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山顶,我感受到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 又向遥远的地方吹去 带走枯叶,带走云朵 也帶走一小部分的我 使我不可能完整,不可能恢复 不可能遮蔽,又不可能停留 不可能有所归属 不可能命名 但在山顶,感受到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 又向遥远的地方吹去 …… 谁还需要命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顶,我感受到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
又向遥远的地方吹去
带走枯叶,带走云朵
也帶走一小部分的我
使我不可能完整,不可能恢复
不可能遮蔽,又不可能停留
不可能有所归属
不可能命名
但在山顶,感受到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
又向遥远的地方吹去
……
谁还需要命名?
其他文献
我固执地认为,世间有许多藏匿其中的秘密,它需要人们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剖析才能洞悉。诗人,无疑是具有这种能力的小部分人。而苏笑嫣在《山林、少女和流浪的月亮》组诗中更体现出其是这少数部分中的佼佼者。 作为女诗人,她能够自觉地突破女性诗歌中柔情的一面,在柔情的背后,她张扬、蓬勃,带来如海浪拍击海岸的力量,并在这种力量的表述中能很好地控制,做到收放自如。正如《红色山河》中所书写。 静者,才能善于听风
海 边 山冈清静,有一点小风 石楠,和低处的女贞 每一根枝条,都发出呜噜呜噜的声音 歌鸫,趁着清早飞出去 明亮的阳光下 大海涌过来无穷的波浪 不远处,几个工人 正在海边搭建新的房子,砖块 一层一层地垒加 直到他们能够放上窗户的框子 水 黾 奇迹发生在细脚飞快地滑过时 微微下凹的水面 小巧的,几轮光的浆片倾斜 搁浅于神奇的星系: 你头部的倒影,额头、眼眶 和一部浓密
在屠国平用语言构建的世界里,最醒目的地标不是别的,当属那个“几里外的村庄”。这位有着“测绘所所长”的世俗头衔的诗人,从开始书写生涯的那一刻起,自始至终都试图和他的本职工作那样,在文字中重新丈量、绘制昔日的乡村生活地图,并努力地不断练习和重温它。诸如《乡村练习曲》(新作)、《月色下的村庄》等作品以及用“童年村庄”为总题的那一系列诗篇,无疑是这种“绘制”行为的点睛之笔。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个“村庄
主持人语: 对于传统的态度是每个诗人(作家)的创作起点。无论是虚无主义式的拒斥,或守成式的接受,还是创造性的继承,都程度不同地会在诗人其后的创作中烙下这样、那样的印迹。阿联酋诗人谢哈布·加尼姆成长于一个诗歌氛围极其浓厚的阿拉伯世界,本人又受过现代文明与科技的严格规训。这使得他的创作在现代性探索中显示了特有的古典主义优雅,令人在铁的撞击中感到了“悬诗”的节奏。(汪劍钊) 目光之语 当我们四目相
一株茉莉 她有两种颜色:一种白色,像昔日的婚纱 一种紫色,像暮晚的哀怨 她有疏朗的枝条和叶片,分布在窗口照进来的阳光中。 有风无风,枝叶都会偶尔晃动一下。有时,像触到了 往事 有时,像淡淡的香气流动 我拥有一个屋子的寂静 她也拥有。 这冬日的温暖,我们分享 这冬日的冷,我们一起忍着 我们之间的距离,足够用来交谈。 无人扰动的时候,阳光会从她的肩头慢慢滑落 像她偶尔掉落的白色
主持人语: 陈东东是“南方诗歌”的杰出代表。但不限于此。他持续近40年的写作,在质和量以及文体探索的多样化上都构成了创造力的一道奇观,如他诗中所言“啊奔跑,想尽快抵达写作的乌托邦”。他的写作,代表了当代汉语精致的部分,同时还有隐逸、纯粹、唯美、奇崛,以幻象性、超现实主义等方法介入时代“沉默”和“幽微”的深处,指认语言与诗性的未来。李建春文中的观点是对的:解读或评价像陈东东这样的诗人已没有多大意义
在杏仁村,圣洁的事物 都是寡言的。像春天默默 为土地所用,像土地默默 为秧苗所用 像秧苗默默為希望所用 像希望,熄灭又燃烧 为一年又一年的 寒冬所用 在寒冬,年幼的我知道 整个杏仁村的寡言 是在一小块烙好的 薄饼里 只要它冒着腾腾的热气 分到一只碗里 其余的碗都会 无声的空着
万马齐喑,听得见一个看不见的自己 从无数场白雪而来 踏着细密小径,报春花似的 喧哗与骚动,沼泽及其深陷的部分 在九曲十八弯中渐次漂移 像骑士,更像修行的使者 隐忍着,闯入山的狭隘 以无限的柔弱抵抗有限的坚硬 身体被水阻隔的太久,若隐若现 秘密、旨意,在唐三藏的经文中依稀可辨 是流沙河,还是开都河,仿佛并不重要 眼前的波瀾,浮动、隐匿,训练有素 将逝者一遍遍送走 生者,不舍
我见过大海,盛大的孤独 从内心的阴郁里托举起蔚蓝色绝望 船影老去。我浮游的身体,在天空中寻找岸 海水倾覆过来,从此有了无限的滩涂 更深處的蓝,长成了念想 无法抗拒的潮声,伴随深蓝色肺叶起伏。
一筐土豆,像穿棉袄的农民 具体的说,像我大伯和他村里的一帮朋友 他们在火车上轻轻颠簸,兴奋的交谈 由于没有座位,他们不时调整姿势,使自己感觉舒 服些 他们的目的地是城里,在八十年代初的一天。 但從今天看,这并没有使他们改变什么 在同车人的眼里,他们是一筐土豆 带着刚从泥地里刨出来的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