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提高学科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置,我们物理组借鉴某中学的教学模式开始了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目前,对于何谓高效课堂,基本有了共识,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即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自主探究 高效课堂”的核心应是“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应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重点则是导学案编制和学习小组建设。
  一、关于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将从何为学案、学案编制流程、理想的导学案、课题研究中的弯路及提升、学案编制的原则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学案是引导学生读书、体会、思考,与生活实际挂钩的路线图,又称为前置性作业,也叫前置性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导学案的目标不是知识,而是通过学知识引领和激发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物理学案编制的总体流程是:1.教师个人的深度备课:立足学情、立足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形成供集体研讨的学案初稿;2.年级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供教学使用的学案,确保容量、难度适当,目标明确,层次清晰;3.个人再加工:增强班级针对性、学情针对性。这其中践行的一个原则就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坚持教研组内资源共享。学案的编制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一份好的成型的可供借鉴的学案的诞生,必定要经历“个人起草—组长把关—集体修正—实践运用—反馈修改—再实践运用”的这些过程的磨砺。
  根据课型,我们开发了适合新授课的学案,适合习题课的训练案,适合章末复习的复习案。在导学案编制上,我们物理组是从完全“模仿”某中学开始的,走了一段弯路,最终才基本摸索出适合我们学情的导学案。但是,那段过程让我们知道“理想的导学案”是什么样子的。理想的导学案应该包含: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
  1.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能达成。2.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等确定重点和难点。 以上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参及学生实际水平制定。3.知识链接:复习与本节“新知”相联系的“旧知”,即“温故知新”。 安排一节复习课,于是生成了复习案。复习案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多以图、表、简答形式出现;第二部分是典型习题。
  最终,我们认为优秀学案编制原则应包含:
  1.整体化与课时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每个学科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整体设计章节教学内容,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分课时编写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这里应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关于学案的使用,我们实行“两轮批改法”。即,导学案要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供学生小组内探究自学,课程开始前要进行第一轮回收、批阅、统计和分析,了解预习中的共性难点、易错点,也通过批改提醒学生注意课堂教学中的“纠错”过程;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第二轮回收、批阅、统计、分析,督促学生整理学案,手里留下第一手资料,就像以前的课堂笔记。
  为了有效达成目标,还要着力建设高效学习小组,打造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我们采取的是从动员、分组、培训、晋级四个方面入手,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小组建设的指导。例如,在如何编组中,按照组间同构、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同学分为A、B、C三层,每层六名同学为宜。A层同学成绩优异,负责难度较高的点评环节,B层负责展示,C层负责记录。A层要求120%完成好学习任务,B层要求100%的完成任务,C层要求完成80%的任务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分组之初,教师必须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组员在讨论、展示、整理等环节中如何既分工又合作。并选出较好的小组,进行必要的示范性演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真正的实施开来。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课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⑴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展示要围绕学习目标。⑵展示可提前公布内(3)要展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也要展示问题、疑难。(4)展示结束要有适当形式的鼓励:教师表示激励的形体(下转第269页)
  (上接第268页)
  语言、其他同学的正面评价或者衷心的掌声等。
  点评要求: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⑴由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比如,可以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⑵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5、总结反刍: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堂使得学生在充分自主的课堂上,协作学习,分享成果,这种课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永远保持高涨的状态。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想不想”创新,创造精神——“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思维与创造技能——“能不能”创新,和创造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
中国国粹艺术京剧中精致而柔美的花旦造型、在光芒下熠熠生辉的英特尔芯片,被左右分割,安排在同一个画面里。白色的字体“不同的艺术,同样的精彩”分置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