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性学习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契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倍受老师们的青睐。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科学、更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实施新课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合作探究的要素——有效分工
美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的要素是:采用小组的学习方式,共同展开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成员以及所有成员的学习活动。可见,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但并不是说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性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1.合理分配学生资源,优化小组结构。合作学习应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成绩、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合理分配学生资源,组成若干小组,而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成功的合作小组并非“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互补”的。这样,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条理化、表达清晰化,同时受其他孩子的启发,思维更开阔,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2.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实行“角色互补”。蜜蜂的合作效率极高,其分工之优势也令我们感悟到: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当然,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不同的分工。
3.合作小组的维持时间要灵活掌握。当合作小组已能成功运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安排或者指导学生重新分组,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在此期间,教师要不断地监控学生的学习和合作情况,敏锐地发现是否需要更换部分小组成员。
总之,合作学习的小组构建是复杂的,它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分组才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内的良好发展。
二、合作性学习的程序
合作学习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选择合作的内容和时机=>安排合作的时间=>指导合作的开展=>汇报合作的成果=>评价合作的成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的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或有争论时,当学生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小组合作学习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倘若为了合作而合作,就必然导致合作的虚假。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
如果合作小组是一条小船,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是这条小船的目的地,那么合作技巧就是推动这条小船不断前进的划桨。学生良好合作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保证,然而学生不是天生会合作,教师要在此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最后,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强调小组的整体评价,也要对弱势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表扬。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做到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各司其职、角色互补,学生自评是对自己的一次总结和反思,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小组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小组评价包括三方面:对本组整体的评价,对每个组员的评价和对他组的评价;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并且作为唯一一个“中立者”,也应该成为评价者。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每位学生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去探索总结,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一、合作探究的要素——有效分工
美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的要素是:采用小组的学习方式,共同展开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成员以及所有成员的学习活动。可见,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但并不是说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性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1.合理分配学生资源,优化小组结构。合作学习应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成绩、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因素,合理分配学生资源,组成若干小组,而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成功的合作小组并非“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互补”的。这样,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条理化、表达清晰化,同时受其他孩子的启发,思维更开阔,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2.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实行“角色互补”。蜜蜂的合作效率极高,其分工之优势也令我们感悟到: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当然,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不同的分工。
3.合作小组的维持时间要灵活掌握。当合作小组已能成功运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安排或者指导学生重新分组,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在此期间,教师要不断地监控学生的学习和合作情况,敏锐地发现是否需要更换部分小组成员。
总之,合作学习的小组构建是复杂的,它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效的分组才能保证学生在小组内的良好发展。
二、合作性学习的程序
合作学习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选择合作的内容和时机=>安排合作的时间=>指导合作的开展=>汇报合作的成果=>评价合作的成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慎重考虑。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的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或有争论时,当学生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小组合作学习会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倘若为了合作而合作,就必然导致合作的虚假。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深入其中,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习小组,还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合作延伸。
如果合作小组是一条小船,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是这条小船的目的地,那么合作技巧就是推动这条小船不断前进的划桨。学生良好合作技巧的运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保证,然而学生不是天生会合作,教师要在此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最后,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强调小组的整体评价,也要对弱势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表扬。有效的合作学习,应做到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各司其职、角色互补,学生自评是对自己的一次总结和反思,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具体体现;小组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小组评价包括三方面:对本组整体的评价,对每个组员的评价和对他组的评价;教师是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并且作为唯一一个“中立者”,也应该成为评价者。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每位学生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去探索总结,就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