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生责任含义阐释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责任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受的负担以及对自己选择的不良行为所承担的后果。它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有胜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责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摆脱责任。责任既有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又有对国家的责任。责任与良知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缺乏良知的人、良知泯灭的人,不但不会担当道义,还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今天的理想就是未来的现实,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高校的人才教育应该以长远的目光,踏踏实实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和谐发展。大学生更应认清自我的责任与使命,促进自身全面成才。
二、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当今有不少新时代的大学生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诸如不少大学生积极捐献骨髓干细胞,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积极投身奥运,众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等一系列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敢于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归宿和闪光点。在我们颂扬这些大学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还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因素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严酷现状。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不明确,生活中不诚信行为严重,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纪律意识松懈,心理脆弱,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失衡
首先,传统的家庭观念使得家长过分地在物质上为孩子透支,特别是大学生被父母视为掌中宝,“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精神上的教育严重欠缺,淡化对孩子责任意识的教育。其次,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心理脆弱。
(二)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同时也缺乏判断能力。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因素在学校和其他地方盛行,这其中不乏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思潮。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不良后果。很多报纸、电视节目都宣扬高消费,追捧豪华的物质享受,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对大学生影响很大,会让学生觉得一切都是以钱权为重,忽略了最重要的责任意识。
(三)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应试化、片面化。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但升学率仍是人们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学习成绩是判断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但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明显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人格缺陷。大学德育教育课程,很多的学生可能是奔着必修课和学分而去,真正想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精神食粮的屈指可数。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部分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也不是很强,理想信念缺失,认识偏颇,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科学地从多方面找到对当今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对策,以培养学生基本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无责任心态,其实质就是缺乏理想。作为个人,就是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缺少精神支柱。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并要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人民和社会的理想中去,激励大学生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教育
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针对大学生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思想倾向,要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实现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这一法制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创造出来的精神总体,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具有做人与为学一致、个人修养与为政统一的基本特征,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华民族史上,爱国精神始终成为主流传统,学校有必要进行正面教育。同时感恩和诚信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
(四)完善制度,强化大学生责任行为
现在社会对个人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履行责任,学校也应该如此。我们要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奖惩标准,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反馈,督促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目的。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情况与学生评优、评奖、贷款、就业推荐等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责任评价机制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影响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高。
大学生健康成长,于国于民都是最重大的事。正所谓“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有青年来承担”。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大学生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只有大学生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他们才能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好自身的修炼,才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使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
[2]张恩奎.论当代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及构建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3]唐雪梅.浅谈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增刊),2003(9).
[4]王兆林,姬焕芳.学校责任教育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4(1).
[5]任仲平.论责任[N].人民日报,2005—09—19.
[6]高艳青.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本文为“重庆邮电大学社科基金支持项目”,项目名称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培养”,项目代号K2008-72。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各方面工作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责任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受的负担以及对自己选择的不良行为所承担的后果。它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有胜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责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摆脱责任。责任既有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又有对国家的责任。责任与良知是有必然联系的。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缺乏良知的人、良知泯灭的人,不但不会担当道义,还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远而伟大的任务,它最终要取决于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今天的理想就是未来的现实,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高校的人才教育应该以长远的目光,踏踏实实地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和谐发展。大学生更应认清自我的责任与使命,促进自身全面成才。
二、当今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当今有不少新时代的大学生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诸如不少大学生积极捐献骨髓干细胞,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积极投身奥运,众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等一系列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敢于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归宿和闪光点。在我们颂扬这些大学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还有另外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因素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严酷现状。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不明确,生活中不诚信行为严重,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纪律意识松懈,心理脆弱,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失衡
首先,传统的家庭观念使得家长过分地在物质上为孩子透支,特别是大学生被父母视为掌中宝,“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精神上的教育严重欠缺,淡化对孩子责任意识的教育。其次,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心理脆弱。
(二)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同时也缺乏判断能力。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因素在学校和其他地方盛行,这其中不乏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思潮。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不良后果。很多报纸、电视节目都宣扬高消费,追捧豪华的物质享受,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对大学生影响很大,会让学生觉得一切都是以钱权为重,忽略了最重要的责任意识。
(三)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应试化、片面化。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但升学率仍是人们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学习成绩是判断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但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明显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人格缺陷。大学德育教育课程,很多的学生可能是奔着必修课和学分而去,真正想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精神食粮的屈指可数。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部分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也不是很强,理想信念缺失,认识偏颇,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科学地从多方面找到对当今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对策,以培养学生基本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无责任心态,其实质就是缺乏理想。作为个人,就是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缺少精神支柱。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并要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人民和社会的理想中去,激励大学生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教育
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提高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针对大学生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思想倾向,要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实现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这一法制教育的主要目标。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创造出来的精神总体,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具有做人与为学一致、个人修养与为政统一的基本特征,因此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华民族史上,爱国精神始终成为主流传统,学校有必要进行正面教育。同时感恩和诚信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
(四)完善制度,强化大学生责任行为
现在社会对个人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履行责任,学校也应该如此。我们要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奖惩标准,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反馈,督促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目的。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的责任行为情况与学生评优、评奖、贷款、就业推荐等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责任评价机制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影响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高。
大学生健康成长,于国于民都是最重大的事。正所谓“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一国之未来,要有青年来承担”。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大学生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只有大学生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他们才能够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好自身的修炼,才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使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8.
[2]张恩奎.论当代大学生情感的特点及构建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3]唐雪梅.浅谈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增刊),2003(9).
[4]王兆林,姬焕芳.学校责任教育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4(1).
[5]任仲平.论责任[N].人民日报,2005—09—19.
[6]高艳青.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本文为“重庆邮电大学社科基金支持项目”,项目名称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培养”,项目代号K2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