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商银行近十年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偏向于后台集中运用,打破了原有的“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等常规工作模式。后台集中运营将分散在前台的会计、核算、结算等业务一并集中到后台进行统一处理,使运营方式更专业化、集约化、模块化,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但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仍旧存在不足,这类不足会出现相应的风险,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日常工作。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的探讨,并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以往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为分散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分散模式逐渐暴露弊端,并不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国外运营工业化的新思路,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的后台集中处理中心,将一部分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职能向后台转移,合理区分前台与后台的工作性质,使管理能够更为同一。后台集中运营的操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化、集约化、模块化、信息化的特点,使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财力成本均得到了节约,对商业银行的受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新的工作模式必然带来新的变化,变化必然伴随着风险,无论是潜在的风险还是表露的风险,都应该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本文将以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为主要探讨内容,并寻找到形成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详细内容如下。
一、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特点
(一)风险向后台集中
会计、核算、结算等工作全面向后台转移,前台业务量减少,风险点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后台业务增加,工作范围变深、变广,其所遭受的风险点也会增加。例如系统的维护、岗位以及人员的配置、数据的保持与管理、业务的调度和分配等,均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后台的责任越来越大相应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
(二)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将业务均集中至后台在系统上便十分容易出现过分依赖的情况,例如影像切割系统、影像电子化传输系统、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二维码技术,以及网络的安全与稳定等,这些系统的完善性、功能性都时刻影响着后台集中运营的工作效率,当业务逐渐移接至后台,就会加大系统的运行风险,进而出现通讯异常、系统故障等不良情绪,对业务的正常运行有着较大的威胁。
(三)人员管理风险加大
业务向后台转移势必意味着人员的转移,当大量的工作人员向后台转移时,彼此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例如素质层次、年龄跨度、价值观取向、思想高度等。当不同的人员在面对大量的金额、票据等交易时,是否均能够做出公平、公正且具有道德的评判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其中也蕴含了较大的风险。若出现内部欺诈、内外勾结等情节严重的情况发生,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发展,还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诚信声誉以及客户资金的流失。
(四)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后台集中运营就如同学生使用网络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当人员、工作向后台集中的同时,风险也会向后台集中,并且在集中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风险。例如客户账号、印章、支票号码等数据的泄密;访问的控制;信息的销毁等。
二、后台集中运营的操作风险成因
(一)系统因素引起的风险
因系统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信息水平未能及时更新,其操作速度无法跟上业务的处理速度;(2)系统维护不到位,容易出现崩溃、漏洞等现象,外部人员可轻易入侵,系统的安全功能与稳定性受到威胁。
(二)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
因人员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两个:(1)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工作能力较弱,其职能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其他工作的进行;(2)工作人员之间的道德品质存在差异,主观违反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流程银行引起的风险
因流程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与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不完善有关。工作内容的不合理分配以及流程的矛盾性均会使风险控制变成摆设,从而增加风险的发生几率。例如在办理“经办——复核——授权”等操作时,三个流程不应该为同一人,操作人员可充分录入相同的数据,员工之间的互斥性没有得到完美体现。
(四)制度因素引起的风险
因制度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引进或更新系统后没有及时完善操作要求和管理制度,使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仍然沿用以往的制度,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风险的增加;(2)员工手册未能喜欢,在部分事项上员工的主观意识较强,没有合理选择解决方式。
三、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本文将以IS09000标准作为参考,并提出几点降低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防范对策。IS09000标准最早出现在1987年,由国际化标准组织提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的一需求。IS09000的核心标准有四个,既(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也就是质量管理的方法;(4)对质量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的审核。IS09000的质量管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关注焦点始终在顾客身上、全员的参与性、领导作用的发挥、过程方法的完善、改进的幅度与力度、各个关系之间的处理。
(一)从制度方面控制风险
全面实施“制度先行,有效落实”的概念,在银行业务集中管理前,先根据工作内容制定好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对各个流程的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此来细化操作手册,使员工在操作上有据可循、有据可依。除此之外,在系统优化上线前,需要制定“新流程”来替代“旧流程”,并让操作人员提前熟悉新流程。
(二)流程方面控制风险
流程再造属于后台集中运用操作的重点,因此,在设计流程时,需要对以往风险的发生频率与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将风险控制融入到流程设计当中,使系统、流程的控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机防”高于“人防”的特点来完善流程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
(三)系统方面控制风险
风险系统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外部风险系统主要抵御外来设备的入侵,由此可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与灾备恢复中心,当遭遇外来入侵时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害;内部风险系统则可通过加强机防安全、限制人员出入、软件操作权限、设备定时维护等方式来完善。
(四)人员方面控制风险
后台集中运用操作后,可汇集外包公司人员、派遣公司人员、银行内部人员等,为尽可能的消除人员之间的差异,可通过培训引导等方式来帮助人员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从思想上改变人员的不良想法和犯罪苗头。还可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意识到犯罪违规的成本。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制度学习,以便完善其工作的态度与行为。
(五)从管理方面控制风险
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指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外包管理,为了降低外包风险,应建立外包考核机制,选择优质、诚信的外包商进行项目实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可建立相应的网络控制,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对于进出机房的人员,需要详细明确其身份,禁止携带任何违禁物品入内,以免发生信息泄露等情况;在人员工作效率上,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风险易发岗位进行重点检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进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可显著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银行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仍旧有较多的风险因素存在,只有不断完善后台集中的操作方式,才能寻找到完全符合我國国情的后台运营操作模式,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平稳。(作者单位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以往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为分散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分散模式逐渐暴露弊端,并不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国外运营工业化的新思路,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的后台集中处理中心,将一部分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等职能向后台转移,合理区分前台与后台的工作性质,使管理能够更为同一。后台集中运营的操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化、集约化、模块化、信息化的特点,使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财力成本均得到了节约,对商业银行的受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新的工作模式必然带来新的变化,变化必然伴随着风险,无论是潜在的风险还是表露的风险,都应该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本文将以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为主要探讨内容,并寻找到形成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得到更广阔的发展。详细内容如下。
一、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特点
(一)风险向后台集中
会计、核算、结算等工作全面向后台转移,前台业务量减少,风险点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后台业务增加,工作范围变深、变广,其所遭受的风险点也会增加。例如系统的维护、岗位以及人员的配置、数据的保持与管理、业务的调度和分配等,均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后台的责任越来越大相应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
(二)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将业务均集中至后台在系统上便十分容易出现过分依赖的情况,例如影像切割系统、影像电子化传输系统、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二维码技术,以及网络的安全与稳定等,这些系统的完善性、功能性都时刻影响着后台集中运营的工作效率,当业务逐渐移接至后台,就会加大系统的运行风险,进而出现通讯异常、系统故障等不良情绪,对业务的正常运行有着较大的威胁。
(三)人员管理风险加大
业务向后台转移势必意味着人员的转移,当大量的工作人员向后台转移时,彼此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例如素质层次、年龄跨度、价值观取向、思想高度等。当不同的人员在面对大量的金额、票据等交易时,是否均能够做出公平、公正且具有道德的评判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其中也蕴含了较大的风险。若出现内部欺诈、内外勾结等情节严重的情况发生,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发展,还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诚信声誉以及客户资金的流失。
(四)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后台集中运营就如同学生使用网络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当人员、工作向后台集中的同时,风险也会向后台集中,并且在集中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风险。例如客户账号、印章、支票号码等数据的泄密;访问的控制;信息的销毁等。
二、后台集中运营的操作风险成因
(一)系统因素引起的风险
因系统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信息水平未能及时更新,其操作速度无法跟上业务的处理速度;(2)系统维护不到位,容易出现崩溃、漏洞等现象,外部人员可轻易入侵,系统的安全功能与稳定性受到威胁。
(二)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
因人员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两个:(1)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工作能力较弱,其职能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其他工作的进行;(2)工作人员之间的道德品质存在差异,主观违反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流程银行引起的风险
因流程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与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不完善有关。工作内容的不合理分配以及流程的矛盾性均会使风险控制变成摆设,从而增加风险的发生几率。例如在办理“经办——复核——授权”等操作时,三个流程不应该为同一人,操作人员可充分录入相同的数据,员工之间的互斥性没有得到完美体现。
(四)制度因素引起的风险
因制度因素而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引进或更新系统后没有及时完善操作要求和管理制度,使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仍然沿用以往的制度,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风险的增加;(2)员工手册未能喜欢,在部分事项上员工的主观意识较强,没有合理选择解决方式。
三、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本文将以IS09000标准作为参考,并提出几点降低商业银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风险防范对策。IS09000标准最早出现在1987年,由国际化标准组织提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的一需求。IS09000的核心标准有四个,既(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也就是质量管理的方法;(4)对质量管理以及环境管理的审核。IS09000的质量管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关注焦点始终在顾客身上、全员的参与性、领导作用的发挥、过程方法的完善、改进的幅度与力度、各个关系之间的处理。
(一)从制度方面控制风险
全面实施“制度先行,有效落实”的概念,在银行业务集中管理前,先根据工作内容制定好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对各个流程的风险进行识别,并以此来细化操作手册,使员工在操作上有据可循、有据可依。除此之外,在系统优化上线前,需要制定“新流程”来替代“旧流程”,并让操作人员提前熟悉新流程。
(二)流程方面控制风险
流程再造属于后台集中运用操作的重点,因此,在设计流程时,需要对以往风险的发生频率与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将风险控制融入到流程设计当中,使系统、流程的控制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机防”高于“人防”的特点来完善流程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
(三)系统方面控制风险
风险系统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外部风险系统主要抵御外来设备的入侵,由此可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与灾备恢复中心,当遭遇外来入侵时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害;内部风险系统则可通过加强机防安全、限制人员出入、软件操作权限、设备定时维护等方式来完善。
(四)人员方面控制风险
后台集中运用操作后,可汇集外包公司人员、派遣公司人员、银行内部人员等,为尽可能的消除人员之间的差异,可通过培训引导等方式来帮助人员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从思想上改变人员的不良想法和犯罪苗头。还可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意识到犯罪违规的成本。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制度学习,以便完善其工作的态度与行为。
(五)从管理方面控制风险
需要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指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外包管理,为了降低外包风险,应建立外包考核机制,选择优质、诚信的外包商进行项目实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可建立相应的网络控制,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对于进出机房的人员,需要详细明确其身份,禁止携带任何违禁物品入内,以免发生信息泄露等情况;在人员工作效率上,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风险易发岗位进行重点检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进行后台集中运营操作可显著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银行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仍旧有较多的风险因素存在,只有不断完善后台集中的操作方式,才能寻找到完全符合我國国情的后台运营操作模式,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更加平稳。(作者单位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