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刷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它紧随世界信息技术、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尖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与新科学、新技术结合非常紧密,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就印刷企业个体而言,要想紧随大潮,建立健全印刷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是求得快速发展的关键。
对于印刷成品的质量,因用途不同,在印刷中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质量标准都是由用户与承印方协商制定的,
一般而言,印刷品质量好坏可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原材料、印刷和后加工。纸张、油墨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印刷质量好坏指颜色清晰度、准确度、四色的套合度;后加工要求整齐、准确。如果达到上述要求就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合格的印刷品。
要保证印刷质量合格,需要从管理、生产不同层面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实现了整体质量控制,保证了质量控制的条理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质量管理体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需要具有设备、软件和系统等硬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操作人员水平,改进软环境。
质量控制始终是印刷工艺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环节就是常规控制。它由直接从事印刷生产的人员来进行,这实际上是指一种操作规范,通常应该包括三部份:印刷前期的准备、印刷过程的控制和印刷成品的检验。
一、印刷前期的准备
印刷前期图文质量的检查首先是对图文内容的检查。它需要对照施工单和样张,同时检查图像、文字、符号等是否有差错或缺损。这种检查比较简单,只要粗细合乎标准、光洁就行。
其次,是对图像质量的检查。印版上图像的质量是印刷品质量的基础。没有印版上高质量的图像,就没有高质量的印刷品。图像质量的检查是通过对网点的检查来进行的(这是因为无论是单色连续调原稿还是彩色连续调原稿,印刷图像都是通过网点来表现的)。检查的内容分两个方面来进行。
1.图像印迹的检查。用目测法将样张和印版的对应部位进行对比,观察印刷产品的浓淡是否一致。除整体观察外,还可选择重点区域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网点大小是否一致(由于油墨在印刷中的铺展和光的反射作用,印刷网点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扩大。因此,印版上的网点应略小),重点观察区域要选在最深调部位、最浅调部位和图像内容的最重要部位。印刷后主要部位的色调符合要求,印刷品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2.网点质量的检查。网点质量的优劣是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有了优质的网点,才会有优质的层次再现和优质的色彩再现。印版上的网点要实,边缘要清晰,最好周边光洁。网点边缘虚毛,印刷时油墨的吸附性能就要下降,网点本身还会呈现不稳定的状况。通常是用10倍以上倍率的放大镜,检查网点成形的情况。
二、印刷过程的控制
在平版印刷过程中,纸张、润版液、油墨与印版相互接触,变化较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墨色不均及其它弊病。所以必须做到下面两点:
1.印刷机在正式开机前,必须经过试印校色作业,以使所印色与样张色一致。
2.印刷过程是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水墨平衡的控制将是十分关键的。而且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印刷生产中努力做到勤均墨、勤看水、勤检样,是印刷过程中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印刷成品的检验
每个印刷车间或印刷厂都设有成品检查这个岗位。印刷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利用色标、规矩线对印刷产品的颜色和套合进行检查。
2.对印刷产品进行整體质量判断,包括色彩、层次、套准、表面状况以及干燥情况等。对不良品做记号并及时抽出。
3.计数检查,即检查印张是否够数。
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就是通过必要的测试手段,对印刷质量的必要控制因素以数据的形式测定并记录,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规范化,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综合归纳出一系列能够指导生产的规律,如公式、曲线、图表、数据等,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衡量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规范化程度还有如下三个标准:一是具有稳定性,二是具有重复性,三是具有高效率。
印刷质量的常规控制是印刷企业的一项十分复杂、细致、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印刷企业的形象,更影响到印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权威性的品质控制部门,以此推动企业质量体系的持续改善。这种改善是强制性的、权威性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种重视品质的氛围。同时还应对员工进行培训,结合奖惩的方式,提高各工序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如果操作人员印刷技术不热练,则质量低、损耗大,必然增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
纵观我国目前的印刷业现状,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和规范化工作离发达国家还相差较远。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来改进并加强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规范化,是广大印刷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将是印刷企业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勘局测绘院)
就印刷企业个体而言,要想紧随大潮,建立健全印刷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是求得快速发展的关键。
对于印刷成品的质量,因用途不同,在印刷中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质量标准都是由用户与承印方协商制定的,
一般而言,印刷品质量好坏可由三个标准来衡量,即原材料、印刷和后加工。纸张、油墨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印刷质量好坏指颜色清晰度、准确度、四色的套合度;后加工要求整齐、准确。如果达到上述要求就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合格的印刷品。
要保证印刷质量合格,需要从管理、生产不同层面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从宏观的角度实现了整体质量控制,保证了质量控制的条理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质量管理体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方面需要具有设备、软件和系统等硬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操作人员水平,改进软环境。
质量控制始终是印刷工艺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环节就是常规控制。它由直接从事印刷生产的人员来进行,这实际上是指一种操作规范,通常应该包括三部份:印刷前期的准备、印刷过程的控制和印刷成品的检验。
一、印刷前期的准备
印刷前期图文质量的检查首先是对图文内容的检查。它需要对照施工单和样张,同时检查图像、文字、符号等是否有差错或缺损。这种检查比较简单,只要粗细合乎标准、光洁就行。
其次,是对图像质量的检查。印版上图像的质量是印刷品质量的基础。没有印版上高质量的图像,就没有高质量的印刷品。图像质量的检查是通过对网点的检查来进行的(这是因为无论是单色连续调原稿还是彩色连续调原稿,印刷图像都是通过网点来表现的)。检查的内容分两个方面来进行。
1.图像印迹的检查。用目测法将样张和印版的对应部位进行对比,观察印刷产品的浓淡是否一致。除整体观察外,还可选择重点区域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网点大小是否一致(由于油墨在印刷中的铺展和光的反射作用,印刷网点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扩大。因此,印版上的网点应略小),重点观察区域要选在最深调部位、最浅调部位和图像内容的最重要部位。印刷后主要部位的色调符合要求,印刷品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2.网点质量的检查。网点质量的优劣是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有了优质的网点,才会有优质的层次再现和优质的色彩再现。印版上的网点要实,边缘要清晰,最好周边光洁。网点边缘虚毛,印刷时油墨的吸附性能就要下降,网点本身还会呈现不稳定的状况。通常是用10倍以上倍率的放大镜,检查网点成形的情况。
二、印刷过程的控制
在平版印刷过程中,纸张、润版液、油墨与印版相互接触,变化较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墨色不均及其它弊病。所以必须做到下面两点:
1.印刷机在正式开机前,必须经过试印校色作业,以使所印色与样张色一致。
2.印刷过程是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水墨平衡的控制将是十分关键的。而且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印刷生产中努力做到勤均墨、勤看水、勤检样,是印刷过程中最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印刷成品的检验
每个印刷车间或印刷厂都设有成品检查这个岗位。印刷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利用色标、规矩线对印刷产品的颜色和套合进行检查。
2.对印刷产品进行整體质量判断,包括色彩、层次、套准、表面状况以及干燥情况等。对不良品做记号并及时抽出。
3.计数检查,即检查印张是否够数。
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就是通过必要的测试手段,对印刷质量的必要控制因素以数据的形式测定并记录,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规范化,就是通过大量的数据,综合归纳出一系列能够指导生产的规律,如公式、曲线、图表、数据等,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衡量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规范化程度还有如下三个标准:一是具有稳定性,二是具有重复性,三是具有高效率。
印刷质量的常规控制是印刷企业的一项十分复杂、细致、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印刷企业的形象,更影响到印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权威性的品质控制部门,以此推动企业质量体系的持续改善。这种改善是强制性的、权威性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种重视品质的氛围。同时还应对员工进行培训,结合奖惩的方式,提高各工序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如果操作人员印刷技术不热练,则质量低、损耗大,必然增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力。
纵观我国目前的印刷业现状,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和规范化工作离发达国家还相差较远。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和管理上来改进并加强印刷质量控制的数据化、规范化,是广大印刷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将是印刷企业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勘局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