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而受到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写作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作文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灵感无法释放,写得痛苦;教师呕心沥血,却看不到学生的进步,改得疲惫。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把写作当做一件乐事来对待,写出的文章也就流畅、自然,学生写得舒心,教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笔者主要从观察生活、丰富材料,广泛阅读、学以致用和多维评价、增强信心等方面进行论述,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同仁指正。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写作教学本来就应该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深有感触,有写的愿望和动力,写出的文章才会“接地气儿”。古往今来,优秀的文章不是辞藻的华丽堆砌,也不是繁琐冗长的无病呻吟,而是描写身边的真实的人和事,抒发真挚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细小事物开始观察,并随时做好随笔,简单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写作时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常用的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如由远到近还是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还是由局部到整体,选取最佳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使文章结构鲜明,布局合理。
其次,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联系的观点体味事物。如朱自清在描述月色下的荷塘时,将荷花断断续续的幽香想象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用听觉描述嗅觉,不可谓不独特。学生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独特的感受,文章定能与众不同,让人产生新颖之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内外阅读材料,并将其中优美的语句、结构为己所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思如泉涌,下笔成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广为流传的美文,课外也有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语言积累,为写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将看到的好词好句好结构记录下来,并多记多背。有了这些文化积淀,学生对名言警句、名人事例信手拈来,怎愁文章不够大气和厚重呢?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除了做好摘录,写下记录自己心路历程和情感起伏的读书笔记未尝不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在读书时,可能由于心境的不同,有时会出现感同身受或灵光一现的感悟。对于思想的火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或思想的认识。
三.教师要丰富评价方式,以赞赏为主,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教师的激励和鼓舞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自信、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注意保护各个层次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笔者将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角度,即将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委婉批评,增强他们继续向前的勇气。纵向评价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变为学生自己与自己的竞争,易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其次,巧用评价语言,以肯定为主。对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之处,笔者常常在班里宣读出来,或抄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这样学生在轻松、欣赏的氛围中,自信心会得到培养,写作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练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调整心态,有“积土成山”的耐心和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胡金凤,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写作教学本来就应该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深有感触,有写的愿望和动力,写出的文章才会“接地气儿”。古往今来,优秀的文章不是辞藻的华丽堆砌,也不是繁琐冗长的无病呻吟,而是描写身边的真实的人和事,抒发真挚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细小事物开始观察,并随时做好随笔,简单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写作时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常用的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如由远到近还是由近到远,由整体到局部还是由局部到整体,选取最佳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使文章结构鲜明,布局合理。
其次,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联系的观点体味事物。如朱自清在描述月色下的荷塘时,将荷花断断续续的幽香想象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用听觉描述嗅觉,不可谓不独特。学生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独特的感受,文章定能与众不同,让人产生新颖之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内外阅读材料,并将其中优美的语句、结构为己所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思如泉涌,下笔成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广为流传的美文,课外也有大量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语言积累,为写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将看到的好词好句好结构记录下来,并多记多背。有了这些文化积淀,学生对名言警句、名人事例信手拈来,怎愁文章不够大气和厚重呢?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读书时,除了做好摘录,写下记录自己心路历程和情感起伏的读书笔记未尝不是积累素材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在读书时,可能由于心境的不同,有时会出现感同身受或灵光一现的感悟。对于思想的火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或思想的认识。
三.教师要丰富评价方式,以赞赏为主,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教师的激励和鼓舞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自信、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注意保护各个层次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笔者将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角度,即将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委婉批评,增强他们继续向前的勇气。纵向评价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之间的成绩比较变为学生自己与自己的竞争,易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其次,巧用评价语言,以肯定为主。对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之处,笔者常常在班里宣读出来,或抄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这样学生在轻松、欣赏的氛围中,自信心会得到培养,写作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练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调整心态,有“积土成山”的耐心和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胡金凤,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