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武 乙肝
截止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类新药对乙肝病毒的疗效还远没有获得“革命性”的进步,还远远达不到患者理想中的要求。因此,在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如果与患者沟通不足、方案选择不当,亦或现实与患者过高的疗效预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都可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患矛盾。
为了尽快改变医患沟通不足的局面,应该倡导患者参与到其个人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决策中来,打破医生在治疗决策中的“一言堂”局面,以期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互信关系。
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医患面临的新课题
不规范的治疗行为在医生和患者中都可能存在,大致可以分为“滥用”和“乱用”两个方面。“滥用”是指对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把握不严,不符合抗病毒条件的治疗反而会导致疗效不能令患者满意的结果,甚至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而“乱用”问题则更加复杂,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对第一次开始抗病毒治疗(初始治疗)的患者用药选择不当,过度使用一些高耐药发生率的药物,使患者丧失宝贵的初治时机,高耐药风险导致人为地制造出更多的难治性人群。②治疗策略选择不当,不合理的续贯治疗方案可能导致多重耐药甚至超级耐药病毒株的出现。③患者不能按计划密切随访,一旦出现病毒耐药变异可能丧失最佳的挽救治疗机会,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肝衰竭而威胁生命;④患者甚至某些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抗病毒药物随意减量、随意停药,使病毒发生耐药变异、病情反复的风险大大增加。
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是实现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
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一定是建立在医患充分沟通基础上的,充分考虑药物本身的因素、最新相关研究资讯、患者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等诸多环节。让患者充分参与治疗决策的过程具有以下好处:①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全貌后会增加对医生的信赖度,也更容易配合长期治疗方案。②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也是医生自身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③患者在参与决策过程中能更理解医生的治疗用意,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会因治疗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而轻言放弃。
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首先需要医生做一些改变。比如,医生应对临床常见患者进行分类,对每一类患者的常见问题认真“备课”,按照“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原则,预先准备好简洁明了的“标准化”的解答,避免临时应答不着边际。另外,医生不要为了担心患者流失,而用过于武断、简单、粗暴的言语匆忙替患者选择治疗方案。
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智慧
乙肝抗病毒治疗具有疗程长、投入高的特点,患者不必在首诊时匆忙选择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与医生的充分沟通,帮助形成最终的决策。①首次就诊前,通过适合的渠道获得乙肝相关的知识,以具备与医生对话的初步能力。②首次就诊时,针对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推荐意见和选择该方案的理由,学会提出一些最关键的问题,例如:“医生,针对我这样的病情目前最公认的治疗药物是什么?”“您推荐的这个方案(主要指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得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今后耐药的风险大不大?”“吃这个药的过程中我应该注意点什么?多久来复查一次比较好?”“如果我选择的这个比较便宜的药物出现耐药以后,会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吗?”③针对首诊时与医生初步沟通的结果,患者回去要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发现整理自己新的疑问,针对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生育需求等实际问题与家属协商,必要时可召开“家庭会议”,就重要问题达成共识,也可以进一步咨询其他专家的意见;④第二次门诊时,等医生解答了自己关键的疑虑后再对方案做出抉择。
医务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诊很多患者,患者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前提下,应该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患者,争取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全面的资讯。
截止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类新药对乙肝病毒的疗效还远没有获得“革命性”的进步,还远远达不到患者理想中的要求。因此,在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如果与患者沟通不足、方案选择不当,亦或现实与患者过高的疗效预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都可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患矛盾。
为了尽快改变医患沟通不足的局面,应该倡导患者参与到其个人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决策中来,打破医生在治疗决策中的“一言堂”局面,以期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互信关系。
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医患面临的新课题
不规范的治疗行为在医生和患者中都可能存在,大致可以分为“滥用”和“乱用”两个方面。“滥用”是指对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把握不严,不符合抗病毒条件的治疗反而会导致疗效不能令患者满意的结果,甚至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而“乱用”问题则更加复杂,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对第一次开始抗病毒治疗(初始治疗)的患者用药选择不当,过度使用一些高耐药发生率的药物,使患者丧失宝贵的初治时机,高耐药风险导致人为地制造出更多的难治性人群。②治疗策略选择不当,不合理的续贯治疗方案可能导致多重耐药甚至超级耐药病毒株的出现。③患者不能按计划密切随访,一旦出现病毒耐药变异可能丧失最佳的挽救治疗机会,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肝衰竭而威胁生命;④患者甚至某些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抗病毒药物随意减量、随意停药,使病毒发生耐药变异、病情反复的风险大大增加。
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是实现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
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一定是建立在医患充分沟通基础上的,充分考虑药物本身的因素、最新相关研究资讯、患者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等诸多环节。让患者充分参与治疗决策的过程具有以下好处:①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全貌后会增加对医生的信赖度,也更容易配合长期治疗方案。②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也是医生自身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③患者在参与决策过程中能更理解医生的治疗用意,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会因治疗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而轻言放弃。
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首先需要医生做一些改变。比如,医生应对临床常见患者进行分类,对每一类患者的常见问题认真“备课”,按照“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原则,预先准备好简洁明了的“标准化”的解答,避免临时应答不着边际。另外,医生不要为了担心患者流失,而用过于武断、简单、粗暴的言语匆忙替患者选择治疗方案。
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智慧
乙肝抗病毒治疗具有疗程长、投入高的特点,患者不必在首诊时匆忙选择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与医生的充分沟通,帮助形成最终的决策。①首次就诊前,通过适合的渠道获得乙肝相关的知识,以具备与医生对话的初步能力。②首次就诊时,针对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推荐意见和选择该方案的理由,学会提出一些最关键的问题,例如:“医生,针对我这样的病情目前最公认的治疗药物是什么?”“您推荐的这个方案(主要指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得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今后耐药的风险大不大?”“吃这个药的过程中我应该注意点什么?多久来复查一次比较好?”“如果我选择的这个比较便宜的药物出现耐药以后,会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吗?”③针对首诊时与医生初步沟通的结果,患者回去要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发现整理自己新的疑问,针对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生育需求等实际问题与家属协商,必要时可召开“家庭会议”,就重要问题达成共识,也可以进一步咨询其他专家的意见;④第二次门诊时,等医生解答了自己关键的疑虑后再对方案做出抉择。
医务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诊很多患者,患者在保障自身权益的前提下,应该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患者,争取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全面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