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在我琴声里逗留两分钟
在法国一个人头攒动的街心花园里,有一个乞讨者,他的名字叫阿姆。和其他的乞讨者不同,阿姆穿着燕尾服,他乞讨的时候,用是并不是嘴巴和搪瓷缸,也不是跪在地上,而是优雅地站着,从不出声,而是聚精会神地拉着一把提琴,嘴角微微扬起,像是一弯温暖的月。面对这样一位绅士乞讨者,很多人都愿意慷慨解囊,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施舍阿姆都接受。
一个匆匆扔下两枚硬币就走的过客,阿姆会立即停下他手中的琴,几个健步赶上去,提示他,先生你的钱掉了。一个醉醺醺的酒鬼,从包里掏出一大把钞票,呵斥阿姆为他拉10首曲子,阿姆也是不买他的账的。
阿姆认为,匆匆过客难以在他的琴声里停留2分钟,是听不出他琴声优美的,这就意味着这是在同情和可怜自己,他不需要这样的施舍。而对于一个酒鬼,他的神智多少是有些不清醒的,既然喝得烂醉,一定是遇到了难处或伤心事,阿姆不想趁火打劫。
阿姆喜欢这样的人,走到自己身边,静静地闭上眼睛,或者托着腮帮,聚精会神地听自己拉完一曲的人,如果愿意再听第二首,阿姆当然十分乐意。当听众们起身的时候,都会在阿姆面前的篓子里放上几法郎,阿姆总是虔诚地对每一个人说“谢谢,谢谢您给了我以及我的琴声以尊严”。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尊严,尊严是不需要用贫穷和富有来衡量的,尽管他是一个乞丐,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尊严,他高高地站在那里拉着琴弦是高贵的尊严的体现,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同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钱可以没有,可是尊严却是不能丢掉。
【名人名言】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智)尼高美德斯
(闫 涛)
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呦,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名人名言】乐观主义者认为我们的世界尽善尽美,而悲观主义者则对世界表示担忧。——(美)卡贝尔
(亦 非)
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獨立生活。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又一个共生的实例。根瘤菌存在于土壤中,是有鞭毛的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有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但不十分严格,例如豌豆根瘤菌能与豌豆共生,也能与蚕豆共生,但不能与大豆共生。在整个共生阶段,根瘤菌被包围在寄主质膜所形成的侵入线中,在寄主内合成固氮酶。豆血红蛋白则系共生作用产物,具体讲,植物产生球蛋白,而血红素则由细菌合成。豆血红蛋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对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对创造固氮作用所必须的厌氧条件是有利的。就这样,细菌开始固氮。在植物体内细菌有赖于植物提供能量,而类菌体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所以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给植物氮素养料,从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的心性是善良的,胸怀是博大的,境界是高远的,在植物界分族分类但不分国界边疆,大家资源共享,共享阳光雨水养料,启示人们:只有和善相待,只有和平相处,只有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永久生存,永远平安,从而获得生活的幸福。
【名人名言】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德)马克思
(李兰所)
刚漆过的椅背
一个女孩子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老板吩咐她下午去财务室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黯然神伤。一个小孩子站在她旁边一直不走,她便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这条长椅背刚刚刷过了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背是什么样子的。”小家伙说。
女孩子愣了愣,笑了。她忽然恍悟:如同这双天真烂漫的眼睛像看到她背上的油漆一样,她昔日的那些精明世故的同事也正怀着强烈的兴趣想要默默窥探她的落魄和失意。她决不能在丢失工作的同时,又丢失了自己的笑容、风度和尊严。
于是,那天下午,当昔日的同事纷纷心照不宣地出来和她打招呼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与素日丝毫无异的平静而美丽的面容。
生活中的失意处处可见,真的就像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当然,在坐下之前,最好还是谨慎地找一个干爽的位子,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已经坐上了,那也别沮丧。站起来的时候,别让人看到你背后的油漆。怎么才能让人看不到呢?很简单,将那件已经沾上油漆的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有时候,面对某些伤害,也许我们就得这么保护自己。
【名人名言】自己觉得快乐就是快乐的根源。——(日)松平定信
(张 仁)
在法国一个人头攒动的街心花园里,有一个乞讨者,他的名字叫阿姆。和其他的乞讨者不同,阿姆穿着燕尾服,他乞讨的时候,用是并不是嘴巴和搪瓷缸,也不是跪在地上,而是优雅地站着,从不出声,而是聚精会神地拉着一把提琴,嘴角微微扬起,像是一弯温暖的月。面对这样一位绅士乞讨者,很多人都愿意慷慨解囊,但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施舍阿姆都接受。
一个匆匆扔下两枚硬币就走的过客,阿姆会立即停下他手中的琴,几个健步赶上去,提示他,先生你的钱掉了。一个醉醺醺的酒鬼,从包里掏出一大把钞票,呵斥阿姆为他拉10首曲子,阿姆也是不买他的账的。
阿姆认为,匆匆过客难以在他的琴声里停留2分钟,是听不出他琴声优美的,这就意味着这是在同情和可怜自己,他不需要这样的施舍。而对于一个酒鬼,他的神智多少是有些不清醒的,既然喝得烂醉,一定是遇到了难处或伤心事,阿姆不想趁火打劫。
阿姆喜欢这样的人,走到自己身边,静静地闭上眼睛,或者托着腮帮,聚精会神地听自己拉完一曲的人,如果愿意再听第二首,阿姆当然十分乐意。当听众们起身的时候,都会在阿姆面前的篓子里放上几法郎,阿姆总是虔诚地对每一个人说“谢谢,谢谢您给了我以及我的琴声以尊严”。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尊严,尊严是不需要用贫穷和富有来衡量的,尽管他是一个乞丐,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尊严,他高高地站在那里拉着琴弦是高贵的尊严的体现,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同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钱可以没有,可是尊严却是不能丢掉。
【名人名言】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智)尼高美德斯
(闫 涛)
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呦,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名人名言】乐观主义者认为我们的世界尽善尽美,而悲观主义者则对世界表示担忧。——(美)卡贝尔
(亦 非)
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獨立生活。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又一个共生的实例。根瘤菌存在于土壤中,是有鞭毛的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有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但不十分严格,例如豌豆根瘤菌能与豌豆共生,也能与蚕豆共生,但不能与大豆共生。在整个共生阶段,根瘤菌被包围在寄主质膜所形成的侵入线中,在寄主内合成固氮酶。豆血红蛋白则系共生作用产物,具体讲,植物产生球蛋白,而血红素则由细菌合成。豆血红蛋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对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对创造固氮作用所必须的厌氧条件是有利的。就这样,细菌开始固氮。在植物体内细菌有赖于植物提供能量,而类菌体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所以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给植物氮素养料,从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植物的心性是善良的,胸怀是博大的,境界是高远的,在植物界分族分类但不分国界边疆,大家资源共享,共享阳光雨水养料,启示人们:只有和善相待,只有和平相处,只有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永久生存,永远平安,从而获得生活的幸福。
【名人名言】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德)马克思
(李兰所)
刚漆过的椅背
一个女孩子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老板吩咐她下午去财务室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黯然神伤。一个小孩子站在她旁边一直不走,她便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这条长椅背刚刚刷过了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背是什么样子的。”小家伙说。
女孩子愣了愣,笑了。她忽然恍悟:如同这双天真烂漫的眼睛像看到她背上的油漆一样,她昔日的那些精明世故的同事也正怀着强烈的兴趣想要默默窥探她的落魄和失意。她决不能在丢失工作的同时,又丢失了自己的笑容、风度和尊严。
于是,那天下午,当昔日的同事纷纷心照不宣地出来和她打招呼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与素日丝毫无异的平静而美丽的面容。
生活中的失意处处可见,真的就像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当然,在坐下之前,最好还是谨慎地找一个干爽的位子,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已经坐上了,那也别沮丧。站起来的时候,别让人看到你背后的油漆。怎么才能让人看不到呢?很简单,将那件已经沾上油漆的外套脱下来,拿在手上。有时候,面对某些伤害,也许我们就得这么保护自己。
【名人名言】自己觉得快乐就是快乐的根源。——(日)松平定信
(张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