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咖啡酸片在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并比较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咖啡酸片治疗前一个化疗周期和治疗后两个化疗周期内血小板水平。结果:患者化疗Ⅱ期内血小板计数均值与极值均明显大于化疗Ⅰ期而小于化疗Ⅲ期(P<0.05),升至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水平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化疗Ⅰ期而长于化疗Ⅲ期;化疗Ⅲ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化疗Ⅰ期、Ⅱ期(P<0.05);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1.67%、1.67%,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咖啡酸片能够有效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并不影响临床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咖啡酸片
化疗是恶性肿瘤早期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但同时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其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容易造成血小板减少[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血小板及其生长因子输注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但其临床应用一直受到价格、不良反应和供应等方面因素的限制[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
1.2治疗方法
化疗Ⅰ期给予常规化疗,根据出血倾向、表现和血小板计数及时补充血小板进行防治,其中无出血表现且血小板计数在10×109~50×109之间时输注白介素11和(或)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时输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后进入化疗Ⅱ期,开始在化疗的基础之上让患者每日口服3次咖啡酸片,每次3片;化疗Ⅲ期继续执行化疗Ⅱ期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连续2次大于175×109则停止服药[3]。治疗期间每隔3d进行1次血常规检验,监测血小板水平变化;禁止服用其他升血小板药物。
1.3观察指标
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内血小板水平。
1.4评定方法
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程度以血小板计数为评价指标,并以50×109、75×109和100×109为界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正常四个等级。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20.0統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防治效果
患者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防治效率
患者化疗Ⅲ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与化疗Ⅰ期、Ⅱ期均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水平所需时间明显差异(P<0.05);化疗Ⅰ期与化疗Ⅱ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防治安全
患者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分别有0例(0.00%)、1例(1.67%)、1例(1.67%)发生恶心和肝损伤等药物不良反应,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由表1可见,不同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Ⅰ期>Ⅱ期>Ⅲ期(P<0.05),说明口服咖啡酸片能够有效减轻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的不良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咖啡酸具有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破坏。由表2可见,不同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和100×109所需时间:Ⅲ期<Ⅰ期、Ⅱ期(P<0.05);超过75×109所需时间:Ⅰ期>Ⅱ期>Ⅲ期(P<0.05),说明口服咖啡酸片能够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咖啡酸能够促进巨核细胞成熟,提高其胞质在血浆中的含量,进而提高血小板生成能力;具有活化凝血因子、抑制纤溶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以辅助止血,减少血小板消耗。由表3可见,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口服咖啡酸片并不会增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安全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咖啡酸属于天然的自由基淬灭剂,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无任何毒副作用。
总之,在恶性肿瘤化疗中辅以咖啡酸片口服,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破坏,促进血小板恢复,且不存在任何用药风险,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涵之,彭志强,王美鑑.咖啡酸片预防肺鳞癌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20,55(12):1825-1826+1874.
[2]孙金林.咖啡酸预防肺癌患者放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596-597.
[3]马宽.咖啡酸片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43.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咖啡酸片
化疗是恶性肿瘤早期的主要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但同时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其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容易造成血小板减少[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血小板及其生长因子输注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但其临床应用一直受到价格、不良反应和供应等方面因素的限制[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
1.2治疗方法
化疗Ⅰ期给予常规化疗,根据出血倾向、表现和血小板计数及时补充血小板进行防治,其中无出血表现且血小板计数在10×109~50×109之间时输注白介素11和(或)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时输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后进入化疗Ⅱ期,开始在化疗的基础之上让患者每日口服3次咖啡酸片,每次3片;化疗Ⅲ期继续执行化疗Ⅱ期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连续2次大于175×109则停止服药[3]。治疗期间每隔3d进行1次血常规检验,监测血小板水平变化;禁止服用其他升血小板药物。
1.3观察指标
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内血小板水平。
1.4评定方法
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程度以血小板计数为评价指标,并以50×109、75×109和100×109为界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正常四个等级。
1.5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20.0統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防治效果
患者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防治效率
患者化疗Ⅲ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与化疗Ⅰ期、Ⅱ期均有明显差异(P<0.05);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水平所需时间明显差异(P<0.05);化疗Ⅰ期与化疗Ⅱ期内血小板计数升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3防治安全
患者化疗Ⅰ期、Ⅱ期、Ⅲ期内分别有0例(0.00%)、1例(1.67%)、1例(1.67%)发生恶心和肝损伤等药物不良反应,三者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由表1可见,不同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Ⅰ期>Ⅱ期>Ⅲ期(P<0.05),说明口服咖啡酸片能够有效减轻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的不良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咖啡酸具有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破坏。由表2可见,不同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超过50×109和100×109所需时间:Ⅲ期<Ⅰ期、Ⅱ期(P<0.05);超过75×109所需时间:Ⅰ期>Ⅱ期>Ⅲ期(P<0.05),说明口服咖啡酸片能够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这主要是因为咖啡酸能够促进巨核细胞成熟,提高其胞质在血浆中的含量,进而提高血小板生成能力;具有活化凝血因子、抑制纤溶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以辅助止血,减少血小板消耗。由表3可见,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口服咖啡酸片并不会增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安全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咖啡酸属于天然的自由基淬灭剂,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无任何毒副作用。
总之,在恶性肿瘤化疗中辅以咖啡酸片口服,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破坏,促进血小板恢复,且不存在任何用药风险,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涵之,彭志强,王美鑑.咖啡酸片预防肺鳞癌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20,55(12):1825-1826+1874.
[2]孙金林.咖啡酸预防肺癌患者放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4):596-597.
[3]马宽.咖啡酸片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