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真正接触到分组学习,是在今年开学刚刚接手新一级学生时,此时全校范围内的分组学习活动已有条不紊地开展了。
因笔者从未真正实施过此项活动,所以就产生了以下方面的疑惑。
分组后学生面对面围桌而坐,增加了学生闲聊的机会,课堂纪律岂不是更加难以控制?
平时木讷、不善言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有同学愿意和他一个组吗?
教师在课堂上让各组展示时,有些学生不能认真聆听,也不能主动地做笔记,重点问题岂不是也不能及时在课堂解决?
带着如此众多的顾虑,笔者半信半疑地参与到分组学习的活动中。随着分组学习的实施,其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完善,同时他们也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對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体验都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观察到了分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成效的同时,笔者也认为还可以通过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使分组学习更加富有成效。
1.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
美国的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处于“心求通而来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因此,要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活动,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活动。总之,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辩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都能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2.要保证合作学习时间的充足性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一课时,学生对于“孤独”的积极意义不能理解,于是笔者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各小组研读课文,找出有关杜小康心理历程的语句和词语,然后讨论杜小康由不成熟到成熟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孤独”不是“忧郁”的代名词,它可以使人冷静并走向成熟。正是由于分组讨论的时间充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就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并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3.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间的竞争,是每位学生献计献策、主动参与的科学学习过程,教师要随时调换竞争方法和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具有参与的信心、勇气和参与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做到真正的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在完成课文的翻译讨论后,研讨课文内容和写法时,我把学习任务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不同组的学生思考。第一组学生概括课文四小节的内容;第二组学生描述唐雎、秦王等形象刻画的方法及作用;第三组学生思考唐雎是运用怎样的说话技巧使秦王理屈词穷的。这样,三个组的学生在不同任务的指引下,通过各自的学习,分别向不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他人的信息,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但在笔者欣喜之余,还是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肤浅化;实施分组学习时间与教学进度出现矛盾;教师对学生课外分组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存在较大困难。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是指对于新生事物的认识,起初总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只有当深入其中,经过潜心探究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虽然所有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并且随着分组学习地深入开展,还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但只要教师有耐心、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学习,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被尊重的感觉,那么分组学习的独特魅力将显露无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区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友洁)
因笔者从未真正实施过此项活动,所以就产生了以下方面的疑惑。
分组后学生面对面围桌而坐,增加了学生闲聊的机会,课堂纪律岂不是更加难以控制?
平时木讷、不善言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有同学愿意和他一个组吗?
教师在课堂上让各组展示时,有些学生不能认真聆听,也不能主动地做笔记,重点问题岂不是也不能及时在课堂解决?
带着如此众多的顾虑,笔者半信半疑地参与到分组学习的活动中。随着分组学习的实施,其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讨论中,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完善,同时他们也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對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体验都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观察到了分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成效的同时,笔者也认为还可以通过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使分组学习更加富有成效。
1.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意识
美国的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处于“心求通而来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因此,要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活动,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活动。总之,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辩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都能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2.要保证合作学习时间的充足性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一课时,学生对于“孤独”的积极意义不能理解,于是笔者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各小组研读课文,找出有关杜小康心理历程的语句和词语,然后讨论杜小康由不成熟到成熟是怎样形成的。经过小组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孤独”不是“忧郁”的代名词,它可以使人冷静并走向成熟。正是由于分组讨论的时间充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就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并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3.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组间的竞争,是每位学生献计献策、主动参与的科学学习过程,教师要随时调换竞争方法和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具有参与的信心、勇气和参与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做到真正的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在完成课文的翻译讨论后,研讨课文内容和写法时,我把学习任务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不同组的学生思考。第一组学生概括课文四小节的内容;第二组学生描述唐雎、秦王等形象刻画的方法及作用;第三组学生思考唐雎是运用怎样的说话技巧使秦王理屈词穷的。这样,三个组的学生在不同任务的指引下,通过各自的学习,分别向不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综合他人的信息,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但在笔者欣喜之余,还是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肤浅化;实施分组学习时间与教学进度出现矛盾;教师对学生课外分组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存在较大困难。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是指对于新生事物的认识,起初总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只有当深入其中,经过潜心探究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虽然所有存在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并且随着分组学习地深入开展,还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但只要教师有耐心、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学习,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被尊重的感觉,那么分组学习的独特魅力将显露无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区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张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