
⑥李林蔚:《从美国新闻史看新闻专业主义》,《青年记者》[J],2007年第6期
⑦侯迎忠、赵志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当代传播》[J],2003年第4期
⑧张伟建:《证券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新闻实践》[J], 2002年第11期
⑨江萌、涂亚卓:《证券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内容选择》,《新闻前哨》[J],2005年第12期
⑩孙国平、覃万钟:《市民报财经新闻的“三性”》,《新闻前哨》[J]., 2005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⑴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01月
⑵刘笑盈:《经济学与经济新闻报道》[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05月
⑶胡润峰:《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作者刘建强系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教师;作者高雯雯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一、证券新闻的功能和特点
证券新闻是对证券市场上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的报道,从内涵上看,与其他新闻品种相比,每时每刻都在变动和变化的证券市场,决定了传播信息是证券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功能③。这就要求证券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价值规律。
证券新闻不仅包括宏观经济层面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关政策法规解读;中观层面大盘行情指数涨跌变动,个股板块涨落;还包括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新闻,证券产品新闻及股民新闻等。因此,证券新闻还有连接宏观经济政策、中观市场和微观上市公司、股民的桥梁功能。
证券市场每天都要产生出大量的信息④,没有哪一类新闻能像证券新闻那样与受众有着切身的利益关系。在证券市场上,准确的信息获取时机和速度,往往关乎投资者的财富增值还是减值。
上述功能决定了证券新闻采编更要符合新闻操作的基本规律和体现新闻价值要素。同时证券新闻更为特殊和专业,对市民报采编人员的财经、证券专业知识要求更高。此外,由于证券新闻关乎每一个股民的证券财富状况,对证券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服务性等要求更高。
二、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中国股民群体的扩大,证券新闻成为占有率急剧扩大的新闻品种。大体上,证券新闻市场的媒体可以分为专业财经证券媒体和市民报两种类型。前者以《中国证券报》等全国性专业证券媒体,及新浪财经、和讯网等专业网络财经证券媒体为代表。
《中国证券报》等专业证券媒体,专注于证券领域,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和专业编辑记者,为读者提供权威证券政策变动、上市公司表现,市场运行和个股表现等信息,具有更深、更透、更准的报道特点。新浪财经等网络证券新闻报道,不仅包罗各地传统媒体的重要报道,而且其报道形式丰富,兼具网络媒体的及时性、海量信息、较强互动性和易检索的特点⑤。
与上述专业媒体相比,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存在着对宏观证券政策和发展趋势视野不够宽阔,专业的证券编辑记者缺乏,以及采编上力量和报道范围有限等不足。
但市民报以最广大的普通市民——股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读者对象,紧密联系本地证券市场和本地上市公司,传播手段和内容具有鲜明的市民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因此,以本地市民的证券信息需求为基础,以通俗化的语言和活泼的新闻采编形式来吸引读者,帮助读者了解证券市场和各类证券理财产品,做实用性的服务。这些正是市民报在证券新闻采编方面显著的优势。
三、采编理念:专业主义、市民主义、实用主义
中国证券市场的活跃带动了证券新闻市场的扩大。虽然此前绝大部分市民报都有相应的证券新闻版或者财经新闻版面,但基本上以刊载证券市场行情或者转载全国性媒体的证券新闻报道为主,缺少专业证券采编人员,缺乏新闻原创,忽略证券新闻版面规划,采编理念相对保守和落后。
通过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三个采编理念。
(1)专业主义—真实、准确、客观
新闻专业主义是当今新闻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新闻操作理念。其涵义可以概括为⑥: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等。其核心的理念之一是客观新闻学⑦。
相对于其他新闻品种,市民报证券新闻的专业主义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⒈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国的证券新闻报道,信息的真实度不尽如人意,信息污染与信息误导现象较严重,有些证券新闻报道简单甚至充当一些造势者的传声筒,传播一些干扰股市的不实信息⑧。
真实性是证券新闻报道理念中最基本的部分。证券新闻较之其他新闻品种而言,更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凡有关市场或公司基本面重大变化的消息均会引起投资者的敏感⑨。作为传播证券信息主渠道的新闻媒体,面对不同信息来源时,要坚守应有的理性和冷静,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等监管当局的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涉及公司盈亏、股权变动这些足以直接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信息时,一定要认真核实信息的来源,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⒉准确。所谓准确就是市民报采编人员在操作证券新闻时,要考虑各种因素,找出复杂事件背后准确的原因。同时,证券新闻中充斥各种术语和大量数字,也要求采编人员力求准确,以免误导股民,造成损失。
证券市场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场所,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可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编人员在进行证券新闻操作时,要撇开复杂的现象,运用专业知识和新闻敏感找出事件背后的准确原因,服务于受众的证券投资活动。
同时,证券新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如果采编人员缺乏良好的证券专业知识储备,采编过程中就难以把握题材,容易出错。经常使用的专业性强的术语和大量的数字,如不加以改造置换,传播效果肯定不佳。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准确领会证券新闻中的专业性问题,并想方设法将艰涩难读的专业性节点,置换转化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景致。将专业性内容通俗化、生活化,可以降低阅读门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方便读者理解⑩。
⒊客观。新闻专业主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新闻报道活动服务于全体人民,而非某一利益团体。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
中国股民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散户投资者,他们对证券市场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是在所谓的“赚钱”示范效应下匆匆入市。市民报证券新闻的读者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投资者。这些投资者迫切需要有人指点迷津,点股成“金”。市民报作为他们可以信赖的大众媒体,往往成为其证券操作的信息来源。市民报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立足广大股民读者利益,一方面在报道证券新闻时坚守新闻客观性的底线,同时,要鉴别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以及素质参差不齐的 “股评家”、“分析师”,以免这些机构误导读者,甚至借市民报的平台干出违背职业操守和法律法规,甚至为某些机构和庄家做“托”等行为。
坚持专业主义理念,要求采编人员一方面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新闻采编基本价值规律,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对财经知识和证券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成为“专家型”记者编辑。
(2)市民主义—让证券新闻“软”起来
市民报证券新闻操作必须坚持专业主义,但同时,必须考虑最广大的普通股民读者的特点和要求,使证券新闻“软”起来,贴近市民读者需求和口味,把可读性作为首要诉求。这就是市民主义操作理念。
市民报传统的证券新闻之所以不被股民读者喜欢,在股民中没有影响力,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采编方式是股市行情+股评+专家荐股的模式。这种固定的模式,内容呆板,同质化现象严重。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投资者思维趋于理性,读者需要更加广泛和更加及时的信息。同时,专业财经证券媒体和网络财经证券媒体崛起,股民满足信息需求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显然,传统的证券新闻采编方式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受众对证券报道专业化和市民化的需求,证券新闻“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软”化市民报证券新闻,主要从增加贴近性和增强可读性两个理念入手。
⒈ 增加贴近性
市民报证券新闻报道中,既要反映国家的财经政策、方针,反映全国性证券市场新闻和日常行情,也要坚持本地化和原创化。特别是市民报作为地方性媒体,更要关注本地证券市场的发展、本地上市公司的变化、本地股民的证券投资理财生活,从而寻找到证券新闻远近结合点,增强贴近性。
各类全国性财经证券媒体的崛起,使得市民报的读者选择证券新闻的渠道更加丰富,而对宏观政策的报道和解读恰恰是市民报证券新闻的弱项。抛弃传统的转载式操作理念,市民报可以把相关宏观政策“落地”,实现本地化操作。例如,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一项重要的政策,市民报在报道相关新闻时,除了及时报道全国范围内的重要进展之外,也要把这项政策在本地“落地生根”,报道本地证券市场上相关动态、本地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本地股民的反应等。
⒉增强可读性
由于证券新闻往往充斥各类政策信息、复杂专业术语和大量的数字,其可读性相对于社会新闻而言,存在“先天不足”。因此一般而言,难以引起“轰动效应”,受众面相对也狭窄些。要增强证券新闻的可读性,吸引股民读者,市民报证券新闻的操作可從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证券新闻的内容选择和写作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重视现象、数据,“见事不见人,重事不重人”转变为更重视人物和故事,发掘证券新闻中人的因素和故事性因素等。不仅要见事,更要见到普通的人。同时,写作手法上要不断创新,把枯燥的政策和繁琐的数字用巧妙的方法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写作语言上更为活泼、轻松、口语化。以《成都商报》为例,该报证券新闻写作往往带有强烈的口语化特征和四川方言要素,类似《6000点关前牛失前蹄 惊出冷汗一身》等新闻标题,让普通读者读来亲切而自然。
其次,在证券新闻版面的编排上,市民报同样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改传统的股市行情+股评+专家荐股的模式,突出可读性、参与性和服务性,优化版面设置。以《成都商报》为例,其日常的两个证券版分工明确,分别以硬新闻和自设栏目为主打。尤其是自设栏目包括“道达投资手记”、“股林剑侠”等一系列原创性栏目,实盘操作和人物传记,以其平实、幽默的语言表达,吸引了大量股民读者。
(3)实用主义—提升服务性 增强互动性
财经新闻关注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及行业的专业性,决定了实用必然成为它的一个独特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发布的《财经类报刊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读者阅读财经类报刊最希望获取实用信息。约有60%的股民是将电视和报纸作为股市信息的主要来源。
证券新闻的实用性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对股民读者的证券投资理财生活起具体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的信息;二是指具有启示的信息,使读者开阔思路、获得启发。市民报证券新闻坚持实用主义理念,要从提升服务性和增强互动性两方面着手。
首先,服务性是满足市场需求、开发市场潜力的关键。主要体现为从股民读者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选取新闻事实,使市民报真正成为股民证券投资的帮手。报道中不仅要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更应帮助读者分析具体事件对于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何在,寻找经济活动规律和演变趋势。
还要跳出对政策的简单陈述,不仅要对政策进行解读,还要将政策中艰涩难懂的专业性观点通俗化、生活化;解读要凸现实用性,帮助读者将政策变化与自己的投资生活联系起来,读者通过报道,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获取利益。
同时,在证券新闻编辑中,优化证券版栏目设置,体现彻底为股民读者服务的精神。例如湖北《长江商报》在证券版面设置“帮你打听”栏目,由记者直接接听读者来电,帮助股民了解上市公司的情况动态,成为上市公司和股民之间的桥梁,受到读者喜爱。同时,该报开设“江城炒股传奇”等人物纪实类栏目,报道股民身边的证券投资故事。这些真实、富于感情的新闻,往往让读者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更具启发意义和服务性。
再者,要增强市民报证券新闻的服务性,一个重要前提是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专业财经证券媒体和网络媒体,因其地域等限制,无法与各地的读者实现广泛互动,而市民报在这方面却有自己的优势。通过主办或协办相关活动,市民报为读者的证券投资理财提供信息支持和专家支持;通过举办理财俱乐部、理财讲座等活动,邀请证券专业人士定期与读者交流,并加以报道。此外,还要充分重视热线电话和网络论坛等互动平台的作用。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http://www.chinaclear.cn/ ,2007年10月8日
②吴玉兰:《论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策略—以<楚天都市报为例>》,《新闻界》[J],2006年第3期
③谢巍娥:《证券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窗》[J],2006年第10期
④谢巍娥:《证券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窗》[J],2006年第10期
⑤徐皓:《地方性财经报道的生存空间》,《新闻传播》[J],2007年第五期
⑥李林蔚:《从美国新闻史看新闻专业主义》,《青年记者》[J],2007年第6期
⑦侯迎忠、赵志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当代传播》[J],2003年第4期
⑧张伟建:《证券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新闻实践》[J], 2002年第11期
⑨江萌、涂亚卓:《证券报道的价值取向与内容选择》,《新闻前哨》[J],2005年第12期
⑩孙国平、覃万钟:《市民报财经新闻的“三性”》,《新闻前哨》[J]., 2005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⑴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01月
⑵刘笑盈:《经济学与经济新闻报道》[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05月
⑶胡润峰:《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作者刘建强系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教师;作者高雯雯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