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疾病书写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小说的扛鼎之作,作者从“荒诞”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一幅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的生活图景,距离战争最近的死亡和疾病是小说重要的书写对象。在黑色幽默的笔触下,它们又有许多别的意味。
  关键词:黑色幽默 死亡 疾病书写 《第二十二条军规》
  疾病书写是小说常见的主题之一,很多小说中的疾病书写可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但这些疾病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也隐喻了更加深远或者更加隐晦的文学主题。以黑色幽默的手法书写疾病或死亡,有时会让人发笑甚至觉得荒谬,但文字背后的讽刺意味反而更加深刻。《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下简称为《军规》)中对于疾病以及死亡的描写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下文将逐一论述。
  一、无病呻吟:伪装的病人
  首先,从整本小说的结构来说,《军规》的叙事手法是十分独特的,它所采用的是“反小说”的结构,这也切合其写作内容荒诞无序的特点。在这荒诞无序的内容中却又有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情节,那就是约塞连住院的情节。
  生病住院本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但在《军规》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约塞连的享受,他享受着医院安逸的环境,甚至是那里的消毒水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然是觉得医院不如家里舒服,但是在小说中,与医院生活相对比的是约塞连的战场生活。在他看来,与其在战场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缺胳膊缺腿地痛苦死去,倒不如在医院因为某些身体疾病而安静地死去更加体面,所以他才会为了逃避战争多次装病。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病房中安静地等待死亡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场景,但当作者把这一场景与战争中的死亡进行对比时,我们反而减轻了对于病房的恐惧。
  约塞连宁可装病留在医院,也不上战场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还有医院里十分“优渥”的待遇。在医院里,约塞连每天都可以吃到营养均衡的食物,没有人逼他去执行任务,他甚至还能拥有审批士兵们信件的“特权”。在小说中,这个“特权”也被约塞连发挥到了极致,他肆意更改他人的信件,随意签上编造的名字,这让他感觉很有趣,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自己“地位”的变化,这实在是满足了他隐秘的虚荣心。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地位的确“提高”了。在医院中,许多士兵都比外面的人活得更加自在逍遥,但这仅仅是因为军队对于医院十分重视。军队需要士兵们好好“修养”,以便再次走上战场。
  二、无药可救:精神和肉体上的死亡
  除了对医院生活的描写外,《军规》中对战场生活的描写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作者用残酷的战争作为背景,将“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这句话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军规》中,士兵的生命在那些军官的眼中不过如蝼蚁一般。无论是金钱至上的米洛、一心只想在阅兵时出风头的沙伊斯科普夫少尉,还是卡斯卡特上校和德里德尔将军,都将士兵们视作达成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他们在精神上已经死亡,彻底沦为利己主义的奴隶。
  这本书中最“罪大恶极”的大概就是米洛,他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可以让士兵们吃巧克力棉花,可以把士兵救命用的吗啡和降落伞卖掉,甚至可以把国家的军事基地炸毁以达成与敌人的协议;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始终大言不惭地对所有人说“这也是为了你们”,“这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我只是为了让大家吃上更好的食物”,“所有人都可以从我的公司分得股份”,等等。可是当有士兵向他索要所谓的股份时,得到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他的所作所为是矛盾的、荒诞的。
  “黑色幽默的主要内容就在于表现世界的荒诞……把现实世界中荒诞的事情当作一种合理的存在,从容地描绘。”在战争已经接近胜利时,卡斯卡特上校为了追求军功,利用第二十二条军规无限提升飞行任务数量,逼士兵们上战场;而伊斯科普夫少尉只专注于阅兵,他们的行为都是荒诞的。当荒诞变成了普遍的现象时,正常人就变成了“异类”,约塞连就是他们当中的异类。作者利用这些人荒诞的行为缓解了战争紧张的气氛,也让读者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感到更加的毛骨悚然。
  这些荒诞的行为,无疑逼疯了包括约塞连在内的许多士兵,比如夜夜尖叫的亨格利·乔。这些士兵们没有退路,他们最终的结局只有无止境地参加战争,直到战死。是荒诞的军规把他们推向了绝路,更是那些利用这个军规的人们把他们送上了死路。与约塞连不同的是,他们早已失去了被救赎的机会,因为他们已经注定会失去生命,已经是无药可救了。折磨他们的不是病,而是那些只为利己的人。疾病尚有药可以医治,但精神和肉体上的死亡是无药可救的。
  三、无情忽视:消失的病人
  还有一类人,他们受到的不是物质上的侵害,也不是身体上的痛苦,而是精神上的折磨——他们“被”消失了。不是他们真的不存在,而是很多人选择了无视他们。“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最后一次是被遗忘”,而在《军规》中,一些人明明还活着,却已经“死”了。
  《军规》里的白色士兵便是这样的存在。小说在描写那个浑身雪白的士兵时写道:“他出现在病房的时候便是忽然出现的,浑身都是死亡气息。”这本来应该是令人恐慌的,因为他就如同忽然出现的死神一般令人意外,但作者却用了一个玩笑——“约塞连认定是德克萨斯人杀害了‘白色士兵’”,就让死亡的沉重感消散了。不可否认,这个白色士兵在小说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这之后,他的“存在感”似乎被“削弱”了。医生们没有来看过他,护士们对他的照顾只是例行公事,甚至连他死了都没有人在第一时间发现。最后,士兵们甚至开始怀疑他是否存在过,似乎他的生死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个奇特的话题。至于白色绷带里面是否有人,那个人最后怎么样了,士兵们也许并不在乎。作者在看似轻松幽默的叙述中书写了一个无比悲凉的故事。
  《军规》作为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塑造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荒诞世界。它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但是“海勒曾经否认《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战争小说’,认为它的主题是揭露当代社会的众多弊病,并尝试阐释‘死亡’‘荒诞性’等母题”,“其中的疾病书写也值得深思”。约塞连装病住院,却享有了“特权”,而在他享受着装病给他带来的“特权”时,那些真正患病的士兵却可能无法得到及时医治。约塞连的做法在当代社会中也屡见不鲜,许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忽视了,反而是无病呻吟的人从中获益。除了約塞连,《军规》中还有诸如米洛等荒诞的人物,他们不在乎别人的利益,只在乎一己私欲。在他们的眼中,生命的价值与数字无二。还有《军规》中病房里面的人,把他人的遭遇当作谈资,显得十分冷漠。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充当冷漠的“看客”,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当我们读到这些疾病书写的时候,我们应当产生更多的思考。在《军规》中,对于那些士兵们来说,“身体的残疾不是致命的,人性残缺和灵魂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畸形,才是他们生命困境的悲剧之源。在阅读这类小说时,我们需要关注的就不是有着各种疾病的身体本身,而是去挖掘身体疾病之外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祥.被释放的疾病: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中的疾病书写[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45-152.
  [2] 彭彩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专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琨.美丑易位 喜中见悲——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解读黑色幽默[J].山东外语教学,2002(4):33-35.
  [4] 唐文.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J].文艺争鸣,2014(3):196-200.
  [5] 陈永国.海勒[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 施军,朱蕾.新时期以来小说疾病书写及其意义向度[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35-41.
  作 者: 伊静,临沂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 赵斌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诗和英诗中的惜时主题体现出不同特点。通过对比唐诗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可知,两者体现的时间意象不同,前者侧重时间的宝贵性,而后者强调时间的破坏性;两者的惜时方式不同,前者主张治学、建功立业,并修道以追求长生的惜时方式,而后者则采用及时行乐、繁衍子嗣和文学创作等途径来战胜时间。两者在处理惜时主题时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与背后的文化差异密切相关,也为我们理解中西文化提供了一个新
期刊
摘 要:《鲜花十字架》是2010年俄语布克奖作品,这部根据真实民间故事改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民族历史精神的寻根,而且隐含着作家对俄罗斯人民当下精神生活的思考。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语言个性。本文运用卡拉乌洛夫的语言个性理论,对作品中语言个性的三个结构层级进行分析,旨在传达俄罗斯北方地区民族语言中所反映的传统价值认知和作家对于传统价值认知中两性关系不平等的态度与思考。  关键词:《鲜花十字架》 语言
期刊
摘 要:刘禹锡风华绝代、多才多艺。他在文学、书法、医学、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最闻名天下的便是他的诗作,无论是同代还是后代的无数文人都推崇他的诗歌。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在当时的唐朝自成一派,既有气骨与情致,又有豪健与清丽,好用典但仍给人自然流畅之感,诗中哲理蕴含丰富又简洁明快。其诗歌的主导风格可以概括为豪放雄奇,清新婉美。这是因为他的诗歌融合了许多他个人的思想情感。少年入仕,意气风发,后一贬再贬,
期刊
摘 要:花卉诗乃宋代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独特的社会环境及宋人的补亡心理促成了花卉诗的繁荣,而“杜甫无海棠诗”这一话题则引出宋代海棠诗词之缘起。本文将从“惜春之情”和“宋人的人格写照”两方面探究海棠意象丰富的内涵,更好地说明海棠诗词能在宋代繁荣的缘由。  关键词:宋代 海棠意象 惜春 人格  一、宋代海棠诗词之缘起  (一)宋代的社会环境  有宋一代,乃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朝代,政
期刊
摘 要:爱丽丝·门罗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聚焦于女性的身体、命运、地位与权力,关注女性身份的获得和话语的表达,并由此来思考整个加拿大民族的命运。她们用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服饰”——代表社会权力和规范的符号——对女性的禁锢。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二人小说中的服饰隐喻,理解她们对于女性甚至是整个加拿大命运的思考,并寻找女性获得话语权和身份的路径。  关键词:爱丽丝·
期刊
摘 要:日本小说《穿紫色裙子的女人》于2019年7月中旬荣获第161届日本芥川文学奖。日本著名女作家小川洋子曾高度称赞今村夏子的此部作品:“能够如此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特殊群体人物的魅力,无疑是今村女士的文学才能。”a为何此作能得到芥川奖评委的一致推崇并最终荣获日本最高“纯文学”大奖?从色彩元素的角度去解读,或许能挖掘到作者独具匠心的个性书写和作品独特的文学意蕴。  关键词:《穿紫色裙子的女人》 色彩
期刊
摘 要:《猎人》是双雪涛在2018年至2019年创作的11部短篇小说的合集。双雪涛写作状态的变化使《猎人》与其之前的创作存在较大差异。小说采用“二度叙事”的写法,显现出碎片化的叙事风格,表达了作家对现代社会荒诞性的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是双雪涛写作的重要视角,本文以《心脏》和《起夜》为例,分析双雪涛如何通过反映自我对社会的屈从与抗争,呈现出现代社会颇具荒诞意味的人的存在状态,并寄予其对生命的关怀与
期刊
摘 要:“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后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汉宋诸儒拘于其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从道德层面为“思无邪”释义,然而却与“孔子删诗”这一行为不符。欲探求“思无邪”的真实意义还得回到《駉》篇中去。孔子引用《駉》诗中的句子,并非贸然征用与断章取义,而是对《诗》的内容以及审美特点的总体把握。  关键词:思无邪 孔子删诗 《駉》  《论语·为政》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期刊
摘 要:《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都是宋代重要的诗话著作,在中国诗歌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两部诗话在诗学理论与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岁寒堂诗话》对于《沧浪诗话》影响颇多,严羽的一部分诗学观点是源于张戒的,且在张戒的思想上又有所发展,成为宋代首屈一指的诗话。通过对于两部诗话中诗学观点的对比,可以看到它们的相承关系,从而能够进一步挖掘出其理论渊源。  关键词:《岁寒堂诗话
期刊
摘 要:莫言在戏曲文学剧本《锦衣》中将“公鸡变人”的民间传说和“革命加恋爱”的经典小说模式杂糅在一起,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锦衣》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虽然较少,但每一个形象都很生动,体现了莫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关键词:《锦衣》 女性 莫言  戏曲文学剧本《锦衣》是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新作之一,其将“公鸡变人”的民间传说和“革命加恋爱”的经典小说模式杂糅在一起,为读者讲述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