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民间融资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信用度不高,没有有效的房产、地产抵押,一直游离于银行的信贷资金之外。在流动资金短缺或有新项目启动时,资金捉肘见襟,往往趋向于民间借贷,而一直被视为法律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在长期地下发展的过程中,也渐渐浮出水面,社会也重新开始对民间借贷进行认识。
  一、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银行信贷制度的约束,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被拒之门外。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这让许多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为国家重点项目服务,只有较少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游离于银行大门之外。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管理有一定漏洞,产权不够明晰,这就使得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民间借贷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容忍了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信息度不强、财务制度不全、财务管理不严格。
  (二)中小企业征信的缺失。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小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不重视自身信用的积累,导致国家征信部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收集不全面,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提供不完善。中小企业对法律知识、政府规定的不重视,平时的诚实守信积累不够,导致征信系统中中小企业违约较多,这主要是由企业自身主观的不重视引起,阻碍了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借款的途径,影响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全面发展,中小企业企业更趋向于民间借贷。
  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自2013年3月15日征信条例施行起。
  (三)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直接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信用度较低,资金需求不大,推动了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具有短平快的特征。企业的规模较少,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财务管理不完善,担保能力也弱小,使大多数银行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当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民间借贷就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首选。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发展问题,中小企业对于民间借贷的依赖也促进了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游离于银行之外的借贷关系,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授信问责制度逐渐普及与严格化的今天,民间借贷的发展影响到银行对于中小企业支持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小企业从正规银行贷款,离开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也注定不能做大、做强。
  二、规划民间借贷的具体方法
  (一)政府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政府给予民间借贷应有的支持,应当给予民间借贷充足的重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民间借贷存活于阳光下,提供必要的金融政策支持,才有利于民间借贷的改革。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加强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对民间借贷的手段进行规范,开发有效的措施保护民间借贷参与者的权利。加强民间借贷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将民间借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让更多中小企业认识到民间借贷的合理性,有利于民间借贷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杜绝一切违规操作。对于收取高额利息的放贷行为加以打击,以此来维护借贷者的权益,让民间借贷成为一股新的融资力量融入到社会金融体系中。
  (二)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重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开发要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需要给予民间借贷一定的竞争。如果银行都不愿意供求给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只能依赖于民间借贷。垄断性过强,会让民间借贷走向歧途。因此,各大金融机构应当深入分析市场,从中小企业的实际金融需求出发,开发一些符合中小企业需求以及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小企业一样可以有大收益。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专用金融产品。每一个金融机构都应当建立一支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借贷的服务团队,共同研究中小企业的财务情况,优化中小企业借贷审批过程,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與民间借贷共同发展。
  (三)加强融资平台的的建设。加强融资平台的建设,建立多个融资平台,有效建立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化,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从目前情况来看,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理财能力强,担保实力雄厚的融资平台十分重要。目前,许多融资平台鱼目混珠,整体性不强,大大小小的担保理财公司随处可见。政府应当多与金融机构结合,建立规范的理财担保机构,做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对接工作。让科学合理且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正确客观的认识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在民间借贷中受益,才能让民间借贷长期发展下去,也是对银行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民间借贷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但通过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加强监管,是能够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正确对待民间借贷,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将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延安分行)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自治区自治条例批准权的问题争议较多,但是对同样存在批准权的地方性法规学者们争议较少,鉴于学者们在自治立法与地方性立法上对于批准权的不同态度,于是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法律上的批准权是立法权整体集中与部分集中的有效统一,对于有学者认为批准权是对自治法规立法之阻碍的观点,批准权之于自治法规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考虑到两类批准权具有同源性所以应当被同等看待。  一、選
期刊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筑业税负的变化与营改增的发展步伐有着直接和重要的联系,并且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是我国进行税制改革中的重心和重点,其可以有效地避免漏税以及复征税等现象,保障了我国建筑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营改增进行相关的含义阐述,并分析营改增对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对的措施。  一、营改增含义阐述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概述  (一)营改增含义阐述  所谓营改
期刊
随着我国改装车行业发展,对于改装厂购进小汽车整车改装生产小汽车消费税征收问题存在税法上不明确地方,造成政策在实际执行上税企双方存在不同看法。本文从我国改装车市场发展趋势,结合现行消费税政策,发表对改装厂购进小汽车整车改装生产小汽车消费税征收问题的几点看法,期望引起大家探讨。  一、我国改装车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化推进,改装车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城镇人口和城区面积逐渐扩大
期刊
为切实应对“营改增”一系列方案出台后迎来的发展机遇及各种风险与挑战。本文着力解析建筑企业“营改增”以后的税收改制情况,并归纳出合理调改的实施策略,以期在下一阶段企业税收具体工作中收获显著抗风险成效。  一、探析建筑企业于“营改增”一系列方案出台后所面对的现状  (一)对建筑企业形成了较之以前更高的税负。从“营改增”之后的理论意义层面讲,建筑企业应相应缩减一定程度的税务,但这一目的能够实现并不表示达
期刊
如今,中国处于重要发展战略的机遇期,许多传统的企业普遍都进入了转型期。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都常出现摩擦。雷士照明公司自1998年成立至今,三次出现企业控制权的冲突,公司实际控制人多次更换,内部直接结构矛盾重重。本文首先对雷士照明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件事实进行梳理,之后就其中体现的商法原理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司治理观念提了几点建议。  公司控制权一直以来都被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反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不仅要靠大众客户维持发展,而且要靠中高端客户发展,银行中高端客户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它的竞争能力。个人金融市场面临的情况日趋严峻,在个人中高端客户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中高端客户所带来,为了能更好地应对竞争,下面从客户维护及营销方面浅谈中高端个人客户的资产管理。  一、维护现有中高端客户,防止客户流失  (一)本着“以客
期刊
国内外商银行近十年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偏向于后台集中运用,打破了原有的“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等常规工作模式。后台集中运营将分散在前台的会计、核算、结算等业务一并集中到后台进行统一处理,使运营方式更专业化、集约化、模块化,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但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仍旧存在不足,这类不足会出现相应的风险,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日常工作。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进行
期刊
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经济全球化,目前所探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的。随着我国履行WTO的承诺,银行业在逐步的开放,相对封闭与独立的中国银行业也逐渐融合于全球金融平台中。全球化金融,对于任何单一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予本国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加大了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因此,充分理解金融全球化,并通过了解其背景将会带给银行业的巨大风险,将显得尤为重要。  一、金融安全的
期刊
基金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是社会金融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直接体现,在现代城市建设与改进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结合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相关理论,着重对其实践方式及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探究,以达到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构建良性经济内循环体的目的。  基金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比例,代表了现代城市发展阶段特征,是城市不断进步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为了实现现代金融投资与社会发展的同步优化,
期刊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进步成果显著,电力经济运行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问题和困境,在电力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调整电价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篇文章立足于中国的电价政策的基本理论,阐述了电价政策对图电力经济运行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电力经济运行的新策略,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国电力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动,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的向市场经济靠拢,在这种时代大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