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永远生活在游戏中”,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深感游戏教学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游戏,使学生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对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大有裨益。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性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并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
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若用谈话式的方式导入显得枯燥无味,于是我采用游戏“找妈妈”的方式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妈妈,动物们也一样,下面请大家帮个忙,给动物们找找妈妈吧?于是出示了好多动物和它们妈妈的图片,请同学们帮忙,当出示小蝌蚪的时候,图片没有啦,妈妈不见了。学生们都很喜欢小蝌蚪,看到它没有妈妈,很是着急,都想帮帮它,通过“找妈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也使学生在一上课就处于兴奋状态,并完全进入了角色,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利用游戏教学丰富日常知识,开拓创新。
教學活动与生活是紧密相关,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我们创设的内容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知识。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笔画当作人来看待,让汉字“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自己编的小故事中。如区分“玩”与“完”。我就编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国王的儿子最喜欢玩了,他玩的时候从来不戴帽子,因为神仙曾告诉他,只要戴上了帽子,尤其是“宝盖帽”他就完了,他就要独立生活,不再是国王的儿子。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玩”叫做“玩耍”的“玩”,把“完”叫做“完了”,“完成”的“完”。
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既识了字,又学会区分。以后学生在给汉字编故事的时候,也会去寻找汉字的特点。这样做会拓展发散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识字会变得生动有趣,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把课堂中所学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游戏教学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成绩。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对于游戏,他们是那么迷恋。因为孩子们需要玩,这是人的天性,也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学习上容易产生障碍,而游戏教学是补偿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如进行看图识字教学时,我让学生跑到指定地点找到图片对应的生字,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按要求先找到,让学生动起来。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识字能力,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跑动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使后进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
四.利用游戏教学培养交际能力,适应社会。
要把儿童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必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低年级语文分组教学的需要,设计了情境游戏,在模拟情景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儿童的感知,促使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让坐”时,我设计“乘坐公共汽车”这一情景,利用班级的课桌椅拼搭成公共汽车,教师进行讲解并示范,然后请各类学生进行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知道乘车的一些常识;并要求学生对“让坐”中的故事自己进行表演,使学生知道要给老人及有困难的人让坐。这样的实践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学,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机,提高课堂效率。
曹书香,教师,现居山东胶州。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性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并积极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
在教《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若用谈话式的方式导入显得枯燥无味,于是我采用游戏“找妈妈”的方式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妈妈,动物们也一样,下面请大家帮个忙,给动物们找找妈妈吧?于是出示了好多动物和它们妈妈的图片,请同学们帮忙,当出示小蝌蚪的时候,图片没有啦,妈妈不见了。学生们都很喜欢小蝌蚪,看到它没有妈妈,很是着急,都想帮帮它,通过“找妈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也使学生在一上课就处于兴奋状态,并完全进入了角色,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利用游戏教学丰富日常知识,开拓创新。
教學活动与生活是紧密相关,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我们创设的内容要简单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知识。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笔画当作人来看待,让汉字“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自己编的小故事中。如区分“玩”与“完”。我就编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国王的儿子最喜欢玩了,他玩的时候从来不戴帽子,因为神仙曾告诉他,只要戴上了帽子,尤其是“宝盖帽”他就完了,他就要独立生活,不再是国王的儿子。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把“玩”叫做“玩耍”的“玩”,把“完”叫做“完了”,“完成”的“完”。
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既识了字,又学会区分。以后学生在给汉字编故事的时候,也会去寻找汉字的特点。这样做会拓展发散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识字会变得生动有趣,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把课堂中所学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游戏教学帮助后进生转化,提高成绩。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对于游戏,他们是那么迷恋。因为孩子们需要玩,这是人的天性,也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学习上容易产生障碍,而游戏教学是补偿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如进行看图识字教学时,我让学生跑到指定地点找到图片对应的生字,让两个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按要求先找到,让学生动起来。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识字能力,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跑动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使后进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
四.利用游戏教学培养交际能力,适应社会。
要把儿童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必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低年级语文分组教学的需要,设计了情境游戏,在模拟情景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儿童的感知,促使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让坐”时,我设计“乘坐公共汽车”这一情景,利用班级的课桌椅拼搭成公共汽车,教师进行讲解并示范,然后请各类学生进行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知道乘车的一些常识;并要求学生对“让坐”中的故事自己进行表演,使学生知道要给老人及有困难的人让坐。这样的实践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运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学,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机,提高课堂效率。
曹书香,教师,现居山东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