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化如水,潤物无声。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滋养和引领作用,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凸显文化育人价值引领功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结合文化育人工作中突显出的育人方式单一、特色不足等问题,探究了新形势下文化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为高校“三全育人”视域下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字:三全育人;文化育人;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以文化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呼唤,掀起了“以文化人”研究的热潮,开启了高校以文化人实践的探索[1]。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围绕这些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滋养和引领作用,如何在高校进一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凸显文化育人价值引领功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
在教育部提出落实三全育人一体化工程体系后,高校对文化育人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扬起“文化育人”风潮,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逐渐突显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文化育人方式单一。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校园文化活动,而活动形式也是以学生竞赛、志愿服务为主,配套内容较少,活动开展深度不够,学生的获得感有待增强。目前,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传统育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文化育人特色不足。目前,许多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对学校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欠缺对学校精神的凝练升华,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品牌建设不足 ,对文化中“活的灵魂”挖掘不够,难以体现其内在精髓。
文化育人实效欠佳。当前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往往采取灌输式、宣传式的教育方式,育人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同频共振格局。往往由于其缺乏内在的主动性和人文情感,导致文化教育不能有效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观中,难以贴近生活激发思考,更难以转化为外部行动。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文化育人路径探究
1.文化育人之全员育人
学校重视。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校园品牌特色文化活动,形成积极向上,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特色,凝练学校特色文化,并通过各类报告会、文艺汇演、文化节活动等形式共振育人效果。
家校合作。畅通家校联合渠道,帮助学生在优良家风和校风的共同作用下增强道德素质,提升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更加温馨、更为给力、更富成效。
自我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团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会、团支部自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举办校园文化节,校园读书会,校园书法展,美术展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创作产品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提升文化修养,增强文化素质水平。
2.文化育人之全过程育人
与入学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在大学生活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入学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学校特色文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知校、爱校、荣校”意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与寒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文化产品大征集”、“我爱我的家乡”等活动,鼓励学生以家乡的民俗风情、文明古迹、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等为主题,制作微视频、H5页面、电子相册等文化产品,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家爱校情怀。
与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将文化育人融入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之中,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彻底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创业的渠道,改变毕业生对基层、乡企“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公环境恶劣、发展受限”等偏见。
3.文化育人之全方位育人
探索育人“新”途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新途径,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创建品牌文化项目。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精心打造文化活动特色。与新媒体建设相结合,通过校园媒体大力挖掘选树爱岗敬业标兵、文明标兵等榜样,在榜样的带领下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打造校园“微”文化。积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学校网站主页的文化品位,聚焦教学科研一线,加强对学校内涵发展的宣传报道力度[6]。建立家长与教师联合管理、校园与家园共进培育的文化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体系的同时,推进“全方位育人”。
三、结束语
“三全育人”模式建设是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探索,对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及文化育人工作具有引导作用。“三全育人”体系为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突显出的育人方式单一、特色不足、实效欠佳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指明了改进方向,而“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全员动员部署、全过程滋养熏陶、全方位载体挖掘”为新形势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丰富、实用的新路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友,董承婷. 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出场语境:概念、要素及评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1):129-136.
[2]吴晶,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6,7.
通讯作者:张晨晨 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
关键字:三全育人;文化育人;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以文化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呼唤,掀起了“以文化人”研究的热潮,开启了高校以文化人实践的探索[1]。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围绕这些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滋养和引领作用,如何在高校进一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凸显文化育人价值引领功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现状
在教育部提出落实三全育人一体化工程体系后,高校对文化育人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扬起“文化育人”风潮,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逐渐突显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文化育人方式单一。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主要形式是校园文化活动,而活动形式也是以学生竞赛、志愿服务为主,配套内容较少,活动开展深度不够,学生的获得感有待增强。目前,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传统育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文化育人特色不足。目前,许多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对学校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欠缺对学校精神的凝练升华,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品牌建设不足 ,对文化中“活的灵魂”挖掘不够,难以体现其内在精髓。
文化育人实效欠佳。当前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往往采取灌输式、宣传式的教育方式,育人效果不明显,没有形成同频共振格局。往往由于其缺乏内在的主动性和人文情感,导致文化教育不能有效融入大学生的价值观中,难以贴近生活激发思考,更难以转化为外部行动。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文化育人路径探究
1.文化育人之全员育人
学校重视。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校园品牌特色文化活动,形成积极向上,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特色,凝练学校特色文化,并通过各类报告会、文艺汇演、文化节活动等形式共振育人效果。
家校合作。畅通家校联合渠道,帮助学生在优良家风和校风的共同作用下增强道德素质,提升文化素养。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更加温馨、更为给力、更富成效。
自我教育。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团体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会、团支部自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举办校园文化节,校园读书会,校园书法展,美术展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创作产品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提升文化修养,增强文化素质水平。
2.文化育人之全过程育人
与入学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入学教育在大学生活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入学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学校特色文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知校、爱校、荣校”意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与寒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文化产品大征集”、“我爱我的家乡”等活动,鼓励学生以家乡的民俗风情、文明古迹、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等为主题,制作微视频、H5页面、电子相册等文化产品,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厚植爱家爱校情怀。
与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将文化育人融入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之中,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彻底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创业的渠道,改变毕业生对基层、乡企“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公环境恶劣、发展受限”等偏见。
3.文化育人之全方位育人
探索育人“新”途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新途径,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创建品牌文化项目。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精心打造文化活动特色。与新媒体建设相结合,通过校园媒体大力挖掘选树爱岗敬业标兵、文明标兵等榜样,在榜样的带领下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打造校园“微”文化。积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丰富学校网站主页的文化品位,聚焦教学科研一线,加强对学校内涵发展的宣传报道力度[6]。建立家长与教师联合管理、校园与家园共进培育的文化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体系的同时,推进“全方位育人”。
三、结束语
“三全育人”模式建设是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探索,对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及文化育人工作具有引导作用。“三全育人”体系为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突显出的育人方式单一、特色不足、实效欠佳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指明了改进方向,而“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全员动员部署、全过程滋养熏陶、全方位载体挖掘”为新形势下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丰富、实用的新路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永友,董承婷. 高校文化育人质量的出场语境:概念、要素及评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1):129-136.
[2]吴晶,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6,7.
通讯作者:张晨晨 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