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跨上新台阶

来源 :大家健康·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儿童管理是计划免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难点。从2007年我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和文明城市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下,崇川区逐步形成了由政府牵头、部门参与和卫生把关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依法对流动儿童实施管理。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实行网络化管理、强化指标考核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摸索出一些流动儿童管理方法,提高了综合管理效能,计划免疫主要指标不断上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基层防保网络,切实加强部门合作
  
  在区卫生局和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预防保健网络,街道成立流动儿童管理小组,组长由街道办党政领导担任,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了以社区计卫专干为主线,以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为依托的流动儿童管理信息网络,各社区指定专人负责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每月定期召开街道计划免疫工作例会,加强了卫生部门与社区工作人员相互之问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各自掌握的流动儿童基数资料信息的作用,达到流动人口资料信息共享,保证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协调开展。
  
  2 明确职能部门职责,流动儿童规范管理
  
  为做好流动儿童计免工作管理,区政府下发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按文件精神要求,卫生院(所)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主要单位,要做好牵头联络工作,加强与公安、教育、宣传、计生等部门及村居相关人员的合作,共同抓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社区计卫专干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或流动人口协管员在进行流动人口管理、办理暂住证等手续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在本地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街道预防卫生所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每月定期向街道卫生所上报《崇川区0~7岁流动儿童情况月报表》。为充分调动社区计卫专干和协管员的积极性,实施了《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考核奖励办法》,进行经济奖励与每月考核挂钩。教育部门按规定坚持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验证制度。在接受儿童时应查验接种证,并告知家长必须凭《预防接种证》办理入托入园、入学等手续,以促进流动儿童及无证者到辖区卫生机构进行漏种儿童的补证与补种工作。
  
  3 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面普种一类疫苗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形式多方位、反复的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大力推行适龄儿童一类疫苗免费接种,让家长们无经济负担之忧,这些措施将提高家长的防病意识和对计免工作认知度,接种疫苗由“被动”转为“主动”,使流动儿童接受计划免疫服务状况得以改观。
  
  4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免疫规划信息平台的启动,目前我省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基本资料,实行按条形码、票据编号录入电脑,解决以户口所在地人口为管理范围的计免管理模式的限制,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全部实行计算机联网和数据的双向传输。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居无定所、搬迁频繁、来去不定跨地区的流动儿童个案接种资料异地交换和查验的难题。此项举措的推出将极大方便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只要适龄儿童持有条形码的接种证,便可在就近任何一家计划免疫网络接种点为小孩及时接种应种疫苗,接种相关资料直接上传到数据库,无需再像以前一样,必须领着孩子到建卡所在地才能予以预防接种。此项举措的实施预示我市儿童计划免疫步入自动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也为防病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5 注重部门自身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防疫部门的自身建设,强化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根据流动儿童分布的不同情况,卫生所人员按辖区实行工作分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每月对登记的流动儿童进行追踪管理,随时掌握新进新出儿童数量。加强流动儿童核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社区搜索流动儿童,尤其对车站、农贸市场、工地等流动人口较多的片段进行深入调查,对流动儿童及时建立免疫接种证,查漏补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而消除计划免疫薄弱环节。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方便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保证他们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质量预防接种服务。日常注重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其他文献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创伤,发病急、危、重、致残率高。我科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收治52例颅内血肿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颅内血肿患者,男40例,女12例。年龄15~72岁。车祸伤4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4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2期。本文统计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也是促进小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已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然而哺乳期因乳头凹陷或扁平直接影响了婴儿获取母乳,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孕妇最好在孕期就做好喂哺的准备工作。凡乳头平坦、乳头内翻或乳头内陷的准妈妈,应该尽量在产前进行纠正。如果孕妇产后还没有矫正乳头内陷,而又想母乳喂养,以下方法和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
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产科手术方法日新月异,剖宫产术作为产科的常见手术已普及。由于手术的增加,手术切口术后裂开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统计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剖宫产术后裂开患者的护理情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共19例,年龄20~36岁,平均23岁。其中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8例。本组患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与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MS的主要临床特点,病程呈现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及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王维治,罗祖名.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8]。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多以肢体无力,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感觉异常、复视、共济失调、情绪改变为首发症状
血液透析是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替代疗法。每个患者在首次血液透析前需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等),在保证充足血流量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每次透析,达到预期效果。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患者,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但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
目的 评价超敏肌钙蛋白T(cTnT)、超敏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CK-MB活性)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
血管吻合术后的血管危象常发生在术后1~3天,高发于术后12小时内。引起血管危象的众多因素中,睡眠形态的改变、疼痛、心理压力等都是主要诱发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科于2008年对行血管吻合术后患者选择性应用小剂量冬眠合剂,消除患者手术后紧张、恐惧情绪,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探查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8年9~12月随机抽取行血管吻合术患者5例,男3例,女2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治疗药物及手段也在迅速增加,对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要求愈来愈高。恶性肿瘤患者一方面受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受即将离开亲人的精神的折磨,在这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患者的情绪和性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轻生的想法。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肿瘤专科护士成为了目前肿瘤护理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以患者为中心”的
随着临床检验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广泛应用并日趋成熟,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推进,质量控制在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疾病的诊断不仅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需要检验科的密切配合,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因此,我们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以质量控制为核心,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促质量。    1 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把全实验室质量管理(TLQM)理念融会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