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极富探究性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的探究性特点,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其中,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开展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本文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设置教学情景
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一个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所以,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八年级《浮力》部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即拿一个透明的水桶,并往里面注水,注水量应为水桶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划下一个刻度A。然后再拿出一个西瓜,将其投入到水桶中。
教师问:刚才我已经把一个西瓜投入到了水桶中,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1:西瓜沉入水中
学生2:但是西瓜又浮上来了。
教师说:很好!还有呢?水桶的水位变化吗?
学生3:变了,水位变高了。(教师划下此时的水位线B)
接着,教师将西瓜从水里取出,并尽量滤干水,然后再标出此时的水位线C。
教师问:现在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4:A、C两条刻度线几乎在同一高度。
教师说:很好。现在我们就要来学习《浮力》,并请大家思考西瓜、三条水位线之间有什么关系?西瓜为什么浮在水面?
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创设很好地导入课堂教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鼓励学生猜想
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并在学生假设与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假设、猜想。
例如,在《浮力》教学导入完成后,接下来,教师可以这样教学。
教师:对,刚才大家的观察都很正确。但是西瓜和前后三个刻度线之间的是否有关联呢?
学生1:肯定有关联。
教师问:如果有关联,那么这个关联是什么呢?大家积极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2:西瓜会浮起来是因为西瓜在水里面比较轻。
学生4:西瓜的体积应该是第二个刻度B减去刻度A或者C,因为A、C的刻度线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教师说:很好!请大家继续发挥想象力。
学生2:我猜想西瓜受到的浮力应当是与水位线的变化有关。
教师说:很好!我比较认同你的猜想。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可以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加以思考,并且随即进行猜想或假设。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导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经历了上述猜想或假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验证。随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将有一个更为直观而准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建平.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10).
[2]高岚婷.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
[3]陆晓东.苏教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浅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设置教学情景
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一个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所以,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八年级《浮力》部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即拿一个透明的水桶,并往里面注水,注水量应为水桶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划下一个刻度A。然后再拿出一个西瓜,将其投入到水桶中。
教师问:刚才我已经把一个西瓜投入到了水桶中,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1:西瓜沉入水中
学生2:但是西瓜又浮上来了。
教师说:很好!还有呢?水桶的水位变化吗?
学生3:变了,水位变高了。(教师划下此时的水位线B)
接着,教师将西瓜从水里取出,并尽量滤干水,然后再标出此时的水位线C。
教师问:现在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4:A、C两条刻度线几乎在同一高度。
教师说:很好。现在我们就要来学习《浮力》,并请大家思考西瓜、三条水位线之间有什么关系?西瓜为什么浮在水面?
教师借助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的创设很好地导入课堂教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鼓励学生猜想
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并在学生假设与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假设、猜想。
例如,在《浮力》教学导入完成后,接下来,教师可以这样教学。
教师:对,刚才大家的观察都很正确。但是西瓜和前后三个刻度线之间的是否有关联呢?
学生1:肯定有关联。
教师问:如果有关联,那么这个关联是什么呢?大家积极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假设。
学生2:西瓜会浮起来是因为西瓜在水里面比较轻。
学生4:西瓜的体积应该是第二个刻度B减去刻度A或者C,因为A、C的刻度线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教师说:很好!请大家继续发挥想象力。
学生2:我猜想西瓜受到的浮力应当是与水位线的变化有关。
教师说:很好!我比较认同你的猜想。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可以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加以思考,并且随即进行猜想或假设。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导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经历了上述猜想或假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验证。随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浮力知识将有一个更为直观而准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建平.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10).
[2]高岚婷.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
[3]陆晓东.苏教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浅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