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为了生活,数学内容也源于生活,因此,数学从生活中来,理应回归生活。教数学,就要教出数学的生活味。
一、教材应该与生活实际一致
教材是绝对权威吗?在生活、工作实际操作层面,未必。
在教四年级数学中的“平均数”一课时,我们都是按照教材意图用画“正”字的方法逐一在对应的分数段中画“正”字,根据笔画数统计人数,再求平均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并不是这样的。
老师都要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通常直接采用找某个分数段有几人,不会先画“正”字,再数人数,教材中要求学生逐个画“正”字,根据“正”字的笔画数确定各分数段的人数,这样做固然有编排意图,但实际课堂中经常有学生会按照生活经验去做。本节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完成成绩统计方面的一道练习题,学生没有先去画“正”字,而是直接数出各分数段的人数,再倒过来根据人数去画“正”字。学生们的做法表面上看没有遵循题目意图,但我们不能说学生错了,学生的做法恰恰说明了数学课堂更要服务于生活,怎么方便就怎么用数学,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
二、数学课堂需要生活的乐趣
数学课堂通常可能更偏向于理性,黄爱华老师在书中写到“学生最厌烦枯燥的课,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诱趣。”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调味剂就是趣,正如做菜需要调味,数学课堂亦是如此,而趣的来源就在生活。在保证数学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这是数学名师黄爱华的指导,也应该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课堂追求。
教学“24时计时法”这一课时,在一个班上课时,我是直接利用教材给出的例题情境导入教学的,由于孩子们已经预习过了,积极性都不高。在另一个班上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质疑兴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听了故事后 ,就有很多孩子兴趣高涨,纷纷举手表示自己知道其中的缘由。课伊始,趣已生,趣的来源就是学生喜爱的“羊”“运动会“,还有故事本身。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探索新知的快乐,这份快乐就来自于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所学与生活接地气。
三、找准数学开放题与生活的契合点
小学数学开放题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抓手,也获得了大部分同学的青睐。低年级小朋友解决开放题更倾向于从生活出发去思考这类问题,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找准题目与生活的联系点、契合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认识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片断:
师:爱学习的白兔缺一个卷笔刀,一个卷笔刀1元2角,怎么付1元2角钱?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把信封里的钱拿出来试着去付1元2角。
学生展示方法:
方法一:一张1元 一张2角
方法二:两张5角 一张2角
方法三:一张1元 两张1角
方法四:两张5角 两张1角
方法五:12张1角
方法六:一张5角 7张1角
……
师:你们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怎么付1元2角钱这个问题,孩子们多么善于思考啊,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这道题的契合点就是生活中学生的实际应用。每一种解答方法都是正确的,都源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看似很简单的组合,其实蕴含了学生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多角度思考策略。多样化的方法激荡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更多相应的生活知识。
四、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小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天性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执教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孩子们寻找教室中的数,接着又领孩子们到校园进行观察,寻找校园中的数学。读完“小芳的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芳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就会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一共有8个人,众多学生在那喊:“对,是8人”,“不,是9人。”学生分两派争辩起来,这时会有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是9人,还要加上小芳自己呢。”为了证明学生自己的答案,让他们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找到正确答案。紧接着再有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游戏,从左边数小芳是第3个,从右边数小芳是第5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认为是9人,另一部分学生若有所思,不敢轻易说出结果,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学生们一下子想到上讲台来排一排不就行了。
学习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能自己发现,因为理解最深刻,而在生活中学会数学是最好的办法,学到的也是最有生活味的数学。
小学数学内容都是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不管怎样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就能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对自己探索获得的富有生活味的数学知识记忆尤为深刻,更难得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研究数学了!这是比学任何数学知识都重要的收获。
【作者单位:启东市天汾小学 江苏】
一、教材应该与生活实际一致
教材是绝对权威吗?在生活、工作实际操作层面,未必。
在教四年级数学中的“平均数”一课时,我们都是按照教材意图用画“正”字的方法逐一在对应的分数段中画“正”字,根据笔画数统计人数,再求平均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并不是这样的。
老师都要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通常直接采用找某个分数段有几人,不会先画“正”字,再数人数,教材中要求学生逐个画“正”字,根据“正”字的笔画数确定各分数段的人数,这样做固然有编排意图,但实际课堂中经常有学生会按照生活经验去做。本节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完成成绩统计方面的一道练习题,学生没有先去画“正”字,而是直接数出各分数段的人数,再倒过来根据人数去画“正”字。学生们的做法表面上看没有遵循题目意图,但我们不能说学生错了,学生的做法恰恰说明了数学课堂更要服务于生活,怎么方便就怎么用数学,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
二、数学课堂需要生活的乐趣
数学课堂通常可能更偏向于理性,黄爱华老师在书中写到“学生最厌烦枯燥的课,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诱趣。”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调味剂就是趣,正如做菜需要调味,数学课堂亦是如此,而趣的来源就在生活。在保证数学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这是数学名师黄爱华的指导,也应该是我们一线数学教师的课堂追求。
教学“24时计时法”这一课时,在一个班上课时,我是直接利用教材给出的例题情境导入教学的,由于孩子们已经预习过了,积极性都不高。在另一个班上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质疑兴趣,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听了故事后 ,就有很多孩子兴趣高涨,纷纷举手表示自己知道其中的缘由。课伊始,趣已生,趣的来源就是学生喜爱的“羊”“运动会“,还有故事本身。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探索新知的快乐,这份快乐就来自于知识就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所学与生活接地气。
三、找准数学开放题与生活的契合点
小学数学开放题是培养孩子们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抓手,也获得了大部分同学的青睐。低年级小朋友解决开放题更倾向于从生活出发去思考这类问题,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找准题目与生活的联系点、契合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认识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片断:
师:爱学习的白兔缺一个卷笔刀,一个卷笔刀1元2角,怎么付1元2角钱?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把信封里的钱拿出来试着去付1元2角。
学生展示方法:
方法一:一张1元 一张2角
方法二:两张5角 一张2角
方法三:一张1元 两张1角
方法四:两张5角 两张1角
方法五:12张1角
方法六:一张5角 7张1角
……
师:你们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怎么付1元2角钱这个问题,孩子们多么善于思考啊,我们为自己鼓鼓掌!
这道题的契合点就是生活中学生的实际应用。每一种解答方法都是正确的,都源自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看似很简单的组合,其实蕴含了学生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多角度思考策略。多样化的方法激荡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了更多相应的生活知识。
四、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小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他们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天性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执教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孩子们寻找教室中的数,接着又领孩子们到校园进行观察,寻找校园中的数学。读完“小芳的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芳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就会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一共有8个人,众多学生在那喊:“对,是8人”,“不,是9人。”学生分两派争辩起来,这时会有学生激动地站起来说:“是9人,还要加上小芳自己呢。”为了证明学生自己的答案,让他们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找到正确答案。紧接着再有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游戏,从左边数小芳是第3个,从右边数小芳是第5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认为是9人,另一部分学生若有所思,不敢轻易说出结果,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学生们一下子想到上讲台来排一排不就行了。
学习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能自己发现,因为理解最深刻,而在生活中学会数学是最好的办法,学到的也是最有生活味的数学。
小学数学内容都是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不管怎样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就能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对自己探索获得的富有生活味的数学知识记忆尤为深刻,更难得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研究数学了!这是比学任何数学知识都重要的收获。
【作者单位:启东市天汾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