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而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更是其数学素养的综合体现。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教学,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自身已有知识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程序,这是一种应用意识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一、情境表征解决问题
情境表征是问题解决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在数学意识、解题习惯、逻辑思维等多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深化情境表征是教师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问题类型
从课程标准及教材来看,小学阶段数學教学中涉及到问题解决的部分有图形问题、比例问题、分数及百分数问题等,每一章都包含有多个小节,知识体系成螺旋上升式编排分布,环环相扣,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数学课程的一般特征。比如图形问题中就包括圆、圆柱、圆锥等,而各个知识又可以划分出圆的周长、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侧面积等等。
2、标注关键词句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体现在字词句上,必要时应对一些关键信息进行标注,进而反复推敲,思考其所代表的含义,这是辨别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图形问题中常会见到“周长”“面积”等词汇,有的代表了问题的类型,有的则向学生传达着解题的方向,依次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找出题中隐含信息
问题中带有隐藏信息的情况常见于分数或百分数知识中。比如商场中某商品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之类的问题,这就需要明确问题的完整表述,即现价相对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样在清楚单位“1”的情况下才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寻求方案解决问题
寻求方案解决问题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对记忆进行提取和加工,这是推理的过程,是选择解决问题思路的过程,也是确定解题步骤和方法的过程。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扎实的基础知识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过程,既要运用到自身的认知经验,也要考虑到知识(公式)选用的合理性,还要动用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一个环节,解决问题的前提都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相当熟悉且充足的内化,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感知到题目是在考察哪一个知识点,进而快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很少有从头逐一复习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学生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定期选择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回顾和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记忆。小学阶段的数学复习要循序渐进、先慢后快,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且不会忘记,时常留有印象,再配以适当的解题过程,水到渠成。
2、思维的有效结合
每一个问题中给出的信息与学生主体在解决问题时思考需要用到哪些知识信息之间是存在障碍的,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思考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连接这两个方面,形成苏雪思维,进而在初步分析环节就能够迅速地分析出问题需要用到哪几种方法和知识。
3、解题方法多样化
培养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其视野以及思维的广度,同时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发现每一种方法的优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初衷。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从而明确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点,并熟练运用它们。
例如,在高年级阶段最开始接触到的表乘除关系类分数问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用算数法列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样便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逻辑思路。比如常见的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或是求A或B的分数形式等等。分数问题不同于常数,由于它们在比较标准量时会经常发生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着学生的代数思维。进而在比较和选择哪一种解题方法的过程中确定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如果选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就会变得复杂,但相反,在方程类问题中选用代数法就会十分清晰简便。
三、检验反思问题解决
在小学阶段常会用到的验算方法有代入、常理推算、估算、求他等等。在此仅以代入法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代入法作为一种验算中最常用到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将计算结果转变为已知条件的存在,进而将其代入到问题中,看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否与题中原有的条件相同。例如,有两根电线杆,其埋在地下的部分都是二分之一米,第一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为其全长的九分之七,第二根电线杆的长度为第一根全长的七分之六,那么这两根电线杆分别有多长?计算后可得出第一根电线杆的全长为四分之九米,将其代入到问题的条件中,得出其在地面上的部分为四分之七米,接着再用四分之九减去四分之七,看看所得结果是否与题中原有条件相同即可。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缺少具体可行的针对性手段、方法和策略。笔者建议教师应从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观角度以及教师自身的宏观角度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静容.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44.
[2] 张泽方.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综合运用自身已有知识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程序,这是一种应用意识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一、情境表征解决问题
情境表征是问题解决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在数学意识、解题习惯、逻辑思维等多方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深化情境表征是教师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问题类型
从课程标准及教材来看,小学阶段数學教学中涉及到问题解决的部分有图形问题、比例问题、分数及百分数问题等,每一章都包含有多个小节,知识体系成螺旋上升式编排分布,环环相扣,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数学课程的一般特征。比如图形问题中就包括圆、圆柱、圆锥等,而各个知识又可以划分出圆的周长、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侧面积等等。
2、标注关键词句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体现在字词句上,必要时应对一些关键信息进行标注,进而反复推敲,思考其所代表的含义,这是辨别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图形问题中常会见到“周长”“面积”等词汇,有的代表了问题的类型,有的则向学生传达着解题的方向,依次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找出题中隐含信息
问题中带有隐藏信息的情况常见于分数或百分数知识中。比如商场中某商品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之类的问题,这就需要明确问题的完整表述,即现价相对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这样在清楚单位“1”的情况下才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寻求方案解决问题
寻求方案解决问题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对记忆进行提取和加工,这是推理的过程,是选择解决问题思路的过程,也是确定解题步骤和方法的过程。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扎实的基础知识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过程,既要运用到自身的认知经验,也要考虑到知识(公式)选用的合理性,还要动用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一个环节,解决问题的前提都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相当熟悉且充足的内化,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感知到题目是在考察哪一个知识点,进而快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很少有从头逐一复习的现象,所以教师必须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学生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定期选择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回顾和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记忆。小学阶段的数学复习要循序渐进、先慢后快,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且不会忘记,时常留有印象,再配以适当的解题过程,水到渠成。
2、思维的有效结合
每一个问题中给出的信息与学生主体在解决问题时思考需要用到哪些知识信息之间是存在障碍的,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思考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连接这两个方面,形成苏雪思维,进而在初步分析环节就能够迅速地分析出问题需要用到哪几种方法和知识。
3、解题方法多样化
培养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其视野以及思维的广度,同时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发现每一种方法的优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初衷。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从而明确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点,并熟练运用它们。
例如,在高年级阶段最开始接触到的表乘除关系类分数问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用算数法列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样便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解题逻辑思路。比如常见的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或是求A或B的分数形式等等。分数问题不同于常数,由于它们在比较标准量时会经常发生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着学生的代数思维。进而在比较和选择哪一种解题方法的过程中确定解题思路。此类问题如果选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就会变得复杂,但相反,在方程类问题中选用代数法就会十分清晰简便。
三、检验反思问题解决
在小学阶段常会用到的验算方法有代入、常理推算、估算、求他等等。在此仅以代入法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代入法作为一种验算中最常用到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将计算结果转变为已知条件的存在,进而将其代入到问题中,看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否与题中原有的条件相同。例如,有两根电线杆,其埋在地下的部分都是二分之一米,第一根电线杆露出地面的部分为其全长的九分之七,第二根电线杆的长度为第一根全长的七分之六,那么这两根电线杆分别有多长?计算后可得出第一根电线杆的全长为四分之九米,将其代入到问题的条件中,得出其在地面上的部分为四分之七米,接着再用四分之九减去四分之七,看看所得结果是否与题中原有条件相同即可。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缺少具体可行的针对性手段、方法和策略。笔者建议教师应从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微观角度以及教师自身的宏观角度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静容.关于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44.
[2] 张泽方.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