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小食蚁兽
中美小食蚁兽生活在从墨西哥南部到厄瓜多尔和秘鲁靠近太平洋的沿岸森林中。这种食蚁兽的口腔中没有牙齿,但拥有一条又长又黏的舌头。它们还拥有一条善于抓取物体的无毛的尾巴。中美小食蚁兽主要生活在有很多蚂蚁和其他昆虫的丛林中。
中美小食蚁兽是一种个头很小的生物,成年中美小食蚁兽可生长到约130厘米长(包括尾巴在内),它们的皮毛从灰白色到淡黄色,与光线暗淡的森林背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大食蚁兽
大食蚁兽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大食蚁兽实际上并不十分庞大,成年体只有普通德国牧羊犬般大小,连长长的毛茸茸的尾巴一起算上,总长仅2米左右。
大食蚁兽没有牙齿,但前肢上长着锋利的爪子。它们用长达60厘米的黏性舌头啜食它们心目中的美味——蚂蚁。一只大食蚁兽每天可吃掉大约3万只蚂蚁或白蚁。大食蚁兽很少天敌,但很容易受到美洲狮和人类运输卡车的威胁。
大食蚁兽一次只产一个后代,幼兽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是成年大食蚁兽的缩小版。幼兽出生后第一年里几乎一直都依附在母亲的背上,拣吃母亲漏掉的零星蚂蚁。
侏食蚁兽
侏食蚁兽亦称俾格米食蚁兽,也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但与其表亲大食蚁兽不同的是,它们生活在森林茂密的地区。它们的体形也要小得多,体重不到0.45千克,身长约45厘米。
侏食蚁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人们很少看到它们。尽管动物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受到威胁的物种,但随着亚马孙流域上游地区丛林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破坏和干扰,它们的宁静生活正在被打破,它们的生存日益受到威胁。
这种“两趾”食蚁兽的尾巴可以紧紧地缠绕在树干上。在面对威胁时,它们甚至可以在树干上直立起来,做出防守的姿势。
小食蚁兽
小食蚁兽生活在包括整个巴西在内的南美洲的广阔土地上。与大多数其他食蚁兽一样,它们没有牙齿,但有着尖利的爪子,可快速攻击热带雨林中的蚂蚁和白蚁的巢穴。小食蚁兽偶尔也会捕食蜜蜂,改善一下伙食。
近年来,人们开始饲养像小食蚁兽这样奇特的小动物作为宠物,但人们也许不知道,小食蚁兽有时会大量释放异常难闻的气体。另外,饲养者能够为小食蚁兽这样的宠物寻找到足够的食物吗?
大犰狳
大犰狳也叫巨犰狳,这种动物也许算不上真正的食蚁兽,虽然它们的主要食物也是蚂蚁、蛆虫,特别是白蚁。大犰狳的体重可达30千克,是犰狳家族中的大个子。大犰狳虽然广泛分布在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但实际上已是濒危物种。大犰狳基本上是一种食虫动物,却被一些农场主视为有害的动物。其实,人类才是大犰狳唯一的敌人。
哥伦比亚比亚维森西奥的奥卡洛斯动物园是大犰狳的家园,在那里,大犰狳被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提供给那些对珍稀物种保护感兴趣的人参观。
粉红犰狳
粉红犰狳与我们看到的一般犰狳都不太相同,这个犰狳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只有9厘米长。粉红犰狳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穿行在地下松散的沙质土壤中。
粉红犰狳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身上的“装甲板”并不是覆盖着整个背部,而只是覆盖着一部分。遇到危险时,粉红犰狳会迅速做出反应,钻入土里。
由于粉红犰狳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地下,所以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繁殖率以及种群数量等都所知甚少。尽管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一直试图通过调查确定其濒危程度,但最终也只能以“数据不足”来表示。这种粉红犰狳只生活在阿根廷中部地区的一小块区域内,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目前它们的栖息地正日益萎缩,粉红犰狳的未来令人担忧。
土豚
土豚是一种非洲食蚁动物,土豚的意思是“土壤中的猪。它们拥有像猪一样的嘴,像骡子一样的耳朵,以及粉红色的皱巴巴的皮肤,看上去很丑,乍一见可能会吓人一跳。那么,土豚的幼崽是不是看起来会可爱些呢?遗憾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有的土豚幼崽比成年土豚还要难看些。
这种动物的生存地只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它们主要以白蚁为食,为了补充水分,偶尔也会食用一种叫做“土豚黄瓜”的蔬菜。不过,对于这种植物来说,这也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因为这种在地下结果实的植物依赖于土豚的这种进食行为散播种子。
土豚皮肤的天然色为淡灰色,但它们成天在泥土里打滚,皱巴巴的皮肤颜色和泥土颜色融为一体。事实上,这是它们在进化中获得的一种伪装本领,是它们的一种保护色,可以帮助它们躲避非洲的一些可怕大型捕食动物的威胁。
袋食蚁兽
袋食蚁兽是一种白天活动的有袋动物,以白蚁为食,一度几乎遍布整个澳大利亚。很多动物学家认为袋食蚁兽与已灭绝的袋狼或塔斯马尼亚虎有祖源关系,因为它们的后背和尾部有着类似的鲜明条纹。
狐狸、狗等入侵物种使得袋食蚁兽的数量急剧减少,在20世纪70年代,袋食蚁兽的数量只剩下不到1000只。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采取保护措施,帮助这一物种的数量恢复到了3000只左右,但依然被列于濒危物种名录中。动物学家认为,袋食蚁兽能够在两个非常小的偏远地区存活下来的原因之一是那里有着大量空心树,为它们提供了隐藏身体的最理想的地方。
袋食蚁兽进化出了长而黏的舌头,可以帮助它们捕食蚂蚁和白蚁。不过,它们的爪子并不擅长于攻破坚固的白蚁巢穴。它们往往是在松软的土壤里挖一条直通白蚁巢穴底部的地道,然后在地道里半途拦截,或到巢穴中捕捉白蚁。
针鼹鼠
针鼹鼠与鸭嘴兽一样,都是单孔目动物,针鼹鼠还是唯一的卵生而非胎生的哺乳动物。针鼹鼠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几内亚地区,针鼹鼠之名在希腊神话语言中有“众妖之母”的意思。不过,如若你能一睹针鼹鼠的“真容”,或许就不会赞同这一说法了。
目前已确认的针鼹鼠有4种,其中短喙针鼹完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在遇到掠食动物攻击时,针鼹鼠的应对策略是将身体蜷缩成一个球形,露出身上的尖刺,以达到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目的。
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种外形奇特的动物,不过想想看,上面所述9种食蚁兽的样子不也都很奇特吗?穿山甲这种带有鳞片的哺乳动物分布于从东南亚到非洲西海岸的广大区域里,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称,虽然从统计学角度来说,穿山甲并非受到濒危威胁的物种,但由于以穿山甲作为食物或入药等人类活动,在原先大量生长穿山甲的地方,它们的数量正在锐减。
穿山甲可长到1米长。它们拥有很长的前爪,所以只得以指关节行走。它们用锋利的爪子攻破蚂蚁和白蚁的巢穴,然后将它们长达40厘米的长舌头伸进蚁穴中捕食。它们的鳞甲是由角蛋白构成的(角蛋白也是构成头发和指甲的物质,十分坚硬),鳞甲的边缘十分锋利。这种看上去很威武的模样可以用来吓走捕食动物,保护它们自己。
中美小食蚁兽生活在从墨西哥南部到厄瓜多尔和秘鲁靠近太平洋的沿岸森林中。这种食蚁兽的口腔中没有牙齿,但拥有一条又长又黏的舌头。它们还拥有一条善于抓取物体的无毛的尾巴。中美小食蚁兽主要生活在有很多蚂蚁和其他昆虫的丛林中。
中美小食蚁兽是一种个头很小的生物,成年中美小食蚁兽可生长到约130厘米长(包括尾巴在内),它们的皮毛从灰白色到淡黄色,与光线暗淡的森林背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大食蚁兽
大食蚁兽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大食蚁兽实际上并不十分庞大,成年体只有普通德国牧羊犬般大小,连长长的毛茸茸的尾巴一起算上,总长仅2米左右。
大食蚁兽没有牙齿,但前肢上长着锋利的爪子。它们用长达60厘米的黏性舌头啜食它们心目中的美味——蚂蚁。一只大食蚁兽每天可吃掉大约3万只蚂蚁或白蚁。大食蚁兽很少天敌,但很容易受到美洲狮和人类运输卡车的威胁。
大食蚁兽一次只产一个后代,幼兽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是成年大食蚁兽的缩小版。幼兽出生后第一年里几乎一直都依附在母亲的背上,拣吃母亲漏掉的零星蚂蚁。
侏食蚁兽
侏食蚁兽亦称俾格米食蚁兽,也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但与其表亲大食蚁兽不同的是,它们生活在森林茂密的地区。它们的体形也要小得多,体重不到0.45千克,身长约45厘米。
侏食蚁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人们很少看到它们。尽管动物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受到威胁的物种,但随着亚马孙流域上游地区丛林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破坏和干扰,它们的宁静生活正在被打破,它们的生存日益受到威胁。
这种“两趾”食蚁兽的尾巴可以紧紧地缠绕在树干上。在面对威胁时,它们甚至可以在树干上直立起来,做出防守的姿势。
小食蚁兽
小食蚁兽生活在包括整个巴西在内的南美洲的广阔土地上。与大多数其他食蚁兽一样,它们没有牙齿,但有着尖利的爪子,可快速攻击热带雨林中的蚂蚁和白蚁的巢穴。小食蚁兽偶尔也会捕食蜜蜂,改善一下伙食。
近年来,人们开始饲养像小食蚁兽这样奇特的小动物作为宠物,但人们也许不知道,小食蚁兽有时会大量释放异常难闻的气体。另外,饲养者能够为小食蚁兽这样的宠物寻找到足够的食物吗?
大犰狳
大犰狳也叫巨犰狳,这种动物也许算不上真正的食蚁兽,虽然它们的主要食物也是蚂蚁、蛆虫,特别是白蚁。大犰狳的体重可达30千克,是犰狳家族中的大个子。大犰狳虽然广泛分布在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但实际上已是濒危物种。大犰狳基本上是一种食虫动物,却被一些农场主视为有害的动物。其实,人类才是大犰狳唯一的敌人。
哥伦比亚比亚维森西奥的奥卡洛斯动物园是大犰狳的家园,在那里,大犰狳被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提供给那些对珍稀物种保护感兴趣的人参观。
粉红犰狳
粉红犰狳与我们看到的一般犰狳都不太相同,这个犰狳家族中最小的成员只有9厘米长。粉红犰狳在大部分时间里都穿行在地下松散的沙质土壤中。
粉红犰狳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们身上的“装甲板”并不是覆盖着整个背部,而只是覆盖着一部分。遇到危险时,粉红犰狳会迅速做出反应,钻入土里。
由于粉红犰狳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地下,所以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繁殖率以及种群数量等都所知甚少。尽管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一直试图通过调查确定其濒危程度,但最终也只能以“数据不足”来表示。这种粉红犰狳只生活在阿根廷中部地区的一小块区域内,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目前它们的栖息地正日益萎缩,粉红犰狳的未来令人担忧。
土豚
土豚是一种非洲食蚁动物,土豚的意思是“土壤中的猪。它们拥有像猪一样的嘴,像骡子一样的耳朵,以及粉红色的皱巴巴的皮肤,看上去很丑,乍一见可能会吓人一跳。那么,土豚的幼崽是不是看起来会可爱些呢?遗憾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有的土豚幼崽比成年土豚还要难看些。
这种动物的生存地只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它们主要以白蚁为食,为了补充水分,偶尔也会食用一种叫做“土豚黄瓜”的蔬菜。不过,对于这种植物来说,这也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因为这种在地下结果实的植物依赖于土豚的这种进食行为散播种子。
土豚皮肤的天然色为淡灰色,但它们成天在泥土里打滚,皱巴巴的皮肤颜色和泥土颜色融为一体。事实上,这是它们在进化中获得的一种伪装本领,是它们的一种保护色,可以帮助它们躲避非洲的一些可怕大型捕食动物的威胁。
袋食蚁兽
袋食蚁兽是一种白天活动的有袋动物,以白蚁为食,一度几乎遍布整个澳大利亚。很多动物学家认为袋食蚁兽与已灭绝的袋狼或塔斯马尼亚虎有祖源关系,因为它们的后背和尾部有着类似的鲜明条纹。
狐狸、狗等入侵物种使得袋食蚁兽的数量急剧减少,在20世纪70年代,袋食蚁兽的数量只剩下不到1000只。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采取保护措施,帮助这一物种的数量恢复到了3000只左右,但依然被列于濒危物种名录中。动物学家认为,袋食蚁兽能够在两个非常小的偏远地区存活下来的原因之一是那里有着大量空心树,为它们提供了隐藏身体的最理想的地方。
袋食蚁兽进化出了长而黏的舌头,可以帮助它们捕食蚂蚁和白蚁。不过,它们的爪子并不擅长于攻破坚固的白蚁巢穴。它们往往是在松软的土壤里挖一条直通白蚁巢穴底部的地道,然后在地道里半途拦截,或到巢穴中捕捉白蚁。
针鼹鼠
针鼹鼠与鸭嘴兽一样,都是单孔目动物,针鼹鼠还是唯一的卵生而非胎生的哺乳动物。针鼹鼠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几内亚地区,针鼹鼠之名在希腊神话语言中有“众妖之母”的意思。不过,如若你能一睹针鼹鼠的“真容”,或许就不会赞同这一说法了。
目前已确认的针鼹鼠有4种,其中短喙针鼹完全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在遇到掠食动物攻击时,针鼹鼠的应对策略是将身体蜷缩成一个球形,露出身上的尖刺,以达到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目的。
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种外形奇特的动物,不过想想看,上面所述9种食蚁兽的样子不也都很奇特吗?穿山甲这种带有鳞片的哺乳动物分布于从东南亚到非洲西海岸的广大区域里,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称,虽然从统计学角度来说,穿山甲并非受到濒危威胁的物种,但由于以穿山甲作为食物或入药等人类活动,在原先大量生长穿山甲的地方,它们的数量正在锐减。
穿山甲可长到1米长。它们拥有很长的前爪,所以只得以指关节行走。它们用锋利的爪子攻破蚂蚁和白蚁的巢穴,然后将它们长达40厘米的长舌头伸进蚁穴中捕食。它们的鳞甲是由角蛋白构成的(角蛋白也是构成头发和指甲的物质,十分坚硬),鳞甲的边缘十分锋利。这种看上去很威武的模样可以用来吓走捕食动物,保护它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