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资本金募集方式和资金运用对象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自身的法人治理。应当追求市场化经营、较高透明度、投资管理招标及循序渐进路径
3月初全国“两会”开幕之时,原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任命正式公布,广受瞩目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已若箭在弦上。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在短期内诞生一家拥有上万亿元资产的特大型金融组织,还预示着中国的外汇储备经营机制也将随之发生突进式的变革。当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未来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资本金募集方式和资金运用对象时,我们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自身的法人治理。它决定了未来外汇储备经营方式的变革方向。
一是外汇储备经营应坚持单一目标。从2003年12月成立中央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金融机构之时起,外汇储备经营实际上同时肩负国内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和保值增值的双重目标。随着四家国有银行改革方略既定,机构重组的阶段性目标接近完成,国家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应成为未来外汇储备经营机构的单一目标。这应该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区别于国家外汇管理行政机构的基本特征。
在这一目标下,流动性风险和国家风险将是外汇储备经营应主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从一开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就是一家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结构的营利性机构,是与一般投资机构相同的风险管理主体,而不是一家财政机构或政策性金融组织。从这一意义出发,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必须实行储备经营的市场化,即使其投资对象同属国有企业,但储备资产的增值要求是第一性的。这样,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金融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
二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要求经营绩效必须具备较高的透明度。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资产组合和经营绩效处于高度的不透明状态。公众很难了解外汇储备的增加哪些是基于国际收支顺差的产物,哪些是原有储备资产在经营中的增值部分。作为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回报,也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在经营绩效不透明,导致社会无从判别储备经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作为一个制度上的起点,绩效透明度对储备资产经营主体构成正向激励,由此要求其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和能力,避免重蹈我国某些机构(如中航油、国储局)的治理缺陷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以及由此形成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巨额损失。
三是外汇储备的市场化经营要求实行面向市场主体的招标制度。从趋势看,随着经营主体的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将从单一的低信用风险主权债向初级产品、企业产权投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衍生品市场延伸;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要求储备经营机构成为一家专业化人员众多的投资银行。事实上,它更应该是一个拍卖者或委托人,在综合衡量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基础上,在交易透明的前提下,向市场主体实施招标。从汇率风险管理到流动性风险对冲,从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到海外直接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都需要特定的金融产品设计和市场选择,都将面临各种风险;而投标竞争显然是比一对一交易更有效率的方式,投标对象也应不限于中资机构。这样,中国才能既依托“内脑”,又借助“外脑”,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四是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应走从试点到逐步推广的循序渐进路径。纵观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经营模式,可供借鉴甚至直接拿来的经验并不充分。这就要求中国的储备资产管理走试点到推广的道路。试点在两个层次,首先是由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市场化经营储备资产的模式,应经历从充分试点到逐步增加管理额度的过程;其次是外汇投资公司在投资对象、金融工具、地缘市场和风险管理手段等核心要素的选择上,也需经历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大张旗鼓、“只争朝夕”式的投资冲动,无论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还是在我们亚洲邻国的对外投资史上,都能找到深刻的历史教训。只有经过不断试错,外汇储备经营才能不犯大错,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月初全国“两会”开幕之时,原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任命正式公布,广受瞩目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成立已若箭在弦上。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在短期内诞生一家拥有上万亿元资产的特大型金融组织,还预示着中国的外汇储备经营机制也将随之发生突进式的变革。当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未来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资本金募集方式和资金运用对象时,我们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自身的法人治理。它决定了未来外汇储备经营方式的变革方向。
一是外汇储备经营应坚持单一目标。从2003年12月成立中央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注资国有金融机构之时起,外汇储备经营实际上同时肩负国内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和保值增值的双重目标。随着四家国有银行改革方略既定,机构重组的阶段性目标接近完成,国家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应成为未来外汇储备经营机构的单一目标。这应该是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区别于国家外汇管理行政机构的基本特征。
在这一目标下,流动性风险和国家风险将是外汇储备经营应主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从一开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就是一家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结构的营利性机构,是与一般投资机构相同的风险管理主体,而不是一家财政机构或政策性金融组织。从这一意义出发,即将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必须实行储备经营的市场化,即使其投资对象同属国有企业,但储备资产的增值要求是第一性的。这样,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金融资源,才能得到最优配置。
二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要求经营绩效必须具备较高的透明度。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资产组合和经营绩效处于高度的不透明状态。公众很难了解外汇储备的增加哪些是基于国际收支顺差的产物,哪些是原有储备资产在经营中的增值部分。作为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回报,也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在经营绩效不透明,导致社会无从判别储备经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作为一个制度上的起点,绩效透明度对储备资产经营主体构成正向激励,由此要求其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和能力,避免重蹈我国某些机构(如中航油、国储局)的治理缺陷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以及由此形成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巨额损失。
三是外汇储备的市场化经营要求实行面向市场主体的招标制度。从趋势看,随着经营主体的变化,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将从单一的低信用风险主权债向初级产品、企业产权投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衍生品市场延伸;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应要求储备经营机构成为一家专业化人员众多的投资银行。事实上,它更应该是一个拍卖者或委托人,在综合衡量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基础上,在交易透明的前提下,向市场主体实施招标。从汇率风险管理到流动性风险对冲,从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到海外直接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都需要特定的金融产品设计和市场选择,都将面临各种风险;而投标竞争显然是比一对一交易更有效率的方式,投标对象也应不限于中资机构。这样,中国才能既依托“内脑”,又借助“外脑”,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四是外汇储备资产管理应走从试点到逐步推广的循序渐进路径。纵观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经营模式,可供借鉴甚至直接拿来的经验并不充分。这就要求中国的储备资产管理走试点到推广的道路。试点在两个层次,首先是由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市场化经营储备资产的模式,应经历从充分试点到逐步增加管理额度的过程;其次是外汇投资公司在投资对象、金融工具、地缘市场和风险管理手段等核心要素的选择上,也需经历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大张旗鼓、“只争朝夕”式的投资冲动,无论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还是在我们亚洲邻国的对外投资史上,都能找到深刻的历史教训。只有经过不断试错,外汇储备经营才能不犯大错,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