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设置“根本政治制度”教学内容,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巧选教学素材、巧设教学问题、巧用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强化国家认同,从而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
关键词:根本政治制度;制度自信;教学设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由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构成。学生在面对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时受年龄、知识、行为的限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能力非常重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
一、巧选教学素材,强化制度自信
教学素材是支撑教学骨架、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相关内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以及怎样坚持。课前,教师向学生征集意见时,部分学生反映在电视新闻上听说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词,但是对其实质并不了解,这样的学情增加了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因此,搜集学生身边的正面素材、紧扣时事新闻的素材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相关的图片和新闻,用学生身边的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魅力;在课堂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时,通过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找出视频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知;通过展示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有特点”和由人大代表构成的表格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这些教学素材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政府的信任与认同”讨论的兴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制度自信。
二、巧设教学问题,强化制度自信
教学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学问题要具有针对性,不仅教学内容与教学问题要相吻合,还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性,难度适中,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灵活处理。
例如,“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的教学问题设计巧妙,能够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在探究“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点时,根据学生现在享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教师提出问题:(1)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是否一开始就有?(2)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形成的历程是什么?(3)人大代表在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第(1)个问题,用学生身边切实的感受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义务教育提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有,2003年由人大代表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国家政策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第(3)个问题是对第(2)个问题的延伸,让学生明白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使学生一步一步加深了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三、巧用教学活动,强化制度自信
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内容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如何参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学活动。找到知识与活动的结合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
八年级学生对宪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第五次宪法修改的新闻,教师要求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完善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在最后的提升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学校生活“校园欺凌”“白色垃圾污染”“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等现象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把建议反映给当地的人大代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和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教学实践表明: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不能忽略教学的过程性,应着眼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确立合理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师生双方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强化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整体认知。
参考文献:
[1]杨有平.巧妙教学设计提升核心素养:以“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7(2).
关键词:根本政治制度;制度自信;教学设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由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构成。学生在面对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时受年龄、知识、行为的限制,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能力非常重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对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
一、巧选教学素材,强化制度自信
教学素材是支撑教学骨架、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主要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相关内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以及怎样坚持。课前,教师向学生征集意见时,部分学生反映在电视新闻上听说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词,但是对其实质并不了解,这样的学情增加了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因此,搜集学生身边的正面素材、紧扣时事新闻的素材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相关的图片和新闻,用学生身边的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魅力;在课堂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时,通过播放“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找出视频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知;通过展示视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有特点”和由人大代表构成的表格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这些教学素材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政府的信任与认同”讨论的兴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制度自信。
二、巧设教学问题,强化制度自信
教学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学问题要具有针对性,不仅教学内容与教学问题要相吻合,还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性,难度适中,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灵活处理。
例如,“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的教学问题设计巧妙,能够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选择。在探究“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点时,根据学生现在享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教师提出问题:(1)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是否一开始就有?(2)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形成的历程是什么?(3)人大代表在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第(1)个问题,用学生身边切实的感受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义务教育提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有,2003年由人大代表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总结国家政策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第(3)个问题是对第(2)个问题的延伸,让学生明白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问题设计环环相扣,使学生一步一步加深了对人大代表的信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
三、巧用教学活动,强化制度自信
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课堂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环节。“根本政治制度”这节课内容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如何参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学活动。找到知识与活动的结合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
八年级学生对宪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我国第五次宪法修改的新闻,教师要求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完善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在最后的提升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学校生活“校园欺凌”“白色垃圾污染”“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等现象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把建议反映给当地的人大代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和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制度自信。教学实践表明:提升学生的制度自信不能忽略教学的过程性,应着眼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确立合理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师生双方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国家的认识,强化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整体认知。
参考文献:
[1]杨有平.巧妙教学设计提升核心素养:以“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