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总理的殉职电工等3则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动总理的殉职电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南方电网时,专门询问了殉职电工刘焕松的事迹。广东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刘焕松在执行抗冰抢险任务时,因电杆意外断裂倒塌,重摔在地,不幸以身殉职。
  2008年1月27日上午,韶关始兴县马市镇侯坡十千伏五一三馈线速断跳闸,原因是岭头支线四十号杆因线路结冰导致A相线路断线。六七名员工在杆脚下忙碌起来,年纪最大的刘焕松,娴熟地攀爬上水泥电杆,正当他挂好滑轮的一刹那间,电杆突然断裂倒塌,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不幸殉职,终年47岁。
  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刘焕松在基层供电所工作28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在农电工作第一线,辗转6个基层供电所,足迹踏遍了始兴县的山山水水。即使被分配到最边远、最艰苦的供电所,他仍然憨厚地一笑,说:“哪个供电所都一样。” 对待工作,他始终踏实肯干、尽职尽责,无论是否当值,只要工作需要,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多年来,无论抄表、收费,还是维护抢险,只要是他负责的工作,在工作质量上、效率上往往都更胜一筹。凡是有登杆作业的,都少不了他,他往往是第一个上阵的,把重活留给自己,轻活留给同事。2005年农网改造工作中,每当架设接地线,距离最远端的基本工作就由他包揽。老父病重时,五天的假他休了三天就赶回来工作;偷电耍横的“硬骨头”用户,感动于他的坦诚与耐心,不但补交了电费还交了罚款……
  奉献,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声音。28年来,刘焕松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做、老老实实地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的崇高。
  【名人名言】做成任何一件有价值的工作需要付出整整一生!——(美)梭罗
  (亦 非)
  康巴铁汉才哇:为民辛苦为民甜
  今年49岁的才哇是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是一个典型的康巴汉子。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在这场灾难中,扎西大同村遭受重创。地震发生时,才哇作为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立刻组织村里没有受伤的人员,抢救还困在废墟下的其他村民。没有任何工具,才哇他们就用手扒着、刨着,先后有3人被才哇从废墟中徒手救了出来。在地震中,才哇自己失去了3位亲人。他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感,令村民深深地感佩。
  在灾后重建中,才哇负责扎西大同片区群众登记房屋及征地拆迁等工作,这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难事,才哇用公正和耐心解决了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征地矛盾,才哇的办法很朴实:先拆自家的房、先征自家的地、先说服自家的人。在他的反复劝说下,亲戚朋友也配合建委会拆了房,让出了公摊土地作为基础项目,使灾后的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如今,当才哇帮助村里的群众都住进一栋栋新建成的藏式新居时,他家的帐篷还搭在赛马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上,而此时,忙碌的他又開始谋划村民们未来的生存之路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在才哇看来,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能换得村民的安居乐业,他的心里比谁都甜。
  【名人名言】工作是生命的真正精髓所在。最忙碌的人正是最快活的人。——(英)提奥多·马丁
  (亦 非)
  螺纹专家王京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教授、高级工程师王京,作为国内螺纹技术的高级专家,带领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一次次向国外高精尖垄断技术挑战,攻入了套管螺纹研究的科技前沿。他的研究使国产特殊扣套管从无到有,并逐步增加到目前的上百种规格品种,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其中多项技术已应用于21个油田的上千口井,为国家节约外汇达1.52亿美元,部分产品远销海外,为民族石油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业内称他“螺纹专家”。
  1999年,王京肩负起研制我国自己的高性能、低成本特殊扣套管重任。项目初期,举步维艰。国外同行对这种产品采取了技术壁垒,既无资料可查,也无经验可鉴,但如研发一旦出现疏漏将造成巨大损失。王京勇敢接受挑战,亲自带队到油井调研。一次,他独自徒步夜行四五公里到油田露天库检测管子情况。清晨,带回了一个新的方案。就这样,王京和技术人员收集了数以万计的技术参数。为保证套管试井成功,他始终坚持跟井,为工人细讲操作要点。2001年底,首批特殊扣套管下井成功,改变了我国特殊扣套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王京一贯对工作兢兢业业。他常常早上5点钟到单位;晚上,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每到课题攻坚阶段,他必到油田现场。凭着这股痴心科研的钻劲和不畏险阻的韧劲,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带领相关科技人员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标套管,荣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2月,王京等人研发的超高强度高韧性特殊扣套管,成功掌握了外国专家也不敢轻易涉足的尖端技术。
  王京常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我最大的幸福。”的确,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王京而言,他为工作奉献了自己的满腔热情,是那一份对创新执著的追求,让他享受到了挑战新技术的乐趣,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名人名言】只有把整个身心全部奉献给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因此大师的高超能力需要一个人的全部心血。——(美)爱因斯坦
  (亦 非)
其他文献
老屋院落门口的那个废弃的碾盘还在吗?青色的石面上规则地刻着凹凸起伏的鱼尾纹,浑圆而厚重的盘体稳稳地斜躺在门洞的旁边,因为风雨的剥蚀和闲聊天的人们不断地用臀部摩擦,离泥墙稍远的一面已经光滑得可以照人了。最有趣的该是缀满繁星的夏夜,纳凉的人们总会聚集在碾盘的周围,东长里短,谈天说地,一阵阵欢声笑语,一阵阵喁喁细语,那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似乎就在这话语音调的起伏中纷纷登台亮相。  最无法抹去的记忆该是那一
期刊
今年76岁的朱淑媚,身高只有1.5米,她酷爱篮球,每天都到浙江师范大学的操场打篮球,球龄二十多年,球技出众,传说她能“百发百中”。朱奶奶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英姿被学校的学生抓拍下来发到微博上,她因此在网上迅速蹿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篮球奶奶”。  朱奶奶说,每次站在球场上抚摸着心爱的篮球,她总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那一刻的快乐会让她忘记现实中的烦恼。令人动容的是,朱奶奶患上白内障,眼力已经不比当年,
期刊
我是痛苦。  当奴隶步履蹒跚地修建阿房宫时,身背重石,被监工打骂,我见证了那罪恶的皮鞭;当悍吏“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时,苛政猛虎,扰民害民,我见证了那含冤的呼喊;当君王修筑长城欲永葆万年基业不倒时,征夫戍卒,百姓离乡背井,我见证了孟姜女那凄苦的眼泪。  我从苍茫浩瀚的远古一直走入这纷繁的尘世……  当鲁迅被社会现状所逼迫,陷入“彷徨”发出“呐喊”,我见证了那削金断玉的笔锋;当闻一多在昆明被枪杀
期刊
生命是一本空白的日记本,生活在上面一笔一画记载下大事小情。回首细翻,很多事情我们是参与者,更是见证者,刻骨铭心的记忆铸成了成长路上的一个个脚印。  见证,留住历史。圆明园的废墟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顽强、沉默地屹立着。没有了奢华的陈设、精致的花纹做装饰,圆明园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富丽堂皇的故宫和颐和园。或者说,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故宫见证了封建历史的鼎盛时期,而圆明园却默默地成为中国耻辱历史的见证。烈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劈柴最重要的是破开木材的纹理,道理相通,“析例”犹如“析薪”,先得梳理事物的肌理,然后依照纹理,运用技法,展开分析论证。“析例”犹如一条绸带,把论据紧紧地联结在论点上,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使一篇议论文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完整透彻的“析例”结构为“观点+过渡+事例+分析”。事实上,不少学生写议论文触犯大忌——以叙代议,论点与论据之间油水分离,错误地把议
期刊
【作文题目】  仰视、平视、俯视是不同的观察视角。仰视使人产生崇敬与向往,俯视使人心生优越之感,平视使人心态平和、从容淡定、找到自我。平视可以让人看到平凡中的伟大与美。平视是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一种姿态。但是,正如一味地仰视或一味地俯视会让人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一样,一味地平视也会让人失去很多……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提示语加命题式的作文题。提示语很长,
期刊
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米黄色的小屋,暖暖地将我裹入它的怀抱。偶尔,窗外浓密的绿叶间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声,透过虚掩着的小木窗轻轻飘入我的耳畔。朦胧的睡意悄然爬上眼帘,我在暖扑扑的煦风中,缓缓地进入睡梦。  忽然,一声声拍闪着羽翼的“扑扑”声闯入我朦朦胧胧的意识里。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见一团土褐色东西不停地顶撞窗户。我用双手揉了揉眼睛,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只小麻雀。它的羽翼有些凌乱,相互交织着,绿豆般大
期刊
爱心小院  在河北省滦南县洼里村,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与众不同的是,小院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大家庭”:39个患有脑瘫、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孩子们在这里免费读书、免费吃住,快乐地生活着。孩子们的“家长”是当地一个名叫高淑珍的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立国4岁那年患上类风湿,经过治疗,但仍不幸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1998年,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很想读书,因身体等原因他不能像
期刊
她出殡的那天,恰恰是整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彻骨的风顺着衣服钻进皮肉里,夹杂着些许疼痛。  棕红色的棺木横放在独院中央,额头上系着白色孝带的他,低着头站在棺木尾正对着的位置,看不清表情。他给她守灵的第一夜,也是这样,不跪不坐,就僵硬地面对着她的黑白照片站了一夜。  没有眼泪,不悲不喜的情绪淡淡地蔓延。  去火化的路上,他亦步亦趋地跟在棺木后面。路过一大片野地的时候,他看到野地里面有很多无精打采的玉米秸
期刊
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时出现这样的问题:确立观点后没有素材可选。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是因为储备不足,于是买来一本又一本素材汇编书“求救”。  是同学们真的没有储备吗?我认为并非如此。  很多同学都能发现,优秀议论文中使用的典型素材,大部分都是我们见过的,可为什么别人能恰当地运用在这个主题之下,而我们写作文时就是想不起它来呢?原因就在于,同学们缺乏对素材的思考!  不善于思考,面对现象或问题,也就不善于由此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