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成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缺少亲情和关爱的未成年弱势群体,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监护人的力度,而不尽人意的隔代教育占的比列非常大。这种状况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缺陷:亲情饥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消极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伴随成长;顶撞长辈、不服管理、厌学、逃学、辍学,自我控制力不强,我行我素;网吧、游戏厅,录像厅时常进入,打架、小偷小摸、甚至抢劫、犯罪行为也在留守儿童中发生,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自杀、溺水、车祸等安全事故时常发生,有的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被拐卖、被欺负,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这群留守儿童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地成长,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鱼溪镇石家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陈平校长,一个具有30年党龄的普通退伍军人,他和妻子,怀揣着一颗对孩子的爱心和善心,倾其所有,历尽艰辛万苦办起了一所特殊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乡村平民留守学校——利民小学,为这群留守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创建了一个幸福、快乐的平安校园。
  一、平民教育、教育为平民
  陈平校长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他深知农村农民供孩子上学的艰难,特别是无数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上学的艰难而不能好好读书,他感到钻心的痛,发誓要以自己的力量办教育,解决孩子就地上学难的困境,为当地农民做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因此,利民小学的建成源自于爱和善良,它始终秉承“爱心教育”的宗旨,“教育利民,利民教育”、“平民教育,教育为平民”的办学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爱和善良在人世间传递,用爱诠释了整个教育——爱即教育,教育即爱。充满了时代的教育特色。
  利民小学从办学伊始的12名学生逐渐壮大到1420人,其中,留守儿童占85%以上,寄宿制学生近396人,残疾学生32人,孤儿4人。学生有来自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外省区和成都、康定、汶川灾区等外市县的贫困学生,有来壮族、景颇族、白族、彝族、傣族、苗族、布依族、藏族的学生。
  利民小学有一千多个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令人担忧,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方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强盛。为了一千多名留守儿童能幸福健康成长,利民小学结合自身的特点,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当作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定期学习,提高思想觉悟: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贫困留守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幸福健康地成长,陈平校长给予了他们无私地关心和关爱,他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并不断的进修、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放弃了外出包工每年可挣几十万元的机会,用爱心苦苦经营着这所负债几十万的学校。他做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兢兢业业,不放过每一个工作细节,带动教师勤耕耘,努力工作,尽管利民小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办学校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但是,教师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没有差距,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却大放光彩,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措施。不仅只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发展的个性,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原谅学生的弱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从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家长的好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几名,学校被评为“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实验校” 。学生参加第十届“天才杯”少儿画展,获得了金奖三名、银奖6名、铜奖5名;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学生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开展的《种蘑菇》实践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四川电视台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川、浙、粤、渝、云五省市暨川南、川东留守儿童现场会在利民小学召开。原副省长韩邦彦视察学校后赞叹不已:“这种场面,这种质量,这种效应,我从来没见过,简直不可思议!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办好这么一所留守学校,经验值得推广,是当代教育应探索的一条路!”
  利民小学——这个响亮的名字,倾注了教师们全部的青春、热血、汗水和信念。
  二、振兴教育——做真人、真事、求真知
  为了这一千多名留守学生能够得到关心和关爱,幸福健康地成长,校长与教师不知熬了多少夜,花了多少心血。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他们冒雨在321国道拦车送孩子到县城救治;日夜陪伴病床旁,鼓励孩子要勇敢、坚强,为孩子擦脸、洗脚、端水、喂药;当留守学生在节假日见不到父母感到孤独时,他们把孩子带回自己家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呵护;当因父母离异缺少母爱父爱的孩子自暴自弃的时候,他们慈母般的关怀,又让学生重新感受到了亲情和温暖;当学生生日父母不在身边时,学校老师、校长亲自为孩子们点亮了一支支幸福的生日蜡烛时,孩子们感到了家的温暖。为了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辍学,学校给予了贫困住校生的生活补助,解决了贫困通校生的午餐费用,学校教职工为贫困学生共捐资5万元,帮助解决了学校孤儿,残疾学生,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
  为了这群孩子能够幸福健康的成长,更为了为这群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学校多方奔走,不辞辛劳的四处呼吁,用满腔的热忱,为孩子们搭起了一座爱心之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纷纷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亲情聊天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的开通为外出打工家长与子女之间提供了方便,让家长与孩子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出爱的火花,割不断的亲情让他们心心相通。亲情的淡薄已不存在。亲情聊天室让孩子与父母“天涯近在咫尺”,父母温暖的笑脸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坚冰。心理咨询室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耐心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走出了心里阴影,健康成长。图书阅览室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知识的甘泉滋润了孩子们干涸的心田。对学生很多不良行为学校对症下药,开展了许多促进儿童心身健康发展的有益活动,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组织了“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同一片蓝天、同样的爱”大型募捐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中华传统教育和国学教育的精髓所在,让学生懂得了感恩、自尊、自立、自强。学校经常组织了学生学习《弟子规》,学习孔孟之道,让他们懂孝道、讲礼仪、讲礼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景象凄惨,农业走入了困境,为了让农村教育不脱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不读死书、走出书本,走进田间学会劳动,交给孩子们生存的技能,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学会生存,学会健康,学会交往,更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劳动创造一切”,学校还建立了农村劳动实践基地,更直接、更到位的教育了孩子们亲近土地、热爱劳动,真正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在教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不做书呆子,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教育的本色,促进了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通过文艺活动表演、学习竞赛、劳动竞赛、通过每年去看望、慰问了敬老院老人,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留守儿童、残疾学生、贫困学生、孤儿在利民小学得到关心、关爱的感人事迹令人震撼,为之动容,学校教师为之付出的艰辛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
  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叙述。在这里我只讲一个特殊的残疾学生之一杨意的故事。杨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她的健康,双腿畸形弯曲,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上学对于她来说更是奢望。她常常孤独的坐在家门口悄悄的流泪。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背着杨意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一次次的被拒之门外,一次次的失望,让父母心碎:谁能收下这个可怜的孩子?终于利民小学向杨意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接纳了这位不幸的孩子。全校师生都主动承担起照顾杨意的生活起居,同学的关爱、学校老师的呵护,为杨意筑起了爱的长城,让杨意逐渐开朗、乐观起来。她学习勤奋努力,品学兼优,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班干部”、县“三好学生”。她的作文在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是爱,让她站了起来。利民的残疾学生、贫困生、孤儿在利民都得到了无私的关心和关爱,并健康地成长。
  法国作家左拉说得好:“一个民族,只有一条法律——善良”,善良让人产生爱,产生责任感,更为人类筑起爱的长城,振兴民族!什么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大爱之道,善良之道,是一种强国教育的爱心精神,不让学生走入歧路,教会学生做真人、真事、求真知。它是人类最高德行和最后原则,它能帮助人类战胜一切困难,摆脱一切不幸,振兴教育,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与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谐,让孩子们健康、平安、幸福成长。
  我们真诚的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有识之士,有力之士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关注民族未来,办好平民教育,农村教育,共同走出一条知识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之路,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其他文献
“搞职业教育是真辛苦,我每天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如何’命题,尤其是学校的内涵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建林的语气中透露着些许无奈。时至今日,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他的手上已经渐成气候,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健康教育化戾气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人才,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健康、阳光、自信的人才”,认识到这一点,张建林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健康教育”。教师在
期刊
我们国家现在大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出现了很多对孩子娇生惯养的现象。由于娇生惯养,孩子容易养成许多不良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成人成才。这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忧患。特别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初中三年级的后期放弃了对他们管理和教育,因此,使这问题变的更加突出。这不仅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且俨然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学校提出“改造一个后进生比抓一个尖子生更有意义”的口号。我们坚
期刊
走上教育岗位,至今已走过了30多个春秋。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现在的学校领导,他始终怀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执着地坚守在教育这片沃土之上,默默耕耘,矢志不渝。  历经磨练,教育沃土展风采  1978年8月,他高中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被分配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二分场中学任物理教师并担任班主任,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深造。1992年,他任七星农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家庭中对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学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幼儿户外锻炼的机会却非常的缺乏,再加上社会的迅猛发
期刊
在普遍追求办学内涵的今天,特色学校建设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景象,这让人喜忧参半,喜在找准了提升办学内涵的方向;忧在对特色建设的理解、路径、目标等上的偏差。在此笔者将自己的实践拙见付诸以文。  一、切准特色学校建设之要义  办出具有独特色彩和风格的学校是每个校长梦寐以求的,然而要梦想成真就务必在梦醒时分弄清特色学校建设之要义!作为一线的探索者可以去思考一些现象:给狼披上一张羊皮是否就是羊了?让一个文盲戴
期刊
人类教育史上有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捷克的夸美纽斯,把一对一的教学变为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夸美纽斯却没有详细阐述与班级授课制紧密相关的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二次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把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化、程序化,赫氏提炼的“五段教授法”,第一次系统地构建了教授过程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程模式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三次是美国的杜威,他提出教学
期刊
题记: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的关怀下,在区教文体局的领导下,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坚持“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真抓实干,科学发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连年攀升,打造了郑州市东部地区初中教育的品牌。走出了一条适合开发区区域特色的办学之路。几年来,85中办学坚持“务实与创新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价值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高清现场转播节目制作”课程为例,对传媒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在相关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反思,提出了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感知理论,在实践后巩固理论,以便培养创新型、精专型与复合型人才等观点。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清转播;人才培养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
期刊
一、新媒体发展:说“态”论“势”  问: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日前在京发布。大家都特别关注新媒体的发展,所以每年出版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都受到大家的追捧。今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主要包含哪些亮点呢?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从2010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出版了七年。作为一种年度报告,新媒体蓝皮书是典型的智库产品。从内容上说,报告关注的无非就是两个
期刊
平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56年3月,1986年经四川省教育厅验收合格、省政府审批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长久以来,我校承载着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教研教改的重任,为平昌县的基础教育、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形成了“服务基础教育,为全县教师搭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特色思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  一、加强组织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