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小笼包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嵊州有许多名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好运来”小笼包。这包子的个头不过如核桃一般大,却皮薄汁多,入口鲜美异常。人们都说,到了嵊州不吃“好运来”小笼包,就等于没到过嵊州。关于这小笼包,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嵊州城外西面有个古镇,因镇上有东西两个高耸的大台门,故而镇名叫作“两头门”。镇里街市长一里余,各行各业的商家鳞次栉比,饮食行当尤其兴旺,可多年来,卖包子的铺子却只有一家──“龙面包”。
  “龙面包”开在东头的大台门下,店旁有一棵大槐树,门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落,临街的门市就是店面。
  “龙面包”的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高挑身材,五官标致,衣着大方得体,说话轻声细语,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她做包子的手艺,堪称一绝。她并非这镇上的人,来自何方,什么身世,人们都一无所知。
  这个女人名叫昊韵莱,刚好和“好运来”谐音,乡亲们都相信,吃了这里的包子会把好运带回家,因此,店里的生意一直很火爆。
  镇上有个叫霸龙的无赖,生得牛高马大的,二十几岁的人却不干正事,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霸龙常来“龙面包”吃包子,吃完拍拍屁股走人,从不付账。昊韵莱也不跟他计较,有人为她鸣不平,她就莞尔一笑,说乡里乡亲的,和气生财。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官府衙门形同虚设,像霸龙这样的一帮痞子就成了气候。他们成天偷鸡摸狗,打砸抢夺,弄得怨声载道。平时从来没有半句过火之话的昊韵莱,见到这个情景,竟然激发了一腔义愤,做了一回出头鸟,来与霸龙论理,但一个弱女子怎能挡得了霸龙的逍遥之道?他愤怒之下,当即纠集了一帮乌合之众,不但把昊韵莱的包子铺砸了,还一口咬定说昊韵莱是“投靠日本人的大汉奸的女人”。为了羞辱昊韵莱,每天逼着她只穿着一个红肚兜,挂着沉重的牌子游街示众。
  “你老实交代,是不是大汉奸的女人?”一群无赖押着昊韵莱,打一鞭子问一句。昊韵莱双手抱在胸前,圆睁一双杏眼,鞭子打一下她的嘴巴就咧一下,却不说一句服软的话。
  不久,日本人占领了古镇,镇上的人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唯恐一时不慎,招来杀身之祸。人们窃窃私语道,昊韵莱这个“大汉奸的女人”,这回有了日本人撑腰,霸龙可得有好果子吃了。可昊韵莱依然和从前一样开着店,每天起早赶晚卖包子,没找霸龙的一点儿麻烦,霸龙还是与以前一样,过来吃了包子嘴一抹就走人。于是渐渐有人传出话来,昊韵莱是被霸龙他们冤枉的。
  这一天,两个日本兵出现在昊韵莱的店门前,拿了三个包子,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那以后,这两个日本兵每天都来拿包子,直到第四天,两个日本兵围着昊韵莱,开始满脸堆笑,不断说着什么,后来就变了脸,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原来,日本兵的上司黑木少佐特别爱吃昊韵莱做的包子,想让昊韵莱到他家里去,专为他一个人做厨师。
  可任凭日本兵说尽了好话,昊韵莱却推托说镇子里的人都爱吃她做的包子,她不会去单独为一个人服务。日本兵恼羞成怒,厉声威胁道:“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如果你不去为太君服务,不但你要死啦死啦的,镇上的人也要通通给你陪葬!”昊韵莱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她知道,这帮禽兽什么都干得出来。为了不伤及无辜,她只得答应了日本人的要求。
  人们看到昊韵莱真的跟日本人走了,都想起了霸龙对她的辱骂,难道这个外乡女人真有日本人做靠山?人们胆战心惊,唯恐避之不及。这话传来传去,传到霸龙的耳朵里,他也恐惧起来,他不但自己怕死,还怕连累爹娘。
  原来,这霸龙虽然无法无天,却对父母还蛮孝顺。他的父亲重病缠身,早就卧床不起,长年累月,他每天都端茶送水精心伺候。
  现在,霸龙做梦都梦见昊韵莱带了一队日本兵围住了他的院子,从屋里把他们父子拖出去枪毙……真是悔不当初。
  一天,人们看到昊韵莱从黑木少佐的大宅院里走了出来,她面色苍白,右手鲜血淋漓,步子踉跄,后面有两个日本兵端着枪押着她。他们来到一个拐弯处,见旁边就是一条深沟,日本兵骂骂咧咧的,一枪托把她砸倒在沟里,昊韵莱不但背部受了重伤,两条腿更是粉碎性骨折。从此,她再也站不起来了。
  后来,听知情人说,昊韵莱在蒸包子时把手烫伤了。黑木命令日本军医给她治疗,谁知越治越重,她不但不能做包子,还要人伺候。黑木气愤不已,把昊韵莱赶出了门。
  回家之后,昊韵莱手上的伤很快就痊愈了,人们渐渐知道了,她是故意把自己烫伤的,还偷偷把敷上的药膏弄掉,才造成了伤口溃烂……
  这事传到了霸龙的耳朵里,他惊得目瞪口呆,心想,这个女人看上去文静柔弱,怎么欺负都没事,想不到还是个狠角色。
  这时,霸龙他爹已经病入膏肓,生命垂危。他爹拉住儿子的手不放,说明天刚好是自己的生日,想吃几个包子再上路。
  霸龙整天不干好事,没人愿意上门给他老父做包子。镇上唯一一家“龙面包”因为老板成了残疾人,也早关了门,哪里还有包子卖呢?
  就在这时,双腿已断的昊韵莱被人背进了霸龙的家。她也不说什么,系好围裙就开始忙活起来,按揉面粉、搓条、擀皮、剁馅……全套活做完,昊韵莱累得满身大汗。
  一刻钟后,包子新鲜出炉。只见包子小如酒盅,包子皮薄如蝉翼,肉眼可见包子里头汤汁充盈,轻轻碰触就像在流动一般。昊韵莱试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她不慌不忙地对霸龙说:“这是我为你老父亲特制的。这包子个头小,易咀嚼,味道更鲜美,最适合病人吃了。”
  霸龙恭恭敬敬地把包子拿给他爹吃,老爷子一口气吃掉五个,一边吃一边直说好吃。心愿已了,吃完包子没一会儿就咽气了。
  霸龙号啕了几声,接着转过身,“扑通”一声跪在昊韵莱的面前,把头磕得砰砰响,说:“昊先生,你宁可弄伤自己也不愿给日本人做包子,我那么狠地伤害过你,你为什么还要帮我呢?”
  昊韵莱微笑着说:“你平日虽然恶名在外,却是有名的孝子,可见本性并不坏。再说,我们之间没有家仇国恨,日本人和你能一样吗?”
  这番话昊韵莱说得不疾不徐,可听在霸龙的耳朵里,像连续打了几个惊雷一般。他羞愧难当,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大耳光。
  办完了老爹的后事,霸龙执意要拜昊韵莱为师,跟她学做包子的手艺,每天伺候她。昊韵莱看到霸龙真的悔悟了,又想到自己这门绝技如果没有传人,就会失传,于是就收下了这个徒弟。
  十多年后,昊韵莱病危,霸龙像她当年那样,做了一笼屉皮薄馅大的小包子,亲自喂给昊韵莱吃。昊韻莱死后,霸龙披麻戴孝,把师父送上了山。
  后来,霸龙把包子铺重新装修了一下,并且只做小包子。包子小了,吃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都叫它小笼包。霸龙为了纪念昊韵莱,把店铺的名字也改成了“好运来”小笼包。从此,“小笼包”代代相传,成为嵊州著名的特色小吃。
  选自《民间文学》
其他文献
民国初期。有一天,在京汉铁路列车的一节车厢里,有一位怀里抱着一个小孩的山村姑娘,突然在一个农民的肩头上轻轻拍了一下,指指他鼓鼓囊囊的衣袋,附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话,那农民顿时慌慌张张走进了厕所间,过了一会儿,农民下车走了。  那山村姑娘眼看农民下车后,到了一个小站口,她也抱着孩子下了车,走了一段路,便进入了太行山的一条峡谷之中。  山姑正在那山峰耸立、树木阴森的山谷中走着,突然有八个彪形大汉从背后追
期刊
刑警队的何队长在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出事现场——金虹小区18号楼。  凭多年办案经验,何队长就知道坠楼者至少已气绝身亡一小时以上。  坠楼者是位男性,60岁左右,西装革履,一只意大利老人头牌皮鞋掉在一边。坠楼者七窍流血,很是可怕。  金虹小区是高档住宅小区,所以住户不多,闲杂人员一律不能入內,故小区内很少能见到行人。住户与住户之间也极少来往,大家车进车出的,连打照面的机会也很少,甚至连楼上
期刊
仙人鱼  明嘉靖年间,宋知远被任命为江西兴国知县。他在途中耽搁了两天,一到任上,兴国县的富豪士绅早就伸着脖子在等候。哪知宋知远宣称一概宴席全免,让大家一时心里摸不着底。直到当地大户方鸿涧亲自来请,师爷又在旁周旋美言,宋知县这才移步方府。  方府宅深景幽、气象不凡。席间更是极尽异馐奇珍之能事,尤其惹人注目的是中间一只雕琢精细的玉盆盛着的羹汤。这汤异香扑鼻,不知用什么炖成,清湛湛的,恰似翡翠碧玉一般。
期刊
成刚是刑警队的副队长,为了破获一个贩毒团伙,只身受命来到中缅边界,假扮成贩毒人员与毒贩接触,不料在毒贩窝里遇到了老对手胡三。胡三原是成刚他们县一个黑社会组织的老大,他的团伙被成刚带人一举打掉,他却逃了出来,没想到,他竟跑到这里当了毒贩。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成刚一看情势不好,踢倒两个打手逃了出来。穷凶极恶的胡三带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翻越一个山坡时,成刚的脚崴了,情况非常危急。  成刚一瘸一拐地拼命跑着
期刊
光绪二十年五月底的一天,天刚亮,颐和园乐寿堂便被阵阵鸟声惊醒。在正门口悬挂的一只鸟笼里,有两只五彩鹦鹉一声接一声地叫,叫声里时而夹杂着人声,听着很像李莲英的腔调:“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  颐和园乐寿堂,还有个别名,叫“玉堂春富贵”,缘于周边种满了玉兰、海棠、迎春和牡丹。  老佛爷在五彩鹦鹉的祝福声中笑吟吟地起床,笑吟吟地梳头洗漱,笑吟吟地传早膳。  鹦鹉叫门,是乐寿堂总管李莲英的杰作之一。这
期刊
光绪年间,酆家在药都是数得上的富户。酆大掌柜以做口外药材而暴富,娶了四房太太,却只生下酆少爷一个男孩。酆少爷自然就成了酆家十几口人的心头肉。  这样一来,酆少爷就活得精细。吃穿住行,无所不精其极。但酆少爷并非像城内其他家公子哥,不学诗书,飞扬跋扈。他不仅读书刻苦,而且对下人极其宽容。他对书童曾瑞最为平易可亲,两人兄弟般地处着。曾瑞十六岁那年,酆少爷突然对他说:“你伴我这些年了,总不能老跟着我,这些
期刊
我和我老婆来深圳20年了,一直在科技园的一家电子厂打工。  20年前,我老婆漂亮得如同花儿一样,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实版”的黄脸婆。平日里,她老把我当贼一样提防着,唯恐我鬼迷心窍不要她了。我本来没那心思,但整天被老婆当作贼,一天又一天,就有点儿贼头贼脑了。我大小也是个车间主管,流水线上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还是有点儿对我刮目相看的。  去年,一楼的印刷厂搬去了东莞,空出来的厂房被
期刊
清朝末年,宛城境内出了个奇人,姓张,绰号“快腿张”。据说此人还是孩童时候就显出特异功能,走路如飞,和他娘捉迷藏,他娘在身后撵不上他。到了成年,他的腿就更显特异,满腿长满黑毛,又细又长,一双脚掌却又肥又大。跑起路来,自然十分了得,十里八里,不消一袋烟工夫就到了。至于三五十里路,也不在话下,半炷香工夫就到了。镇上的人见他有这个特长,谁家有白事,谁家有红事,有家人在外面做工需要紧急通知的,就打发快腿张跑
期刊
那条白狼跟踪这群人已经整整5天了。它确定的攻击目标,就是人群中的孙二楞。  千不该,万不该,孙二楞不该去端它的老窝。  人群是进山来挖药材的。每年的这个时候,平原上的人们都会组织起来进山挖药材,然后卖到城里去。他们管这叫搞副业,也叫打快柴,目的就是弄些现钱花花。随着城里药材收购价的不断提高,加入挖药材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连过去对此不屑一顾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孙二楞就是其中一个。  孙二楞真是个愣種,
期刊
父亲打他最狠的那次,打断了两根竹竿,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  那时他上初中,男孩子嘛,正是贪玩的年纪。可是父亲每天都让他学习,就连暑假,也不让他出门跟小伙伴玩。  父亲和母亲每天出去上班,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他哪里坐得住,他们前脚一走,他后脚就从窗户跳出去。  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直到有天和小伙伴踢球时把别人家的玻璃踢碎了,人家找到家里来,他再也没法隐瞒。  父亲气得不行,操起竹竿就往他身上打。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