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郑州,可以看中华文明从古国向王国和帝国迈进、创建一统王朝的伟大进程。从5300年前西山人创造性构筑中国最早的版筑城池起,郑州便城池相望,大河村、点军台、古城寨、人和寨的人们纷纷建起了城池,双槐树的人们更是以天下望归的气魄建起了117万平方米、三条环壕护卫、拥有前殿后寝式宫城的庞大古国都邑,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古国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古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而难以调和,以“天下共主”为最高统治者的新的更广泛地域的大一统国家形态呼之欲出。终于,距今4100年前后,生活在郑州的夏部落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夏王朝,保存完好的登封“禹都阳城”,以煌煌36万平米的规模展示着夏王朝第一个都城的不朽,宣示中国国家文明时代在郑州拉开帷幕。而郑州的另一处夏王朝都城遗址,面积达100万平米的新寨“启都黄台”,则向人们讲述着夏王朝曾经被后羿取代的曲折往事。公元前3600年前后,中国第二个大一统国家商王朝在郑州建立了他的第一个都城“亳”,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城市,拥有外城壕、外城、内城壕、内城、宫城五道防御设施,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内城墙至今还巍然屹立于地面之上,宫城居中偏北、南城墙辟三座门、完备的石砌城市供水系统等,奠定了后世都城建设的格局。中国最早的青铜重器、最早的甲骨文、最早的黄金饰品等都在这里出土。郑州不仅有商代亳都,小双桥村还保存着商代殷都,600万平方米的遗址、高大的宫殿夯土台基、规模庞大的祭祀遗存、中国最早的青銅建筑构件和汉白玉筑础石等,张扬着商王朝的强盛。商朝将青铜文明推向高峰,将中原王朝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江西、四川、甘肃、内蒙古、辽宁、山东,奠定了今日中国的核心腹地。两周战国,管、祭、虢、郐、郑、韩等先后建都郑州,富邦名都,逐鹿天下。如今,诸侯国的雄伟都城仍高高耸立,莲鹤方壶、九鼎八簋等青铜重器源源出土,繁盛的社会现象不断被发现,先进的发明创造令人耳目一新,书写了郑州在中国国家文明由王国时代向帝国时代迈进的不凡篇章。历时两千年的王国时代奠定了最初中国,夏、商、周也被尊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之始祖三代。而郑州在这一时期两度为夏、商王朝担当开国立都重任,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中殊荣独享之创世王都。
  在郑州,可以看中国城市怎样成长。从5300年前中国最早的版筑城池在郑州的初创,到秦汉时期中国城池发展的成熟,郑州先后出现40余座古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古城数量最多的地区。其中,史前古城5座,夏代城池6座,商代城池7座,周代城池24座。她们中有古国之城,也有王都之城,有诸侯之城,也有郡县之城,哪一座都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坐标,哪一座都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演绎了中国城市诞生、发展的完整历程。特别是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都城后,人们代代承袭沿用,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3600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大邑,郑州不仅堪称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滥觞,也成为当今世界城市群中年龄最长的城市。   在郑州,可以看中国文化的最早璀璨。在伏羲台感受伏羲演绎八卦的气场,在郑韩故城感受政商盟约、子产铸刑鼎的法制滥觞,在溱洧河畔感受中国最早诗歌《诗经》中郑州人六分之一作品的魅力,在列子墓前感受愚公移山中国精神的力量,在管仲、韩非、邓析、申不害、苏秦等人故里感受百家争鸣中郑州人震撼人心的演说,在慈云寺“释源祖庭”感受中国文化的包容开放,在嵩阳书院感受儒学怎样走向登峰造极,在郑州的山水间感受郑州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颀等书写唐诗中八分之一的绝唱。
  在郑州,可以看历史中国从这里源起走向泱泱。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郑州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将自己所在的地区确定为“天地之中”、中州、中原。随着黄帝、夏、商王朝在郑州立都建国,郑州文明成为主导周围地区的主体文明,郑州人的“天地之中”宇宙观得到周围地区人们的认同,郑州的中原区位得到各方的确认,人们把中原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人们便把到中原来称为“宅兹中国”。公元前3世纪,秦国的范雎在为秦王谋划兼并天下之策时更是明确说:“今韩魏(今郑州—开封地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者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自此,“天地之中”宇宙观转化为地理概念,再转化为国家概念,尽管以后朝代更替,名字有所不同,但人们心中的“中国”概念从未动摇。1949年,中华民族迎来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响亮世界。今天,被世界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巍然屹立,不仅见证者着“天地之中”这一中国古老宇宙观的形成,也生动地告诉世界,“中国”之名在郑州形成,这里是最初中国。
  在洛阳 看汉唐盛世
  距今3800年前,被东夷族篡权的夏王朝历经卧薪尝胆后重新崛起,将国都从郑州迁往洛阳二里头,自此,夏晚期的辉煌、商汤的革夏之命、两周的天下共襄、东汉的强盛帝国、泱泱盛世隋唐的大戏在这里上演,谱写了中华文明史上的灿烂篇章。
  在洛阳,可以看晚期夏王朝的辉煌。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发现有宫城、宫殿建筑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墓葬、窖穴和井字形道路网等,出土有铜器、陶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蚌器等,其中的青铜爵造型舒展大气,绿松石龙形器更是瑰丽生动。遗址中部发现有3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1号宫殿建筑基址是一座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四阿重屋”式殿堂,四周有回廊,殿前有数百平方米的广庭。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慎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城。
  在洛阳,可以沐汉魏雄风。公元25年,刘秀平定天下,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在偃师建设了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都城,作为东汉以及其后的魏晋、北魏都城,经营长达500余年。汉魏洛阳城墙的大部分至今仍屹立在地面,城垣四面设12门,城内24条大街纵横交错,建有北宫南宫,有宫殿20余座,巍峨峻极。城外建有明堂、辟雍、太学、灵台和众多苑囿。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汉魏洛阳城异常繁华,城外设有多个市场,交易货物无所不包,“车船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展现了繁盛的市场交易场景。汉魏时期的文化出現了战国之后的又一高峰,太学学生规模达到3万多人,佛教传入、民族融合等文化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景象。云集了郑玄、班固、王充、蔡邕、许慎、曹植、嵇康、阮籍、陈寿等一批大家,留下一批巨著名篇。汉魏造像、书法、绘画等艺术登峰造极。汉魏时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张衡的天文学成就赢得“地震仪鼻祖”称誉。龙门三洞、白马寺、灵台和太学遗址等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上一幕幕精彩。
  在洛阳,可以观隋唐盛世。公元604年,隋炀帝决定在洛阳建立东都,唐代仍以洛阳为东都,开启隋唐洛阳盛世。隋唐洛阳城位居洛河两岸,占地47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宫城以及东城、含嘉仓城、圆璧城和曜仪城等小城构成。城西还有西苑 ,全城共有109个里坊和3个市场。其中的中轴线定鼎大街现存长3000米,宽120米,串联起了定鼎门、应天门、明堂等巍峨建筑,其中的明堂高294尺、方300尺,堂前用56万斤铜铸九鼎,豫州鼎高18尺,容1800担,其余八鼎高14尺,容1200担。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为运河配套的含嘉仓可以纳粮2.5亿斤。市场万商云集、布帛山积、府库盈满、粮储丰实、交易活跃,仅南市便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为了方便国外客商,市场附近还设立了西域宗教场所。一派国际贸易大都会的景象。经济的繁盛也将文化推向新的高潮。僧一行不仅测出来了子午线,还编出了《大衍历》,开历法新篇。吴道子、张旭、欧阳询、褚遂良等将中国书画发展到新阶段。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   从汉魏到隋唐,洛阳为都长达近千年,为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思。唐代灭亡170年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来到洛阳,目睹汉魏隋唐遗留下来的斑斑陈迹,发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感叹。
  在开封看大宋梦华
  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实施“启拓封疆”战略,在今日开封朱仙镇建立启封城,开始开封建城史。公元前370年,三家分晋后的魏国将都城迁往开封并新建大梁城,开始开封为都史。907年后,先后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建都开封,特别是960年北宋在这里的建都,将中国古代文明推向辉煌。
  在开封,可以探城摞城奇观。今日开封城地面巍峨矗立着中国现存规模第二的古城墙,周长14.4公里,但这是一座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清代城墙,而在她的下面,由于水患重叠埋藏着战国、唐代、宋代、金代、明代城池。战国大梁城为今日开封城之始,大体与今日开封城重合,史载,魏国曾以30万军队守卫,足见其规模。在其上是唐代汴州城,《北道勘误志》载,城周20里155步,有城门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内。宋朝定都开封历九代帝王168年扩建,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据记载:东京外城周长50里165步,高4丈,宽5丈9尺,居住人口达150余万。北宋灭亡后,金朝将都城迁往开封,将开封城向南北两面分别进行了扩筑,形成了今天开封城墙的规模。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开封城墙,改土城为砖城。城墙周长20里190步,高3丈5尺,宽2丈1尺,城壕深2丈,阔5丈。 清康熙、道光年间再修,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开封城墙。在今天的开封地下,历代修筑的开封城重重叠叠,历历在目,形成了城摞城的城市发展奇观。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既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进步;同时,也有助于边疆民族地区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本文以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临沧为例,研究和探索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期指导、推动和实现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边疆
【摘要】课前准备是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课前准备不理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并从知识与技能的准备、活动材料的准备以及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等几方面论述了课前准备在中学美术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前活动准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  【关键词】
【摘要】在当下社会,电视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电视主持人作为节目控制节目 流程和引导情感的人,是整个节目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人·间》作为笔者电视节目类 型的作品,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主持人与情感引导的作用和相关定义,以及电视节目 主持人进行采访时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了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进行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并 且阐述了在作品《人·间》当中的运用方法,结合当下形式,以探索主持人情感引导 的方
【摘要】民间音乐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在研究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特点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融入音乐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以传承和弘扬甘南藏族民间音乐舞蹈文化。  【关键词】甘南藏族民间歌舞;音乐舞蹈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民间音乐舞蹈
【摘要】在世界几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中唯一未曾断裂的一脉。历史的瑰宝,需要保存、传承,更需要发扬光大。图书馆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中的作用更是当仁不让。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秉承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宗旨,树立“立德树人,智慧阅读”理念,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典藏数量、空间拓展、形式创新方面,屡屡突破旧制,以崭新姿态在全校师生和北京高校面前亮相。  
【摘要】在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唐传奇到宋话本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开展分析,明确存在武艺高强的侠盗形象、嫉恶如仇的刺客形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侠形象、身世困苦的复仇者、知恩图报的侠奴等。并以李翠莲为例,探究了宋话本的侠女,如大胆泼辣真性情的侠女、打破传统终不悔的侠女等,以期明确她们的性格和行为,深入了解唐传奇与宋话本女性形象差异性,为关注此类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粹,是扎根于这个民族和学校音乐教育土壤中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本质上就是发展这个民族追根溯源的音乐教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音乐文化,而音乐文化传承的最好途径就是发展学校音乐教育。本文以阿坝地区的M学校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探索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可行性途径,以实现通过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促进阿坝地区音乐文化的
父子京剧情  很难考证,我父亲这个河南人是如何迷上京剧的。想比之下,母亲续磊从小就跟着外公续范亭将军进戏园看京戏,久而久之就变成一个小戏迷。在延安鲁艺上学时,她还参加了鲁艺平剧社,并登台演出。  据母亲回忆,1947年她随鲁艺工作队到达东北后,分配到《东北日报》工作的第一天,就听到隔壁有人在唱京戏,令她十分好奇。后来才知道这人竟然是她鲁艺文学系的同门师兄,写过名篇《雁翎队》的大记者穆青。从此两人结
【摘要】电视剧《三十而已》讲述的是女性如何面对自身成长过程中三个关键环节的故事:女儿到女人、恋爱的幻境、家庭与事业的角力。并对这三重境遇以“三十而已”的表述进行了重新叙述和定义,是一种女性话语的自我表达与想象性重构。  【关键词】女性成长;自我表达;想象性重构  【中图分类号】J633.3 【文献标识码】A  都市女性题材电视剧《三十而已》一经播出,便广受关注,网友热议、媒体评论,演员热度提升,话
【摘要】近年来,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短视频形式为标志的新闻资讯风生水起,短视频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资讯传播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新闻媒体转战资讯短视频领域,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专门提供短视频资讯内容的平台。本文基于对“时差视频”和“世面”发布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的国际资讯短视频的内容分析,浅析国际资讯类短视频的内容制作策略。  【关键词】国际资讯短视频;内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