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为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探索一种适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工作室;环境设计;教学;作用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及就业现状
1、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具有属于自己的规律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能完全按照其他专业的模式来教授。但实际中,综合性或理工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授课、考察方式都是同一模式,统一管理,很多规定不适合这个专业的管理和发展。
2、环境设计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动手和操作示范才能有创新的教学成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和操作更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时间都是传统的“课堂练习”,学生直到做毕业设计前,才会进入实习单位进行短期实习。在实习单位,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面对工作不知该如何下手,以致认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没有用。原因是长期处在封闭的“课堂练习”式训练中,不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步入社会比较困难,即使勉强就业,企业还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再次培训方能真正上岗。
3、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离不开电脑的操作,且不能很多人用一台电脑,它需要每个人一台,而且需长时间持续维护和保管,因为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很多资料是不能公开共享的,需要的是个体的单元性。
4、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和实践中需要设计团队,需要队员的集思广益,相互协作,在教学中要满足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但在实际中环境设计教学依然是学生“大教室、排排坐”,老师则站在“三尺讲台”授课的方法,这种情况下,环境设计专业必需的实践教学,学生无法在这样的教室里进行,只能在课后各自分散去完成。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1、以探索性教学模式,提倡探索性学习方式
在普通教室里,主角是教师,而在工作室里,主角则是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教师帮助与引导下动脑、动手做设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全程跟踪,逐步加强对环境设计的深入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从一名学生成长成合格设计师。在工作室内,不同层次学生按专业能力和兴趣组成设计团队,一起讨论,一起完成设计工作,不仅起到技能训练目的,而且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专业思维得到加强。同时提高了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团队意识。工作室教学强调自立自主的教学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也能深刻体会“设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精神,并在学习中掌握以后的工作学习方法。
2、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与现实的联系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学生在工作室里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用在真实案例上,以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讨论与思考机会,做到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并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对环境设计专业内部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再次上升到理论高度。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教师则可以融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竞赛为一体;突出了过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动手能力,凸显创新人才培养精神,有利于培养精英人才;工作室模式模拟真实的设计公司的专业氛围,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1、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教师经常将真实或模拟业务单交给工作室的学生进行设计,学生得以提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知道自己缺什么,这样就会主动学习,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减少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的资源投入。并且,学生在工作室里参与设计的每一套方案成果都会建档保存,便于学生毕业时应聘工作和用人单位翻阅。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师在在工作室里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参与到设计团队中,全面讨论,团队内部互相激励、鼓舞和影响,从而激发出成员的主动性、首创性及求知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平时所学的“书本知识”来完成业务单的设计任务,亲身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融合与运用,边教、边学、边做,真正摆脱“眼高手低”现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于一体,提早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3、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大多情况下,学生在拿到毕业选题后不知从何下手,临近毕业之前才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工作,由于时间紧,开夜车、熬通宵是普遍现象,为完成毕业设计而设计,这样的毕业设计质量可想而知。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合理规划时间,分阶段进行毕业设计,针对毕业选题设计多种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筛选,最后定出一至两套方案深入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完成后由教师点评,指出设计方案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等。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由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寻求机会,由原来的接受任务后的“不知所措”到能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和一定的表达技艺。更重要的是,工作室的学生在平时就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后来的毕业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彻底避免了为毕业设计“开夜车、熬通宵”的现象,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整个大学知识学习的全面总结。
4、有助于解决专业实习设施、场地资源不足等问题
学生在工作室内实习,能较好地避免实习设施、场地资源不足问题,提高工作室利用率和效能,同时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遏制学生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的不良设计作风。
5、有助于促进工学结合
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而环境设计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培养能力和技能型应用人才上,实践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工作室内接触的都是直接来自现实中的行业内问题,从谈单、量房、与客户沟通,一直到方案的筛选、定稿,甚至是施工完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一系列问题,系统、完整地做完整套设计,完成整套工程,学生的业务水平会有较大提高,与行业紧密结合。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以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这充分说明环境设计具有特色性、创造性特点,而在教学中应立足专业特点,解决好培养设计人才教学环境,做好从封闭式教学过渡到开放式教学,创造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设计人才。(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新形势下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 杜华刚 《科教研究》 2007年
[2] 《设计的羽翼—关于艺术与科学理论的思考》 郑曙旸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年
关键词:工作室;环境设计;教学;作用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及就业现状
1、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具有属于自己的规律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能完全按照其他专业的模式来教授。但实际中,综合性或理工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授课、考察方式都是同一模式,统一管理,很多规定不适合这个专业的管理和发展。
2、环境设计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动手和操作示范才能有创新的教学成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和操作更为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时间都是传统的“课堂练习”,学生直到做毕业设计前,才会进入实习单位进行短期实习。在实习单位,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面对工作不知该如何下手,以致认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没有用。原因是长期处在封闭的“课堂练习”式训练中,不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步入社会比较困难,即使勉强就业,企业还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再次培训方能真正上岗。
3、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离不开电脑的操作,且不能很多人用一台电脑,它需要每个人一台,而且需长时间持续维护和保管,因为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很多资料是不能公开共享的,需要的是个体的单元性。
4、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和实践中需要设计团队,需要队员的集思广益,相互协作,在教学中要满足过程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规律,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但在实际中环境设计教学依然是学生“大教室、排排坐”,老师则站在“三尺讲台”授课的方法,这种情况下,环境设计专业必需的实践教学,学生无法在这样的教室里进行,只能在课后各自分散去完成。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1、以探索性教学模式,提倡探索性学习方式
在普通教室里,主角是教师,而在工作室里,主角则是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教师帮助与引导下动脑、动手做设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全程跟踪,逐步加强对环境设计的深入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从一名学生成长成合格设计师。在工作室内,不同层次学生按专业能力和兴趣组成设计团队,一起讨论,一起完成设计工作,不仅起到技能训练目的,而且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专业思维得到加强。同时提高了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团队意识。工作室教学强调自立自主的教学精神和自我教育过程,在开放的环境氛围中师生共同工作,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学生也能深刻体会“设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精神,并在学习中掌握以后的工作学习方法。
2、加强环境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与现实的联系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学生在工作室里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用在真实案例上,以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讨论与思考机会,做到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并提高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对环境设计专业内部的原理与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再次上升到理论高度。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教师则可以融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竞赛为一体;突出了过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动手能力,凸显创新人才培养精神,有利于培养精英人才;工作室模式模拟真实的设计公司的专业氛围,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更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1、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教师经常将真实或模拟业务单交给工作室的学生进行设计,学生得以提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知道自己缺什么,这样就会主动学习,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减少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的资源投入。并且,学生在工作室里参与设计的每一套方案成果都会建档保存,便于学生毕业时应聘工作和用人单位翻阅。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师在在工作室里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参与到设计团队中,全面讨论,团队内部互相激励、鼓舞和影响,从而激发出成员的主动性、首创性及求知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平时所学的“书本知识”来完成业务单的设计任务,亲身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融合与运用,边教、边学、边做,真正摆脱“眼高手低”现象,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于一体,提早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3、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大多情况下,学生在拿到毕业选题后不知从何下手,临近毕业之前才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工作,由于时间紧,开夜车、熬通宵是普遍现象,为完成毕业设计而设计,这样的毕业设计质量可想而知。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合理规划时间,分阶段进行毕业设计,针对毕业选题设计多种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筛选,最后定出一至两套方案深入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完成后由教师点评,指出设计方案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等。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由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寻求机会,由原来的接受任务后的“不知所措”到能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和一定的表达技艺。更重要的是,工作室的学生在平时就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后来的毕业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彻底避免了为毕业设计“开夜车、熬通宵”的现象,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整个大学知识学习的全面总结。
4、有助于解决专业实习设施、场地资源不足等问题
学生在工作室内实习,能较好地避免实习设施、场地资源不足问题,提高工作室利用率和效能,同时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遏制学生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的不良设计作风。
5、有助于促进工学结合
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而环境设计专业又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培养能力和技能型应用人才上,实践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工作室内接触的都是直接来自现实中的行业内问题,从谈单、量房、与客户沟通,一直到方案的筛选、定稿,甚至是施工完成,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一系列问题,系统、完整地做完整套设计,完成整套工程,学生的业务水平会有较大提高,与行业紧密结合。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情感。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以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这充分说明环境设计具有特色性、创造性特点,而在教学中应立足专业特点,解决好培养设计人才教学环境,做好从封闭式教学过渡到开放式教学,创造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设计人才。(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新形势下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 杜华刚 《科教研究》 2007年
[2] 《设计的羽翼—关于艺术与科学理论的思考》 郑曙旸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年