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探讨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落实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总结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语感能力;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作如下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此看来,在初中阶段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年就已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接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为中心,而语言实践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和体现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在"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中,我注意到,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培养语感正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理念。有了好的语感,在听、读时,就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的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新课标"的导航,我校在初一教学思路上,大胆突破,确立了以"培养语感为突破口,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编排与设计思路,摸索了一套有效培养语感的方法,现整理如下,期望与大家共享。
一、 在朗读实践中感悟语感
阅读是与语言材料直接接触的最直接的方式,要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意,不仅要多读、熟读,更需要朗读,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的融为一体,将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
1、 加強朗读示范,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激发朗读兴趣。如教读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将学生带到春天优美的景色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2、 注重朗读技巧,准确表情达意,增强语感
如语音轻重、停顿、语气、语速,语调抑扬顿挫,都要根据文句的特点而定。读凝重鲜明情感特点的句子要重读;读耐人寻味的句子要轻读;读愉悦的文章语气要轻快,语速稍快;读伤感的句子,语气要持重,语速要慢等,熟悉了这些,学生在运用朗读技巧朗读时,语感也就自然生成了。
3、 采取多样形式,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语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章的情感特点,可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如读《观沧海》等感情奔放的作品,采用齐读,能读出气势;如读《秋天》等柔婉的作品,可听录音单读或范读,读出美的意境来。还可采用分角色读。当然,一篇课文也可运用多种方式读,要看教师怎样调配了。这样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养成学生语感能力。无论哪种形式,重视训练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感悟语感。
二、 揣摩语句实践中,品味语感
揣摩语句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况且,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揣摩语句的语感、含义、特点以达到品味语感的目的。
1、 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语感
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教读《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找本文的美点。学生从字、词、句、段乃至全篇都能读出来,而且找的非常细,如"流动"的瀑布中的"流",一位学生点出,"流"是化静为动的点睛之笔。一个"流"字使藤萝活了起来。藤萝的活力与勃勃生机由"流"字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以这个"流"字为动力。通过品语言,学生理解了作者由衷赞扬藤萝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的感情。品味作者细腻情感变化的历程。在揣摩语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还愁学生不会品味语感吗?
2、 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语言环境就失去了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在山的那边》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在这里是孩子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若不结合语境,仅理解为"呆呆的想",与诗意大相径庭,所以,结合语境品味词义也是品味语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积累语言材料实践中转化语感
说到积累,大家想到的就是背诵、抄写,其实,仿写、改写也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过程。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成为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抄下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摹仿其总分总结构特点,即先概括特征,再抓取不同侧面分写。"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总写,抓住"济南冬天的小城,雪后的小山"两处描写,体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指导仿写《包头的冬天》。还可以仿用《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使学生有章可循,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地结构体裁改写。如将诗文改写成散文。背,就是把名言警句、名作佳篇等背下来,没有背诵这一环节,我们是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的,通过"三写""一背",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的转化。
四、 丰富的课外活动实践中强化语感
培养语感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五分钟所闻所述,既训练听的能力,又开阔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进行报刊简练、读书汇报等。哦那个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语感。
另外,创设开发的语文教学课堂,对培养语感也很重要。培养语感的过程中始终与语文实践相结合,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改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的方法出台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标指引下一定要注重提高教师素养,注重发挥学生最大潜能。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改方针的指引下做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传染语感于学生》作者夏沔尊,《语文教学通讯》转载。2002.10
[2]《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语文教学通讯》,2003.10
【关键词】:新课程;语感能力;语文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作如下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此看来,在初中阶段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年就已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接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为中心,而语言实践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和体现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
在"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中,我注意到,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培养语感正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理念。有了好的语感,在听、读时,就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的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有了"新课标"的导航,我校在初一教学思路上,大胆突破,确立了以"培养语感为突破口,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编排与设计思路,摸索了一套有效培养语感的方法,现整理如下,期望与大家共享。
一、 在朗读实践中感悟语感
阅读是与语言材料直接接触的最直接的方式,要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文意,不仅要多读、熟读,更需要朗读,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的融为一体,将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
1、 加強朗读示范,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激发朗读兴趣。如教读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将学生带到春天优美的景色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2、 注重朗读技巧,准确表情达意,增强语感
如语音轻重、停顿、语气、语速,语调抑扬顿挫,都要根据文句的特点而定。读凝重鲜明情感特点的句子要重读;读耐人寻味的句子要轻读;读愉悦的文章语气要轻快,语速稍快;读伤感的句子,语气要持重,语速要慢等,熟悉了这些,学生在运用朗读技巧朗读时,语感也就自然生成了。
3、 采取多样形式,提高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语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章的情感特点,可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如读《观沧海》等感情奔放的作品,采用齐读,能读出气势;如读《秋天》等柔婉的作品,可听录音单读或范读,读出美的意境来。还可采用分角色读。当然,一篇课文也可运用多种方式读,要看教师怎样调配了。这样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养成学生语感能力。无论哪种形式,重视训练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感悟语感。
二、 揣摩语句实践中,品味语感
揣摩语句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况且,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揣摩语句的语感、含义、特点以达到品味语感的目的。
1、 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语感
在朗读时,不带任何问题,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从而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教读《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找本文的美点。学生从字、词、句、段乃至全篇都能读出来,而且找的非常细,如"流动"的瀑布中的"流",一位学生点出,"流"是化静为动的点睛之笔。一个"流"字使藤萝活了起来。藤萝的活力与勃勃生机由"流"字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以这个"流"字为动力。通过品语言,学生理解了作者由衷赞扬藤萝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的感情。品味作者细腻情感变化的历程。在揣摩语句的长期实践活动中,还愁学生不会品味语感吗?
2、 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语言环境就失去了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在山的那边》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在这里是孩子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若不结合语境,仅理解为"呆呆的想",与诗意大相径庭,所以,结合语境品味词义也是品味语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积累语言材料实践中转化语感
说到积累,大家想到的就是背诵、抄写,其实,仿写、改写也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过程。把它们结合起来,就成为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抄写是让学生把精彩的段落、优秀篇章抄下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它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摹仿其总分总结构特点,即先概括特征,再抓取不同侧面分写。"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总写,抓住"济南冬天的小城,雪后的小山"两处描写,体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指导仿写《包头的冬天》。还可以仿用《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使学生有章可循,写起来就容易多了。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地结构体裁改写。如将诗文改写成散文。背,就是把名言警句、名作佳篇等背下来,没有背诵这一环节,我们是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的,通过"三写""一背",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的转化。
四、 丰富的课外活动实践中强化语感
培养语感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五分钟所闻所述,既训练听的能力,又开阔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进行报刊简练、读书汇报等。哦那个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语感。
另外,创设开发的语文教学课堂,对培养语感也很重要。培养语感的过程中始终与语文实践相结合,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改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的方法出台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标指引下一定要注重提高教师素养,注重发挥学生最大潜能。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教改方针的指引下做出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传染语感于学生》作者夏沔尊,《语文教学通讯》转载。2002.10
[2]《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语文教学通讯》,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