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肺功能康复状况。
  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治疗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呼吸肌功能锻炼后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感冒次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都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
  结论:采取呼吸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肺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患者 呼吸肌 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48-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可逆的,主要特征为形成肺气肿和气道阻塞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为了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COPD患者的治愈率,我院积极加强呼吸肌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并通过在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入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年龄64~80(73.4±3.7)岁;女性患者40例,年龄62~79(67.2±4.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锻炼前组和锻炼后组,其中锻炼后组按照《慢阻肺康复期治疗指南》进行专门的训练,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指导。
  1.2 方法。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和全身性呼吸体操。专业人员与患者采用一对一训练,对其进行呼吸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必须自行进行锻炼,定期会员复查,锻炼周期为半年。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前后,对其进行感冒、住院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及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呼吸肌功能锻炼后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感冒次数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住院次数都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COPD患者锻炼前后感冒、住院次数、WBC.RBC及HB检测
  3 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上仍然缺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理想药物,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率和治愈率,减少病人因治疗不当造成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浪费。
  目前针对COPD康复期患者大多采用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较为普遍。COPP患者如果营养不良、肺部充气过度或患者呼吸肌机械负荷过重以及,则有可能出现呼吸肌慢性疲劳。在本院临床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指导前做了个针对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给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过程,营养保持,呼吸控制、药物服用和外出活动的建议等,让COPD患者明白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肺功能改善的意义,使患者从自己进行控制,坚持锻炼,自主掌握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
  总之,呼吸肌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肺功能,是病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康复干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艳,方继荣,李风雷.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53-454
  [2] 武东兴,景德莲,王桂云,等.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01):482-483
  [3] 周玉兰.刘枢晓.查云.等.呼吸肌功能锻炼对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28(8):616
  [4] 钟美容,韩叶芬,黄丽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08,30(8):1201-12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重度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患者120例,患者均在进行基础的治疗后给予牙周翻瓣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的效果,对患者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以及牙周翻瓣术后出血指数、临床附着水平以及探诊深度进行比较。  结果:患者手术后3个月以及手术后6个月的出血指数、临床附着水平以及探诊深度均明显低于手
期刊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28例胆囊急性炎症期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2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1组患者术后出现腹内出血的患者为4例,占比例的28.6%,出现感染的患者为6例,占比例的42.9%,出现肠粘连的患者为3例,占比例的21.4%;2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肠道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方法:我科在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需24小时持续输入静脉营养(GS浓度低于12.5% [1])的体重低于2500g早产儿共178例进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者作为观察组共96例,未穿刺成功新生儿进行肘正中静脉或大隐静脉穿刺作为对照组共82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对97例经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与术前超声检查所得结果对比分析。  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全腹,重点右下腹,分析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典型声像改变及其超声所伴发的间接征象。  结果:97例中,均行手术治疗后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的26例,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45例,阑尾周围脓肿20例,有1例误诊,5例漏诊。  结论:阑尾周围脓肿及急性穿孔化脓性化疽性阑尾
期刊
摘要: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中心应用越来越广泛,改变了传统血液透析过程中工作效率低、劳动量大、成本高、交叉感染率高、患者不满意的状况,经过我科室近几年的应用,其优点日益明显,使血液透析的护理更加安全和规范,能够更好地为临床血液透析工作服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值得在临床血液透析上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 血液透析 应用  Doi:10.3969/j.issn.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在使用兰索拉唑治疗方法的疗效。  方法: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人。排除特殊病症,两组患者在研究条件尚具有可比性。  结果: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与对照组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周期4周后,观察组症状消失者47例,对照组症状消失者32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期刊
摘要:胎儿娩出的通道为产道。骨骼组成的称骨产道,由纤维和肌肉组成的称软产道。软产道包括会阴、阴道、子宫等器官。分娩过程中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损伤。如软产道异常。可阻碍分娩,甚至危机母婴安全,或产后留下各种病变,如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尿失禁及泌尿生殖道瘘等。因此,应当加强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必要时采取手术措施,恰当地处理软产道性难产,以提高接产质量。  关键词:常见软产道难产 诊断 处理  Do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对预防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观察。  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对使用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例数进行调查。  结果: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对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有明显预防作用。  结论:使用留置针的患者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拔针后立即使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有降低静脉炎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康惠尔透明贴 留置针 静脉炎  Doi:10.3969/j.issn.1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进行无抽蓄电休克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但实验组在进行治疗的全过程中均由责任护士进行心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患者入组前焦虑状况评分得分为13.12±8.78,治疗后得分为4.78±2.78;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得分为13.78±8.12,治疗后得分为8.13±3.13,2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局部封闭(鸡尾酒疗法)在“掀盖式髂骨取骨自体骨移植术中的应用的方法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科采用鸡尾酒疗法术中注射髂骨松质骨“掀盖式取骨”供自体植骨的22例患者的资料。  结果:22例平均手术之间2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大约45ML,术后72小时内20例疼痛评分<2分(为轻度疼痛),2例疼痛评分<4分,术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3—12个月随访。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